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漂靈敏度問題的探討
臺釣(這裏指塘釣)主要特點之一是:魚咬鉤時,浮漂反應靈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釣線比較軟和細以外,主要是由於臺釣漂構造比較合理,垂釣的人既重視選漂,又講究調漂,使鉤、墜、餌與浮漂的匹配盡量調整得當。為了取得適當的靈敏度,選漂和調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靈敏度的浮漂,不等於垂釣時反應就靈敏,還要看調漂好壞,調得不好,好的浮漂反應也會不靈敏。
一、臺釣漂構造特點
在臺釣漂的構造上,與靈敏度有關的特點有以下三點:
1、漂頭為實心細桿,像鉛筆芯一樣大小,長度較長;漂身用孔雀羽根或輕木等製作,中間稍粗,兩端尖細;漂尾為空心細塑料管,分成若幹目(小格),塗上不同的帶螢光的顏色。漂的重量分布呈頭重尾輕,浮力著力點靠近尾部,離漂頭端點的距離長,入水後容易豎立而且穩定。整個漂的外形細長,流線型,外表光滑,重量輕,浮力大,在水中沈浮時受到的阻力小。由於漂尾很細,抗風性能也好。
2、浮漂與釣線的結合是硬連結。先在釣線上穿上1、2粒太空豆,然後套上漂座,再穿上1、2粒太空豆,把漂座夾在中間,垂釣時漂頭細桿就插在漂座上,釣線的動靜可以迅速地傳遞到漂上。除了下限的太空豆因起竿的動作過於粗猛時可能向下移動外,上限的太空豆一般不會變動。因此垂釣過程中不需要經常對浮漂的位置進行校正,而且也保證了浮漂反應的靈敏。
3、漂尾很細,直徑一般只有0.5~1.0毫米,一目的長度一般是7~13毫米,以平均直徑0.7毫米、長度為10毫米計算,一目產生的浮力為3.9克(本身的重量由整個漂體承擔省略不計),這是在魚鉤接地很輕的情況下,魚咬鉤時拉沈一目所需的力量(假定鉤、墜、線受到的阻力不算),這個力量是很微小的,與棒形的漂或漂尾粗的風漂比較,當然就比較靈敏。
二、正常情況下的調漂
臺釣在正常情況下,對浮漂的調整通常是調四目釣二目。
1、調四目,就是調整鉛墜的重量,使鉤、墜懸在水中不接觸水底,浮漂漂尾露出水面四目。調整時,先把太空豆和浮漂向下捋,使浮漂到魚鉤的距離短於水的深度,投進水後魚鉤和鉛墜座懸在水中不到底,漂尾露出水面很高。然後在鉛墜座上加鉛皮,使鉤、墜、漂全部沈入水中,再逐步一點一點地剪去鉛皮,減輕重量,直至鉤、墜離開水底懸在水中,漂尾剛好露出水面四目。
設W代表重量,B代表浮漂沈入水中部分產生的浮力,b代表漂尾一目所能產生的浮力。(本文所舉例都是以調四目釣二目為基準的)
調四目,B調四目=W鉤線+W墜(調四目)
調五目,B(調五目)=W鉤線+W墜(調四目)-b
調六目,B(調六目)=W鉤線+W墜(調四目)-2b
可見,調五目、調六目分別比調四目減少一目、兩目的浮力,墜子上的鉛皮就要分別剪去相當於一目、兩目浮力的重量。這樣,墜子就輕了,浮漂反應就會比調四目靈一些。
所以說:調的目數越多,浮漂反應就會越靈。
反之,調的目數減少,例如調三目,浮漂沈入水中多了一目,浮力就增加了一目的浮力,這樣鉛墜就要增加相當於一目浮力的重量。鉛墜增加了,浮漂反應就會比調四目鈍一些。
所以說:調的目數越少,浮漂反應就會越遲鈍。
2、釣二目,就是在調好四目以後,在魚鉤上掛餌料或臨時掛一塊與餌料團重量相當的鉛皮(這時投入水中,浮漂會沈沒),然後把太空豆和浮漂向上捋,增長水線,捋一下,投入水中試一下,直到鉤餌剛好到底,漂尾露出水面二目,把臨時加掛的鉛皮去掉,就可掛餌垂釣了。這時的浮力B(釣二目)=B調四目+2b。
如果減少釣的目數,例如釣一目,就要把太空豆和浮漂往下捋,縮短水線,使浮漂漂尾多沈入水中一目,僅剩一目露出水面,這時的浮力與釣二目比較,就多了一目的浮力b。因此,B(調四目釣一目)=B調四目+2b+b。
也就是說,調四目釣一目,鉤、墜、餌重量不變,但浮力增大了,鉤、餌接觸地面就更輕了,魚咬鉤時牽動浮漂所需的力量小了,釣一目就比釣二目靈敏。如果改為釣半目,那就更靈一點。概括的講就是釣的目數越少越靈敏。
反之,如果增加釣的目數,例如把太空豆和浮漂往上捋,使浮漂露出水面三目,也就是釣三目,與釣二目相比,多露出水面一目,減少了一目的浮力,鉤、餌接觸地面就會重一點,魚咬鉤牽動浮漂所需的力量也要大一點,浮漂反應就遲鈍一些。
照此類推,可以說明釣的目數越多就越遲鈍。
也許有人要問,正常情況下為什麽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調三目釣一目或者調五目釣三目行不行呀?回答是可以的,下面一節也將證明這三種調法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麽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因為如調五目、六目的話,快要到盡頭了,再要調靈的話就沒有多少余地了,而且垂釣時漂尾露出水面太高了,受風的影響就會大一些;如果調三目,釣的目數範圍就小了,只能釣一目,要調靈的話只能再調半目了。
為什麽釣二目呢?這個“二”字是由調四目這個“四”字決定的,因為兩目產生的浮力與雙鉤的兩小團餌料的重量(扣除本身產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調四目釣二目,鉤、餌接地輕,保證了適中的靈敏度。
三、特殊情況下的調漂
實踐講明,正常情況下采用調四目釣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較好的,是一個主要的、基本的調法。但是隨著魚情、水情、天氣等具體情況的變化,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調四目釣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調整。例如,氣壓低、水質不好、魚過飽或胃口不好、覓食行動緩慢輕微,往往魚餌被吃光了,浮漂可能還沒有明顯的反應,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更靈敏一點。
反之,如果天氣好、水情好、魚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魚多,搶著找著吃的,而浮漂反應又很靈敏,甚至魚遊動對水產生的沖擊都會使魚餌移動,魚還沒咬鉤,浮漂就有反應,以致起竿總釣不到魚,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遲鈍一點。
