凡見過程寧釣魚的人都會留下這樣一個印象:四平八穩、不急不躁,一招一式都透出一種穩重感。競技釣魚是快節奏,但京城裏的釣手似乎都在尋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即快慢兩種節奏,攻守兩種態勢的統一。最先顯示這種風格的是閻景泉,成熟的是程寧,演練得讓人佩服的是關秉宏。

  沈底墜和懸墜,後者在池釣中占盡優勢,是釣組結構領先,還是釣餌關鍵?在易哲創造了拉餌術之後,一部分專攻釣餌的釣手發現拉餌可以速成,勤習一周弄個冠軍、亞軍容易得很。

  程寧從拉餌速釣中發現:釣餌的科學性與釣餌的針對性是懸墜釣法最基本的環節,偏重釣餌可以有一時之勝,依重釣組則能立不敗之地而難登頂峰,只有兩者結合才有競技釣魚的傑作。

  自捧得第四屆“釣王杯”後,程寧發現,原來單純依靠釣餌的速釣技術有了可喜轉變,釣組優勢、線組的科學搭配成為主導,人們關註釣餌已細化到魚情、魚性和不同泳層的咬鉤反應。面對新課題,程寧意識到浮標將成為競技釣魚的焦點。於是,他開始了對浮標的研究,在數百次釣魚實踐中從多達40余種的信號模式裏梳理出浮標的各種語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