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鰷,是溪流中常見的小型魚類,吃鉤動作快,如提竿不及時,往往脫鉤而逃。
餐鰷
(1)釣 具
①釣魚竿 宜用長手竿,以6.2米長為佳。因餐鰷膽小,不敢到岸邊來覓食。竿尖宜軟,彈性好,魚兒易上鉤。手竿宜輕,釣者拎在手裏長時間垂釣不感覺疲勞。
②魚線 魚線越細越好,讓餐鰷分辨不出是有害於自己的異物。線越細,越柔軟而靈敏,餐鰷只要碰一碰魚餌,線就很快傳導給魚漂,魚漂就能迅速地反映出來。線細,在水中的阻力小,挨鉤處底線反應就可以和近水面穿魚漂處的反應一致,使釣者能迅速準確地判斷餐鰷吃鉤的程度而決定是否提竿。魚線以直徑0.1~0.15毫米的尼龍絲線為佳。這種線具有透明、拉力強、柔軟、耐用等特點。魚線的長度略長於竿身或與竿身等長為好,太長或太短於竿身,使用極不方便。
③魚鉤 魚鉤宜小,以綠波魚鉤廠生產的伊斯尼形521、522號鉤,丸形918、919、920、921號鉤為佳。日本產的HHH袖珍5~9號鉤或海夕1~2號鉤為好。這幾種鉤絲最細,柄短,彈性好,鉤尖鋒利,倒刺適中。
④魚漂 宜用散子“七星魚漂”的3粒為佳。一粒沈於水中,一粒在水表,一粒平躺於水面。魚漂最好用白雞毛梗自製,這種自製的魚漂久用不變色。穿白雞毛梗時,最好用繡花針先穿孔,註意針鼻不要穿過,針尖穿透後,又抽回來,然後將魚線從孔中穿過。這樣穿的魚漂在魚線上不會移位,減少隨時調整魚漂的麻煩,可節省時間。
⑤墜子 宜用細保險絲將墜子錘平、錘薄,裹在魚線上,用鉗子輕夾幾下,使它牢固地裹在魚線上。
(2)魚 餌
釣餐鰷的魚餌很講究,不對路的魚餌餐鰷則不吞食。釣餐鰷的誘餌應具有香、甜、酸、臭、散5個特點。誘餌以細米糠、麥麩子、豆腐渣為好。細米糠的製作方法是:在垂釣前3~4天,將清稀飯存放至酸。垂釣前夕,將細米糠放入鍋內,倒入一點菜油,炒至散發香味,冷卻後裝入塑料袋中,再倒入酸稀飯調勻,做到幹濕適度即可。麥麩子的製作方法是:垂釣前夕,將麥麩子放入鍋內,加一點菜油炒至香,冷卻後裝入塑料袋中。垂釣時,將麥麩子加水,撒入水面餵窩子。豆腐渣的製作
方法是:垂釣前4~5天,將豆腐渣放到太陽光下暴曬,讓其變酸、變臭。沒有酸臭味的豆腐渣餐鰷不會吞食。這3種誘餌均有上述5個特點,撒到水面後,餐鰷會很快聚集攏來拼命搶吃。釣者及時拋竿,見魚漂下沈或被拉走時即時提竿,便可釣得餐鰷。當在一個窩子釣到十來條餐鰷後,水中的魚兒有了“經驗”,再在這裏補窩,餐鰷也不再吃了。因此,要頻繁易地餵窩下釣,不宜久在一個窩子垂釣。釣餐鰷的魚餌,以蠅蛆、蒼蠅、白菜蟲、糯米糕、饅頭糕、蜘蛛網等為上乘。
