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技巧包括各個方面,首先應考慮所釣魚的種類和釣場、釣位、釣點的選擇問題,然後選擇用具和釣法。釣魚要取得好成績,必須選擇有魚、安全、易釣的場所,這是先決條件。然後是魚餌、釣技的選擇和精心運用,能適合所釣對象魚的生活習性和垂釣條件。目前,我國開展的釣魚活動,從天然水域來說,主要是淡水釣、海水釣兩大類,這兩大類中,釣場和釣位、釣點又可分為很多種。在釣魚技法中,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習慣不同,所以淡水釣、海水釣釣法分類和釣場、釣點的分類也各不相同。內陸地區各地的釣法分類,一般習慣按所使用的釣具或某種獨特的釣法劃分如北方的“手竿甩大鞭釣”、“長竿短線戳茬釣”、“齊竿線定點釣”等,南方的“短手竿細釣線娛蛤漂朝天鉤釣”、“手竿引拉釣”等等。而臺灣地區的釣法分類,一則是按釣場的性質劃分的,如淡水釣中的溪釣、野塘釣、池釣,海水釣中的磯釣、船釣、灘釣等,其中每一類釣法又可細分若幹種。例如:淡水的野塘釣又可分為河川釣、水庫釣、湖泊釣;海水釣、磯釣又可分為防波堤釣、港邊護岸堤釣、礁石堆形海岸釣、海蝕平臺釣等等,因為釣場的性質不同,所使用的釣具和釣法以及選擇釣位、釣點的方法也不相同。
海水釣中,灘釣、岸釣、磯釣都是用海竿把鉤餌拋投得離岸邊很遠的釣場利用釣點釣魚,也就是把魚餌拋投到魚群藏匿的海溝,才能釣到魚。
淡水池塘釣的釣場範圍不大,魚比較集中,使用手竿足可應付,所以池塘是手竿釣的基地。又因為池塘養殖的魚,尤其是膽小、性情文靜的小型鯽魚,都是在“疏雨池塘魚避釣”的環境裏被釣猾了.輕易不敢咬鉤,這就決定了池塘釣的釣魚竿要軟,線要細,鉤尖要鋒利,漂的靈敏度要高,餌要芳香,拋鉤揚竿時要輕投人水,才能誘使聽到聲響就伏在水底不動的螂魚上鉤。
近幾年來,隨著臺灣“長腦線懸墜底釣法”的推廣和普及,我國釣鯽魚的水平迅速提高,如今采用臺灣釣法每小時釣上幾百條鯽魚的競技釣手在各地已較多,特別是各地各級釣魚協會頻繁開展各種比賽,以及每年一度的全國釣魚大賽,一般的養殖池塘(不論混養池或精養池)都已不能滿足這類賽事的需求,所以北京、天津、太原、西安、武漢、南京等城市出現了專門養螂魚供垂釣的“職業池”。這種“職業池”是專門供競釣賽手釣鯽魚訓練、比賽之用的,按國外專業賽池的標準建造,賽池內鯽魚的密度每立方米水域30一40尾。魚的重量,每尾100克左右,平均每千克10尾。池中養殖的鯽魚由於魚小、嘴小,再加上平時訓練和比賽經常釣,幾乎每條魚都被釣上放回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所以又有許多特殊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職業池平時很少餵食,所以鯽魚的咬鉤率非常高。
工業的發展使自然水域萎縮、漁業資源遭到破壞。釣魚人被迫向池塘轉移,使池塘釣魚技術在繼承和發展中得到錘煉。養殖業在城市周圍借助水產科技和菜籃子工程的支持和重視,已一改傳統養殖的舊貌。科學養魚在引接和改良上取得成功,出現了諸如羅非魚、淡水白紹、加州鱸、泰國鱗、埃及胡子站等新品種,青魚、草魚、鱗魚、鱺魚、鯉魚、鯽魚、鯿魚和特種水產的鰲、蝦、蟹更是欣欣向榮,舊貌換新顏,盡管水面的局限和養殖周期製約了釣魚技術的運用,但精益求精的魚餌和更加科學的釣組結構使池塘釣魚技術出現了新的飛躍,吸引著更多的人走向池塘,在拋鉤揚竿中尋找新感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