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不僅季節性強,而且一天內的時辰性也很強。兩者相比較,時辰性更為明顯。一天中有早釣、午前釣、午釣、午後釣、晚釣和夜釣之分。實踐證明,時辰不同,其效果大不一樣。所謂“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個瘩蛤蟆”的漁諺,形象地說明了釣魚的時辰性。一日之內有兩個上魚高峰,早釣和日落前兩三個小時。有兩個低潮,午釣為最,太陽暴曬、氣溫太高,俗話說:“神仙難釣午時魚”,午夜至淩晨四時次之。關於按時辰施釣,也有句流傳甚廣的諺語:“上午釣東,下午釣西;早晚釣邊,中午釣遠。”道理就不一一細解了,一想便知。
常釣魚的人都懂得,釣魚和天氣的關系極為密切,即使是同一個釣者在同一釣點垂釣,由於天氣不同,收獲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天氣選擇是整個釣魚活動的關鍵環節。古往今來,人們在長期的垂釣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各種天氣對釣魚的影響,形成了許多漁諺,如“夜釣寒冷,切勿空等”,“雨後放光,釣魚辰光”,“霜下東南,趕快回轉”等等。僅就這幾句漁諺而言,就道出了陰、晴、風、雨、霜、霧、冷、暖等對釣魚產生的極大影響。就程度而言,其中陰、晴、風、雨天氣對釣魚影響較大。比如,晴朗小風天氣裏,由於水溫較高且含氧多,各種魚都比較愛咬魚鉤,而淫雨刮風天氣則反之。又如,在盛夏的陰或連陰天氣裏,由於水溫適宜,各種避暑魚類比較愛咬鉤,酷熱天氣則相反。再如,霧天氣壓低,水中含氧少,魚不愛咬鉤,霧消即愛咬。同理,雷雨前氣壓急劇下降,含氧少,魚不愛咬鉤,而雨後初界就特別愛咬。另外,不同種魚愛咬鉤的天氣也各不相同。鯉科魚類一般在晴朗天氣愛咬,而穴居魚類則在陰雨天氣愛咬。
釣魚與天氣的關系極為復雜,目前還絕少有人能拿出系統和精確的答案來,應該說這是垂釣中最難琢磨的一門學問。以風向而論,有人說上魚量以西南風為最,南風次之,其余則越是偏北的風向上魚量越小,所謂“釣翁釣翁,勿釣北風”。但有時在很多釣友中又有“不釣南風”之說,.在北風天反而釣得很好。當然,釣魚的天氣選擇不能只考慮某一個別條件,要綜合諸多因素進行分析和判別。比如,西南風好釣,但如果是淫雨天氣,照樣很難釣到魚。又如,東北風魚不愛咬鉤,但是時值酷署季節,日照好,久早不雨,東北風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不同天氣的各種因素之間的交叉關系極為復雜。老釣客們一靠經驗,二靠科學的預測,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實踐中留心,就當日當時當地的水溫、水位、風向、雨量等情況堅持在釣魚日記中積累,有了很多豐富而可靠的經驗,正如一句釣諺所說:“看天釣魚魚滿簍。”
下面我們來看看不正常天氣對釣魚的直接影響。悶熱天氣時無風氣壓低,魚兒感到輕度窒息,如若“浮頭”,那麽即使將餌遞到它們嘴邊,也不屑一顧。此時水底無魚,若繼續使用常規底釣法,自然釣不到魚。這時要果斷采取應變措施,改底釣為“離底釣”或“半水釣”才能奏效。確定釣棚深淺,必須用分層探釣探明。不過探明後很可能在釣上了幾條魚之後又不咬鉤了,這是魚的泳層又發生了變化(原因可能是天氣變好了,氣壓緩解,有些風了等),此時魚已回到水底,要立刻隨機應變。
另外寒涼氣候不論下霜、下雪,氣壓都不下降,所以和氣壓的關系不大。主要是霜雪之後,水溫急劇下降,會對釣魚竿造成影響。不論哪個季節下霧,水面都是一片霧氣茫茫,水中沒有光線透過,魚潛水底不動,不會咬鉤。只有等霧散以後,才能釣魚。雪前萬裏雕雲田野烏蒙,雪後白雪皚皚覆蓋冰面,氣溫驟然下降,都不宜垂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