前面講過,調的目數多少可以使浮漂反應靈敏或遲鈍,釣的目數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應靈敏或遲鈍。這樣,除了調四目釣二目這個基準外,就可能出現四種不同的調法:1、調靈釣靈;2、調靈釣鈍;3、調鈍釣靈;4、調鈍釣鈍。有的介紹臺釣的書刊也提到過這四種調法。 從形式上、理論上講,這幾種調法是存在的,但從實質上、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討,有的調法就沒有實際應用的意義,強求照搬照套就會使操作復雜化,成了無效勞動。現在以調四目釣二目作基準,分析如下:
1、調靈釣靈
增加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一目:調五目,鉛墜的重量比調四目減少了一個b;釣一目,浮力比釣二目多了一個b;這樣,浮漂反應當然就更靈一些。
2、調鈍釣鈍
減少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三目:調三目,鉛墜重量要比調四目增加一個b;釣三目,浮力要比釣二目減少一個b,這樣,浮漂反應當然就更遲鈍一些。
3、調靈釣鈍
增加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三目:調五目,鉛墜的重量減少一個b;釣三目,浮力減少一個b,一個靈,一個鈍,數量相同,相互抵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如果盲目地把調四目改為調五目釣三目,那就會成了多此一舉的無效勞動。
如果調和釣的目數增加得不一樣,例如調五目釣四目:調五目,鉛墜重量減少一個b;釣四目,浮力減少二個b,靈少鈍多,只顯出了一個b的遲鈍效果。其實,為了取得這個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變鉛墜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變調的目數,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為調四目釣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煩。
4、調鈍釣靈
與調靈釣鈍剛好相反,減少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一目:調三目,鉛墜重量增加一個b;釣一目,浮力增加一個b。一個鈍,一個靈,效果相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這樣調在垂釣還沒有開始時是可以的,但從調四目釣二目改為調三目釣一目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如果調的目數和釣的目數減少不一樣,例如,調二目釣一目:調二目,鉛墜重量增加了二個b;釣一目,浮力增加一個b,一個鈍,一個靈,效果抵消一個b以後,只顯出鉛墜重量增加一個b的遲鈍作用。這個效果可以在調四目釣二目的基礎上,不需觸動鉛墜,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改為釣三目就可以了。
四、結論和應用
1、用臺灣釣法進行塘釣,為了提高效果,必須講究浮漂反應的靈敏度,因此要求選好漂,更要調好漂。講究靈敏度,不是說無論什麽時候、什麽情況,越靈越好。浮灑漂反應的靈敏度大體有靈、中、鈍三個範疇。但是,中的範疇是正常情況下適用,是主要的、大量采用的;靈和鈍的範疇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只有在魚情、水情、天氣等不正常的情況下,才需要調得更靈一點或鈍一點。調四目釣二目與調三目釣一目或調五目釣三目靈敏度是一樣的,屬中的範疇,在一般情況下靈敏度是適中的,但是比較起來,調四目釣二目優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這個調法的人也多。
2、怎樣調才靈?怎樣調才鈍?要記住兩點:一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越少越遲鈍。二是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越少越靈敏。
調的目數增加或減少與釣的目數增加或減少是相消相成的。調、釣都是靈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靈;調、釣都是鈍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鈍。如果一個靈,一個鈍,效果就會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沒有效果,在垂釣中一般不應采用。
3、實際上如何應用呢?一般地講,到達釣場以後,應先按正常情況采用調四目釣二目的方法進行調漂。垂釣過程中遇到問題,再根據魚情、水情、天氣等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作出判斷。需要再調整的話,先不要改變調的目數(即不改變鉛墜重量),而是上下移動浮漂的位置,增加或減少釣的目數。倘若這樣調還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動大一點的“手術”的話,那就只好增減鉛墜的重量、改變調的目數,再加上調整釣的目數。調靈釣靈、調鈍釣鈍就屬於這種情況。
說得具體一點,垂釣中發現浮漂反應遲鈍,影響上魚時,把浮漂下捋一點,把原來釣二目改為釣一目或半目。如果還不夠靈,再去掉一點鉛皮,增加調的目數,使其成為調靈釣靈。反之,如果感到浮漂過於靈敏,需要遲鈍一點,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點,把原來的釣二目改為釣二目半或三目,如果還不夠遲鈍,再在鉛墜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為調鈍釣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