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信號與提起釣魚竿的第一時機
競賽中釣取的對象魚大部分攝食時有探、嘗、吞、走四部曲,食欲旺盛時也有不探不嘗、上來就吞的現象。但無論嘗、吞,均是“吸人式”動作,只是動作大小差異,而且都有吸、吐、再吸……最後吞食的自然習性。懸墜釣法中,敏感的釣組只要魚輕嘗一“吸”,傳到魚漂上訊號即為短促一頓。這一頓,高手們把它稱為魚咬鉤的“第一信號”。從釣手目光接受到第一信號,通過大腦神經反應迅速指揮手臂提起釣魚竿,即在魚剛吸人口還未來得及習慣性吐的一瞬間已中鉤。科學測定,“一瞬”大約是0.33秒左右。也就是說釣魚人從接到魚訊反應到中魚,在“瞬間”完成最為理想,這就是垂釣專家們稱之魚咬鉤“第一信號”與“第一提起釣魚竿時間”上魚的概念。據經驗,一位年輕釣手在教練指導下,經過200小時認真刻苦的練習摸索,可基本掌握“兩個第一”。
“放一取二”
這是指釣手故意放棄第一信號提起釣魚竿機會,主動以第二信號提起釣魚竿,一次中兩魚。臺釣釣組是兩根長子線拴有兩只魚鉤,它除了起不斷補餌引魚等作用外,還可以增加一竿雙魚的機會,提高總成績。第一信號第一提起釣魚竿時機就上魚固然
理想,但有時在風浪中或精力不十分集中時,不是每個第一信號都能捕捉住,若加上魚漂未調到最佳狀態,發現了第一信號提起釣魚竿也不一定中魚。在釣組調整正常,魚攝食正常的情況下,提高一竿雙魚的比例是一項專門技術。
據統計,凡一小時內能釣上100尾以上的能手,利用“放一取二”技術一竿雙魚比例可占10%。每小時能釣起200尾以上的高手,一竿雙魚比例甚至會超過15%。
Ps-- 一竿雙魚的小技巧
當見到魚漂“有力一挫”的第一信號時,要控製倩緒不急於提起釣魚竿,進一步等待魚漂後續反應(第二信號)。這時漂一般會出現以下信號:一是魚漂再頓一下同時慢慢下沈即“黑漂”。二是漂慢慢上浮至3目、4目,在上浮過程中又有一次短促下挫。釣手在“黑漂”或第二次“頓感”時提起釣魚竿,往往就一竿雙魚。
“放一、放二、不放三”
臺灣釣法中“懸墜”對提高釣組的靈敏度,加快上魚率等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在非正常條件下,懸墜又確會使魚漂莫側多變,有時缺乏經驗的臺釣手往往還不及同池競技的笨釣者成績好。寒冷的冬天及初春,水溫比較低,魚兒冬眠還未醒透,新陳代謝較緩慢,攝食不像秋、夏季節那樣“兇”,見了魚餌想吃又沒胃口,常“探”、“嘗”為主,魚餌吸到口唇上就吐,不吸人口裏。這時立漂不論調靈敏或調遲鈍,第一信號提起釣魚竿均以空竿為多。遇上這類情況,釣手應主動放過第一信號、第二信號,待第三信號出現再提起釣魚竿,中魚的機會將大大增加。行家把這稱為“放一、放二、不放三”釣技。
如調釣正常,漂露3目時,漂短促無力向下一頓又回到2目,接著又見向下一頓又回到2目或3目(回到3目時說明有一粒粉餌可能被魚“嘗”散)。當第三次再向下頓或第二次下頓後接著黑漂的第三信號出現時立即提起釣魚竿。如這時再不提起釣魚竿,魚再嘗、吐一次則另一粉餌也將散完,二鉤均空,還有可能魚吞鉤太深而難以取鉤。或初春季節,娜魚對素料粉餌不貪,而對妊繃、高蛋白的紅蟲等葷餌活食很青睞。垂釣時,先見露水2目的漂向下一頓(以常用下鉤掛粉餌引魚穩住釣組,上鉤掛活餌為例),這時即使掛鉤只半條蛆繃,魚也只會咬住一端,提起釣魚竿不會中魚。第二信號為漂慢慢上浮至3目、4目,第三信號多數是漂斜移下沈,這時說明蛆繃已被吞人口中而去,釣者不能再放過提起釣魚竿時機,及時提起釣魚竿中魚把握較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