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線器選購要領
基本上,卷線器分成兩大類別:「排線方向跟進出線方向平行」的鼓式 REEL,和「排線方向跟進出線方向垂直」的紡車式 REEL。
什麽叫做「排線方向」跟「進出線方向」?請你隨便拿起一顆力擼,在釣竿上裝配好,然後看看它「線軸」的型態;假如收放母線的時候,必須要線軸直接轉動才能纏繞或釋放母線,同時母線排入線軸時不需要經過大角度轉折,而是以幾乎平行的方向排入線軸者,那就是鼓式卷線器。反之,當母線進出時,線軸可以不必跟著轉動(但在某些情況下出線時它會跟著轉動),纏繞母線的動作另由一個「繞線臂」(或稱紡線架)擔當,且母線進入線軸時必須先轉一個將近九十度的大彎,這種器材就叫做紡車式卷線器。
據說前者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其外觀多半呈圓桶狀,雖然「桶身高低」(即力擼的寬窄)各不相同,但都有點像大鼓,因此早期英國人稱之為「Drum Reel」;這種東西傳到東洋後,善於模仿的日本人很自然的直接叫它「太鼓力擼」,而對喜歡拾日人牙穗的臺灣人來說,盡管不知道原始由來是英文的俗稱,但跟著日本人叫總錯不了啦,所以「鼓式卷線器」也就名正言順的出現矣。
至於後者,早期英文的稱呼叫做「固定線軸卷線器」(Fixed Spool Reel),意思就是前文講過的進出線時線軸並不跟著轉動;但因為依靠繞線臂纏線的特征,跟紡紗機工作方式有點類似,因此出現「Spinning Reel」這個稱呼,是即目前我們所熟知的紡車式卷線器了。
在原始設計裏,紡車仔是用來提高拋投距離和解決纏線問題的,但母線需先轉個彎才能排入線軸,這過程會消耗掉很多能量,使得沒有多少余力可剩下來對付魚只,故多用來操作較輕巧釣組、釣取較小型魚只。
而太鼓力擼因母線直接進出、無須轉折,可以發揮較大搏魚力量,並且很多種類還是「單軸」構造,釣者轉動手柄時就是直接在轉動線軸,沒有「齒輪比」的問題(或者說是 1:1 的齒輪比;註),所以釣者出多少力魚兒就受到多大的拉扯(理論上如此--當不考慮釣竿、釣線等影響因素時),是故有些人喜歡把鼓式 REEL 叫做強力卷線器。
不過現代科技已經多少改變了一些情況,像材料學的進步、結構設計的改良、軸承的運用等等,都使得紡車仔逐漸具備搏大物的能耐,也讓太鼓力擼可以擁有小巧、輕靈的身段;再加上若幹根據特殊用途而做的設計,例如電動力擼、擬餌拋投專用力擼(Bait-casting Reel)、手煞車型力擼(Lever-brake spinning Reel,俗稱 LB)等等,乃使卷線器出現繁復多變的面貌。
以上是卷線器類別的簡單介紹,下一期我們要談談怎麽挑選的問題,敬請期待。(To be continued) 卷線器怎麽買?當然是拿錢去釣具店買啰!可是怎麽買到一個合用的卷線器,可就沒那麽簡單了。
挑選卷線器之前,你一定要先想好打算用它來幹什麽?這就跟買釣竿一樣,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買對東西」。雖然很多時候,很多種力擼是可以通用(或曰代替)的,例如中小型拖釣 REEL(12lb、20lb、30lb 等規格者)可用於打重磯、放流釣、淺海船釣、鐵板路亞釣;中小型紡車仔(容線量四號 150m 以內者)可用於浮遊磯釣、打沈底、擬餌拋投釣等諸方面。可是也有很多時候,很多力擼是無可取代的唯一適用者,像搞超深海時就非用特大號強力電動仔不可!
問題是,初學者怎麽判斷何者才是「對的」東西?我覺得以下三個原則應該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一、要配合線系粗細與拉力值--粗的母線纏起來占空間較多,力擼容線量不夠的話,就不可能用來搭配粗線下竿;粗線還表示抗拉強度較高(以相同材質而言),如果卷線器的承受力不足以與之匹配,那對母線來說是一種浪費,對力擼而言則是一種折磨。
反之,細線固然可以在線軸裏纏多一些,但太多了也是一種浪費,蓋壓在底下的部分通常根本用不到也,即使萬一用到了,你也會發現那些線都被壓得扭曲變形矣!還有,線徑細表示其拉力較小,若搭配了大號的力擼,也就是重量大、線軸粗、齒輪大顆、卷線力道強者,這種東西在物理學上通常都有個特征,叫做「動量」大,這表示它拉斷線的機率很高,所以說,過猶不及。
二、要配合釣竿類型與強度--有沒有人會拿 80lb 拖釣力擼來配一號輕磯竿?或者用小型紡車仔去架在 300# 船竿上?如果哪位看倌曾經這樣做過,請來找我,我認識一個相當不錯的精神科醫生......