①蛆 蛆又分為蠅蛆和鹽蛆,是雙翅目舍蠅、金蠅、綠蠅等的幼蟲。色潔白,體長6~10毫米,生活在糞便及腐爛的有機物中。用蛆作魚餌,所有的魚類都喜歡吃,特別是餐鰷尤其喜歡吃。獲取蛆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自己培育。用一個舊飯盒或舊鋁鍋作容器,內放些禽畜的肉或內臟,不加蓋,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招蠅生蛆。蒼蠅產卵後,將容器移到溫度較高的背光處,夏季5~7天即可孵化成蛆。再將蛆放進廣口瓶裏,將鋸末、豆腐渣、面粉用水打濕繼續餵幾天,即可使用。也可取連皮的肥肉一塊,懸於陽臺光照強烈的地方,夏天只需6~8天便可生蛆,將蛆和一些豆腐渣、打濕的面粉放於容器內即可。二是從糞池中撈取。用紗網將蛆從糞池臟物中撈起來,放在清水中漂洗幹凈,一天之後,再將蛆撈進塑料瓶中,蓋好蓋子。蓋子上一定要穿若幹小孔。將塑料瓶放入清水中吸進清水,用力搖動後,再將瓶中的水從瓶蓋的小孔中擠出來,反復幾次,蛆便清洗得幹幹凈凈。再過幾天蛆便變成蛹。釣者可將蛆用開水燙死,然後再曬至七八成幹,放在小瓶內保存。為了延長保存期,同時為了增加蛆的垂釣效果,讓其變得又軟又甜,可在小瓶內放一點白糖,使蛆在糖中均勻浸漬,並將瓶蓋擰緊,放在陰涼通風處,以備隨時取用。蛆的裝鉤方法前面已作詳細介紹,這裏不再贅述。
②蒼蠅 垂釣前,把捕捉的蒼蠅裝在塑料瓶中蓋上瓶蓋,註意塑料瓶蓋周圍要用燒紅的別針鉆若幹個小孔,這樣,瓶內通空氣,蒼蠅不易死亡,又不易飛掉。穿鉤時,可從蒼蠅的胸部或背部穿進,不能把蒼蠅弄死,死蒼蠅餐鰷則不問津。
③白菜蟲 垂釣前,將白菜蟲放到大一點的塑料瓶中,瓶的周圍要鉆若幹個小孔,白菜蟲在通空氣的塑料瓶中才不易死亡。並放入一些白菜葉,白菜蟲還可以繼續進食。穿鉤時,從白菜蟲的尾部一次穿進至蟲嘴,但要註意,不能穿偏,以防白菜蟲的體液溢出,效果不好。
④糯米糕 糯米糕的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放入瓷盅內,加水、紅顏料充分調勻,然後放到火上熬熟,邊熬邊攪拌,直至粘手時為止。製作糯米糕的關鍵是要掌握火候,生熟要適度。過生或太熟,均不易掛上鉤,即使掛上鉤也容易脫落。理想的生熟程度是能粘手,掛在魚鉤上甩不脫。如果糯米粉不好找,也可使用饅頭糕。
⑤饅頭糕 饅頭糕的製作方法是:提前5~6天將食用的較白的饅頭分成小塊,放入瓷盅內,倒入適量的溫開水,加蓋讓其發酵至酸。每天用筷子攪拌一次,其中一次加入紅色顏料或紅墨水,攪拌調勻。發酵變酸的饅頭糕應該是幹稀適度,黏性很強,掛在魚鉤上不易脫落。糯米糕、饅頭糕的使用方法是:垂釣前夕,準備一塊竹片,兩端削成橢圓形。使用時,用竹片的一端在塑料袋裏挑出一塊糕,然後將另一端含在嘴裏。掛糕時,左手拿著竹片,右手捏住魚鉤柄,把鉤尖、鉤彎往糕
裏裹,用手捏幾下,使糕固定在魚鉤上。這種糕具有色紅、味酸甜等特點,餐鰷最喜歡爭食,上鉤率較高。
