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釣法的一大特點就是使用粉餌,利用誘惑力強的配置餌,入水膨化成霧狀的粉粒引魚匯集釣區久久不願離去,並在鉤上裝同一種粉餌以迷惑負兒,使其解除戒備而頻頻吞鉤。
臺灣釣法用的粉餌在漁具商店裏可以買到,品種較多,有進口的日本丸九餌,國產的錦龍餌,廣州東峻魚餌等。每個品牌還區分專釣鯽魚、鯉魚、羅非魚、草魚等的專用餌。目前我國大江南北學習臺灣釣法的人日趨增多,有些地區一時買不到專用粉餌,也可自行製作。這裏介紹幾種自製專用餌的方法,供廣大臺灣釣法愛好者一試。
1.主要原料選配
製作粉狀餌的原料分為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原料常用的有小麥、玉米、大麥、黃豆、豆餅、紅薯幹、土豆、海藻、幹青草等;動物性原料主要有魚粉、南極蝦粉、鰻魚粉、動物肝粉、蛋黃粉等。如果現配現用釣取某些對象魚的餌料,還應準備一些雞、鴨、豬、羊等的血液及蚌肉、鮮活河蝦、螺蜘肉打成的漿等。此外,還應準備調配各種專用餌所需的食用香精、食用色素和有關調味料。
2.加工程序
(1)磨粉首先將大麥、小麥、玉米、豆餅等原料用粉碎機磨成粗細不一的粉末。如調配專用鯽魚餌,則豆餅、玉米粉應磨細一點;調配釣鯉魚、青魚的專用餌,則料磨粗一些若家中有一臺電動多功能小型粉碎機或手動小石磨,每次的加工量可少一些,以免一時用不完遭蟲蛀、黴變。但要註意,每種原料要分開磨,分袋存放。
(2)文火炒熟與烘烤
自製臺魚餌,這是一道主要工序。要註意粗細不一的料不能混合一起烘炒,否則細粒料己炒糊了,而粗料還未熟。在電烤箱中烘料時,應控製溫度不宜太高,烘料以色澤淡黃均勻為佳。用鍋炒料也是一樣,每個品種分別炒熟,並掌握好文火、勤炒、量少的要點。
(3)調配
把各種經烘炒的原料待自然冷卻後,按不同專用餌的配比將黃豆粉、紅薯粉、玉米粉等倒入盆內混合,而後把己溶於水的食用香精和其他多種引誘劑一起倒入並拌勻。這時應註意均是幹料拌和,至於鮮蝦仁糊、動物肝糊等添加劑應現場使用時拌入。接著把拌勻的幹粉料再用低溫烘烤或文火烘炒一下,去掉多余的水分。最後把配製好的餌料按每次用量分別裝入密封性好的新塑料袋內保存,以防止走味、黴變。
3.幾種常用餌料的配比
(1)鯽魚餌
鯽魚餌是平時常用且用量較多的餌。按垂釣一天用0.2千克計算,一次配料2千克為宜。各種料的比例為:黃豆粉或豆餅粉15%n、紅薯粉或土豆粉巧%、細玉米粉45%、大麥粉209t,蛋黃粉5%,再加入適量的清香型香粉和白色、淡黃色等食用色素。
(2)鯉魚餌
鯉魚在我國分布最廣,其止鉤後掙紮強勁粗獷的意趣吸引著眾多的釣者。鯉魚身大、體壯,胃口也大,由於每次用餌量比鯽魚多1倍;故一次配料應不少於3千克。且用料應稍粗一些。具體配比是:大麥粉25%、玉米粉40%,蠶蛹粉或魚粉巧嘆、動物肝粉5%、紅薯粉或土豆粉15%,再加入適量的濃香型食用香料和食用色素。
(3)草魚餌
草魚,顧名思義,是以食草吃素為主的魚類,雖夏秋季也攝取螞炸、蛾姑等葷餌,但臺鉤餌配製還是以素為主。主要原料為草幹粉309s、小麥粉巧%、玉米粉20%、土豆粉25%,再加入10%的海藻類粉料。這種餌入水即開始化散,草香、藻味隨波漂流,可很快誘集成群草魚匯合釣點。
(4)花鰱魚(鱅魚)、白鰱餌
酸味、腥臭味、霧化好的餌是配製花鱗、白鰱餌的要點。其主要原料不是烘炒的幹料,而是預先發酵好、具濃酸味的玉米面濕料。白維餌基本配比是:發酵的酸面料50%、玉米面(鮮玉米面經蒸熟)30%、大麥粉料15%,再加入適量帶腥味的蝦粉、魚粉。而釣取花鮑的餌,以主要原料為己經發酵的濃酸玉米濕面外,應加大腥味、特別是臭味,如臭豆腐汁、大蒜泥等的比重。
自製臺魚餌料質量的好與否,除了看垂釣時上鉤率的指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觀察餌裝鉤入水後的物理性質。例如,自己配製的餌料在同等條件下能維持多久化散?特別是在化散過程中,是從外層開始層層霧化,逐步剝落,還是霧化較差,要化就突然潰散。較理想的餌應在臉盆中試驗時,入水半分鐘餌粒表面開始膨化起一層霧狀,而後開始自然化散剝落,這樣逐步膨化,層層散落,但內層還緊包著魚鉤,直到約分鐘餌粒全部化散、鉤餌脫離(試驗餌粒軟硬度以釣者耳墜為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