怎樣配合釣竿類型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船釣竿配船釣力擼、磯釣竿配磯釣力擼、路亞竿配路亞力擼,如此而已!你可以從型錄、店家介紹或自己用常理判斷,即可輕易得知配得對不對,但是在許多「模糊地帶」,也就是前述 REEL 可以通用或替代的狀況下時,初學者可能便難以判斷了。這時候你可以先看釣竿適合使用什麽規格的母線和子線,然後再比對卷線器適用的母、子線號數(拉力值)與容線量,兩者相互吻合或一個涵蓋在另一個範圍之中的(例如釣竿適合用 2-5 號子線,而力擼可纏 3-5 號母線一百米以上),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三、要配合釣法與魚體大小--卷線器力量需跟對象魚體型大小配合,這一點應該是「著無庸議」的,但它如何配合釣法呢?我們不妨舉例而言:
在飛蠅釣的領域裏面,卷線器常常只是收納母線的「容器」,而非搏魚工具之一,同時這種釣法具有相當明顯的歷史特質,所以有其專用力擼類型;在需要拋投的磯釣、灘釣場合,紡車仔比太鼓力擼方便得多,既不容易炒米粉又可拋得較遠;在拖釣的時候,對象魚都是動輒數十磅、數百磅乃至上千磅的外洋蠻牛,紡車式很難擋得住那種沖撞,所以必須選擇大型鼓式 REEL;在深海船釣而言,則光是一顆鉛錘就往往重達數臺斤,若再加上魚體、水流的壓力,尋常卷線器恐怕已經要掛了,又哪能挪出多余的能力讓你搏魚?(To be continued) 這一期,我們要來談幾個卷線器上的特殊構造。
一、星形釣力閥(Star drag)與推桿式釣力閥(Lever drag)--在鼓式卷線器上,調整煞車阻力大小的機構通常安裝在機體右邊、手搖柄內側;這東西主要分為兩種型態,即星形(有點像水龍頭開關)和推桿式二者。
它們的差異主要在於方便性,Lever drag 有明確的「位置」指引,使用者可以輕易掌握什麽情況是「FREE」(即自由出線)、什麽位置用來「STRIKE」(即作合)、什麽地方是「FULL」(即死鎖煞車,但通常都不能真的完全死鎖--只是鎖緊而已),Star drag 則全無此類標示,釣人只能「跟著感覺走」,因此前者要比後者來得實在,商品價值也比較高。
二、手煞車(LB)與自動出線--紡車仔的煞車控製裝置,主要分為旋鈕式(或稱自動出線式)與直接用手指扳動的煞車桿式(Lever brake)。
前者跟 Star drag 的作用機製一樣,旋鈕越往下轉緊,煞車阻泥力量就越大、線軸越難逆轉出線,所以釣者可預先設定一個自己認為恰當的阻力限度,當魚只掙紮力道太強、超過此限製時,線軸就會自動開始逆轉出線。而 LB 的作動方式為利用手指拉煞車桿的力量,推動一個煞車塊去摩擦線軸內部,以達到限製線軸逆轉的目的。
自動出線式卷線器的好處是方便,只要預先設定好,中魚之後就不太需要再分神去管煞車系統了;可是有個物理學上的特征會影響此種裝置的實用性:最大靜摩擦力大於動摩擦力,也就是說魚只若要拉動線軸使之逆轉出線,牠必須先花較大的力量去克服最大靜摩擦力,等到開始出線之後,煞車阻力就會自然稍微降低一些,而牠也就可以跑得比較省力了。
如此說來,釣者是不是應該看情況適時調緊煞車?嗯......理論上是這樣啦,但在實際作釣場合裏,若出線中途你貿然去轉緊釣力閥,那麽斷線的機會將非常大!原因?想想看吧:既然會出線,上鉤的應該就不是小家夥,此時線系已經遭受到魚只大力的拉扯,而你又突然要它增加承受外力的幅度;假如那魚果真是一尾大物--大到線系無法負荷牠的沖擊時,你想能不斷線嗎?
