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竿,是臺灣釣法中的重要技術如果拋竿後鉤餌落點不準,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落點很分散,在水底不能形成窩子聚魚是釣不到魚的。須知,鯽魚膽小,怕驚擾,如果鉤餌落水聲音大,也會把釣點的魚群驚走,直接影響垂釣效果。正確的拋竿要點是:身體立直,左腳退半步,右手握竿,左手捏住鉛墜,並分開鉛墜下拴鉤的兩根支線,向後一拉,順著竿梢的彈力,將鉤餌向前拋出,右手同時向前擡起,手腕向內翻轉90度。當鉛墜從左手離開時,速度加快,貼著水面,落到選定的釣點。

  拋出後的鉤餌,必須在60厘米直徑的釣點範圍之內,拋竿要準、輕。如果拋偏了,可在鉤餌未落底之前糾正。每次都把鉤餌拋落在直徑不超過60厘米的一小片釣點範圍之內,這樣反復投鉤餌,釣點即可形成一片窩子,把魚誘人釣點施釣。當鉤餌垂落時,拋力己漸漸消失,盡量使鉤餌悄聲落入水中,以免把進入釣點的魚兒驚走。

  初學垂釣者要真正掌握好拋竿的操作技術,平時必須在陸地上反復練習,才能“水到渠成”練習的方法:根據釣魚竿、魚線的總長度,在操場或野外草坪上,以練習者立足點為起點,在距起點6-10米的地面上,畫一個直徑40-60厘米的圓圈,作為落點的靶子,也可在落點處地面上放一只而盆,內盛滿清水,然後對準目標拋竿投鉤餌若絕大部分次數投的鉤餌都能準確地落在圓圈或面盆內,就算達到目的了。當然,練習拋投的動作必須規範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