⑥蜘蛛網 用蜘蛛網作魚餌釣餐鰷,效果甚佳。蜘蛛的收集、使用方法是:在屋檐、房後、林間、草叢中到處都可以找到蜘蛛網。收集時,用一節鐵絲彎成一個圈,將鐵絲圈拴在一根竹竿上,用手捏住竹竿,將蜘蛛網繞於鐵絲圈內,取蜘蛛網時,用小針把鐵絲圈中的蜘蛛網攪到針尖上,每次可攪數個備用。備用的蜘蛛網團應粘於軟薄的紙上,將紙折疊後便於攜帶,使用時也便於粘繞到魚鉤上。垂釣時,將蜘蛛網團粘繞在魚鉤尖上,並遮住鉤尖。因為蜘蛛網屬黏性物質,粘在鉤尖上後,放入水中不會散開。餐鰷見到蜘蛛網後,誤認為是好食物,便拼命搶而食之,結果一條條被拉上岸來。由於餐鰷嘴薄且嫩,加之蜘蛛網黏性大,鉤尖穿過魚嘴時,往往將蜘蛛網一起穿過,當取魚時,又正好將蜘蛛網帶回原位,不會出現蜘蛛網離開魚鉤粘於魚嘴上的現象。用手接觸蜘蛛網時,手指要先蘸一點水,以免蜘蛛網粘到手上。一個蜘蛛網團可以釣幾條甚至十幾條餐鰷。使用蜘蛛網釣餐鰷,釣者應坐著垂釣,註意背人影、竿影,以免把餐鰷嚇跑。
(3)釣 點
釣餐鰷的最好釣點有以下幾個地方。
①溪流中的流水處 流水中有小浮萍、植物屑渣流經的地方,餐鰷喜歡成群結隊到這裏覓食,有時還掀起小小的水波。
②堤坎、水閘的下端 上溪流水流入下溪,即有瀑布的下面。由於上溪有流下的食物,小蝦等水生小動物愛在這裏棲息,餐鰷有逆水的習性,所以這裏是釣餐鰷的最佳釣點。
③洗衣處 農民經常洗衣、淘菜、淘豬草、清洗豬、羊、雞、鴨、鵝的內臟的地方,餐鰷常到這裏戲遊、覓食,特別是農民剛洗完上述東西後,餐鰷成群結隊到這裏爭食,此時,乃是釣餐鰷的最佳時間。
④牛滾氹 農民經常牽牛到溪流中固定的地方讓牛洗澡,牛身上的臟物和屙的糞,正是餐鰷喜歡吃的食物。以這裏作釣點,不怕釣不到餐鰷。
(4)釣 法
釣餐鰷的方法有三種。
①釣浮水 在夏、秋二季釣“二渾水”。“二渾水”即水色不渾又不清,是釣餐鰷的最佳水色。這種水色,餐鰷可以大膽地到水面上來尋找食物。此時撒下誘餌後,餐鰷成群結隊地在水面上爭吃誘餌。釣者應調整一下魚漂,使魚餌離水面10厘米左右為好。掛餌、拋竿之後,手不離竿,兩眼盯住魚漂,見魚漂被拉走下沈時,迅速提竿,餐鰷便被鉤住了。若錯過提竿機會,只有空鉤沒有餐鰷。
②釣半浮水 在春夏、秋冬之交,水色變清澈,加之氣溫、水溫較低,餐鰷多在水體的中部遊動、覓食。在堤坎、水閘瀑布下面,由於流水的聲響,餐鰷也常在水體的中部戲遊、覓食。因此,釣者應釣半浮水,將魚漂調整一下,使魚餌懸於水體的中部。見魚漂在水表的一粒下沈時,一提竿便得餐鰷。
③釣沈水 初春、冬季時由於氣溫很低、水溫很冷,餐鰷便到水底棲息,冬眠。釣者應調整魚漂,使魚餌落入水底。此時,魚餌宜用米飯粒、面粉粒、蚯蚓等,餐鰷才吞食。總之,不管采用哪種釣法釣餐鰷,下竿以後,要全神貫註,當魚漂下沈或被拖走時,就得馬上提竿,稍一遲疑,餐鰷就會吃掉魚餌逃之夭夭。釣餐鰷應做到“四快”,即:提竿快、取魚快、掛餌快、下竿快。釣餐鰷還得“找魚上鉤”,應頻繁地換窩子下鉤,不能老在一個地方下鉤。因餐鰷很狡猾,在一個窩子被釣走幾條、幾十條夥伴之後,它們有了“經驗”,不敢再吃鉤,紛紛遊走,以免上當。釣餐鰷還應背人影、竿影,多蹲著,少站立,以免把餐鰷嚇跑。餐鰷的性子很躁,釣上岸後不久容易死亡並腐爛,因此,釣起的餐鰷應馬上放入笆籠中餵養。死了的餐鰷,應去掉內臟,抹上一點食鹽,以防止腐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