反觀 LB 型力擼,它的缺點是釣者必須隨時用手指操控煞車桿,這工作不但麻煩且相當累人,同時這類煞車機構的作用距離(就是從完全放松至煞到最緊這兩者之間的距離)非常短,根本難以憑手指去控製煞車力道,更沒有什麽裝置或標示能讓你依照線系拉力值設定煞車阻力大小,而它的線軸又都是固定式的,不能撇開主軸和手柄單獨逆轉,所以這類製品需要較多的練習才能玩上手。
不過呢,LB 型卷線器卻有「及時反應」和「操之在我」的好處,也就是說,你一松手指,母線立刻能自由釋出,你一扣手指,煞車作用立刻發生!這個特色對磯釣來說頗有實用價值,因此上市之後已發展出一套獨特操控手法,並獲得不錯的市場反應。唯如何操控這個話題講起來十分冗長,留待以後講到釣技時再討論好了。
二、輕重問題--很多人以為卷線器一定要輕才好用,這在磯釣來說也許有一點道理,但對其他釣法可就大謬不然了!
磯釣不是個經常需要用力遠投的活動,也沒有不斷大力揚竿晃餌的必要,只是得長時間捧著家俬,做一些小幅度操竿動作而已,因此對卷線器的要求當然以輕便為主;可是在甩大型路亞、打遠投、搞鐵板釣法的時候,自重不夠的力擼卻非常不稱手,原因在於這些釣法都需要將釣具整體重心盡量往後(往釣者身體處)移,操作起來才順手、不會太累。你還記得前幾期我們講釣竿時,曾提到 GAMAKATSU 規格表中有個項目叫「Moment」嗎?這兩者的意義有點雷同。(To be continued) 懂得如何挑選出「合用」的卷線器類型之後,你還必須會分別「好壞」,否則白花冤枉錢事小,在摃龜機率如此之高的今日,因為用了爛卷線器而導致上鉤的大物跑掉,豈不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到時你再氣得跳港也來不及矣!
跟買釣竿一樣的,選購卷線器也必須實地拿出東西來檢視,看看它的結構是否緊密?組裝品質夠不夠水準?機能符不符合你的需求?設計是否精良?材質耐不耐操?等等。
現代的日本製紡車式卷線器通常都已能做到「回轉無間隙」,也就是說當你把「逆轉防止桿」(Anti-reverse lever)推到「ON」的位置時,紡線架將完全只能往收線方向轉,而不會在釋線方向存在一個回轉空間。
這一點有何意義?這表示它的機件結構相當緊密,齒輪比較不容易崩壞;但是歐美產品(例如 PENN)對此卻似乎頗不在意,我想原因大概是他們對自己所用的材料很有信心吧!
另一個進步的象征是,現代卷線器運轉時比較不會「搖頭」,亦即紡線架及其基座的重量配置較為理想,旋轉起來不會讓你覺得整個力擼都在跳扭扭舞。
如果你要選購日式的紡車仔,上述兩個重點應該加以考慮。
再者,不論鼓式或紡車式,其機殼接縫是否密合?跟內部組件的搭配是否完整?也需要仔細檢查。作法很簡單:拿起卷線器看看外觀,特別註意各個會動跟不會動的部分有無太大縫隙,可拆卸的機殼跟主體相接緊不緊密,然後手握卷線器機座搖一搖,試試看會不會有「零零落落」的感覺,如果一切都顯得很紮實,基本上它就是比較耐用的東西。
當然機體材料和滾珠軸承(Ball bearing,俗稱培林)數量也是觀察重點,有些以不恰當塑料材質製造外殼的力擼,在遭受大力操伐的時候,會產生許多不該有的磨損或間隙,甚至在夏天被太陽高溫炙烤之後,會出現各部組件松弛、運轉不順的情形,這類產品是不值得一顧的;軸承多寡代表了運轉時機件間摩擦阻力的大小,理論上當然是軸承越多、摩擦越少越好,但通常軸承數目越多價錢就越貴,到底需不需要為了幾顆培林多花數千元?大家自己看著辦!
還有一個選購時應該要做的事:找一本型錄仔細瞧瞧,搞清楚各個商品的規格、搭配什麽母線、有何設計上的重點、適合哪種釣法之用......,了解這些內容後,才方便依照前述各種要領放手挑三揀四。
最後提醒一點:原則上卷線器是一分錢一分貨--有時還是一分錢半分貨--的,你想找一個粉便宜、粉實用、粉耐操,並且能夠用在各種釣法上的東西?粉難!設法選一個符合自己預算的最好的產品,比較實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