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製魚餌時,要考慮所釣魚的食性、習性。也就是說,釣什麼魚配什麼餌。魚類主要利用嗅覺來攝食的。魚的嗅覺非常靈敏,據說比警犬強數百倍,這就是為何人們在夜裏垂釣時,魚依然會咬鉤了,以鯉魚為例,理論與不但嗅覺號,而且味覺也很發達。除寒冷季節喜覓食蚯蚓等高蛋白動物餌料外,一年中絕大部分攝食期內,鯉魚主要覓食醇香的谷類、豆類以及甘甜的薯類等素餌。因為長時間的攝食習慣,已使它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條件反射,因此對二五的香甜氣息也保持著一種獨特的愛好。古人雲“臨淵垂釣,必芳其餌”“善釣者出魚於千仭之下,餌香也”,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同樣的道理,製作餌料自然應該以香甜為好。與喜食濃甜的鯽魚相比,鯉魚則喜歡淡淡的香甜餌。這裏的“濃”和“淡”絕不是以人的感覺為標準的。魚的嗅覺、味覺比人類強數百上千倍,若人聞過、舔過覺得可以,對於魚來說可能就過於強烈了。有人采用過量的大曲酒和餌,拋餌後魚星(魚拱動水底汙泥產生的水泡)疊起卻不咬鉤,其道理就在於香味將魚兒聚來,味道過於強烈使魚受不了刺激而無法吞餌或吞而復吐,即“嗅酒香而聚,嘗酒辣而離”。有人為求其甜,過量攙兌食糖、蜂蜜、奶粉、香精之類(以人的口感為標準),往往也會使魚因難以承受而棄之。

  在製作餌料時,可以適當添加一些香甜的物質,這樣會增加其誘惑力,但也不是所有香甜的東西都靈驗。在所有的香甜物質中,又以天然的原料為最好,合成的香甜物質稍差些。天然香甜原料中,又以谷、豆、薯類以及其他植物類的天然氣息為佳,如炒芝麻粉、蠶豆粉、黃豆粉、麥麩、香油、曲酒、丁香、桂花等。合成原料中,有椰蓉、香草、菠蘿、香蕉等香型香精,以及香蘭素粉盒某些中草藥等。這些東西的調配使用,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加以區別,需要做到濃淡適度,氣味與適口性相統一,以及誘餌、釣餌有別(誘餌起到將魚誘來的作用即可,釣餌則使被誘來的魚產生強烈的吞食欲望。這一般要經過釣者反復試驗才能取得切實管用的效果)。

  除此之外,誘餌和釣餌的配製還有以下幾個要點。

  1、在濾食性魚類、掠食性魚類、草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中,雜食性魚類魚草食性魚類比較偏愛甜、酸、香等味,拒絕辣味,反對苦味、異味。故在配餌選料時,應註意避免用辣、苦等味的物質。

  2、誘餌和釣餌的顏色要用白色或黃色,以便引起魚類的註意力。因為魚的視力有限,加之水體中的淤泥多為黑色,用其他顏色作誘餌或釣餌不能達到醒目的效果。唯有白、黃兩色才能與水體中的黑淤泥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引起魚的註意。

  3、誘餌製成松散型,顆粒要略微粗大寫,鯿魚誘餌快速落底,以達到快速聚魚、迅速上鉤的目的。同時也應註意誘餌的物理性能(霧化作用)。釣餌要製作得緊湊些,黏性要大,並有一定硬度,下水後不易散開。

  4、針對不同的誘餌和釣餌,只能選用一種香型。勿將兩三種不同香型的誘餌或釣餌合在一起使用,避免氣味相互抵消、串味,或是聲稱其他的怪味,使魚厭食反感。

  5、配置誘餌和釣餌時,應註重化學性能與物理性能的利用,在植物類誘餌中克適當地加入一些中草藥炮製的添加劑,增強魚餌的色度和味道,如用酒泡丁香、山奈、茴香、細辛、通草等中草藥及,但必須禁止使用某些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或破壞魚類生態環境的化學位置。

  6、配製誘餌、釣餌,要針對釣場(尤其是池塘)所投餵的釣餌,只有這樣才會有收獲的保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