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蟲是蝴蝶和一些蛾類的幼蟲。蟲子越大,蛾和蝴蝶也就越大。雖說大多數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蛾類都長的十分漂亮,但是大多數的蛾類或其幼蟲——豬兒蟲都是農作物的敵害。前幾年,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曾經暴發蟲災,大量的蟲子把芝麻、紅薯葉子啃得精光,造成作物幾乎絕收。
 
  用來釣魚的豬兒蟲剛剛長成時全身綠色,和農作物的顏色非常相似。人們青綠不分,習慣地把它說成了青蟲。等到豬兒蟲長大成熟,體色便漸漸變紅,所以也有人把它說成是“紅蟲”。豬兒蟲最長可以達到10厘米,粗細和長度能有成人的食指那麼大。它的腹部生有兩排細密的短腳,顏色還挺深,看起來還挺嚇人的。其實它是個真正的紙老虎。分辨豬兒蟲是不是傷人的,可以看它的外貌:凡是表面長滿細毛的蟲子,多半是會蟄人的;而豬兒蟲的表面光滑,雖然長的大,但是對人一點兒危害也沒有:咬不了人,兩排細腳把人也抓不傷。而且它通體光滑無毒無味,人接觸後不會有任何不適。它是吃的植物葉子長大的,所以一點兒也不比蚯蚓臟。
 
一、怎樣找到豬兒蟲
 
 豬兒蟲最愛生活在在冬青樹、芝麻、扁豆、葡萄、紅薯、泡桐、黃豆等作物上,咬食它們的嫩葉。要想尋找它們,就必須到這些作物的嫩葉上尋找。如果樹下比較幹凈,只要有蟲,就可以看到它們的糞便——一黑色的、節節的、數量可能比較多。只要發現這些黑色的糞便是濕軟的,就可以肯定蟲子就在此地上方的樹或作物葉片上。而地上雜草比較多時,就只能看樹或植物的葉子了——有大片的被啃食,多半有蟲在此附近。
 
 有兩種情況可以大量地找到蟲子。一是傍晚的雨後,蟲子多半跑到葉子的上面;二是在晚上,打著手電筒在葉子上找,蟲子身體光滑,能夠反射光線,見到有白亮的反光物,多半就是豬兒蟲。
 
二、使用豬兒蟲釣魚的技巧
  曾經有釣友著文說,豬兒蟲尾部的硬刺魚看了害怕,使用前應剪去。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根“硬刺”並不硬,它的內部是空的。將它剪去以後,會從那裏漏水——蟲子體內的液體從那裏流出來,很快就會成為一長癟皮。
 
  再說豬兒蟲掛鉤。豬兒蟲體大皮厚,掛的不好不容易釣到魚。垂釣之前,首先要了解垂釣的大致對象。總的來說,大魚要用大鉤和大餌來釣,小魚要用小鉤小餌來釣。對於一千克左右的大鯰魚,本地釣友多是用丸せ18號的大鉤子,掛整條的青蟲釣。為了不讓蟲子皺成一團,本地釣友多是用雙腦線搓撚上勁以後作腦線,鉤從一端(多是頭部)刺出來,整個鉤尖和鉤前彎都暴露在外面。而多余的部分,則全部夾在搓撚上勁的腦線中,把蟲子整理順直。蟲子皺成一團是釣不到魚的。這時有魚吃鉤,也只是狠狠的一頓,挑竿卻是空的。在本地,采用這種用餌法的人較多,但是難以釣到半斤以內的鯰魚。釣小鯰魚,要用小鉤,並且把大蟲子預先綁成幾段,然後在綁的線之間翦斷,以防止蟲子體內液體漏出來。也可以用單腦線上餌垂釣:鉤子從一端穿出後,多余的部分,用細線或細銅絲捆紮。
 
三、豬兒蟲作餌的驚人的效果
  從夏末到晚秋以至於初冬,在本地的嘉陵江,豬兒蟲一直是最好的釣餌。過去江裏的鯰魚很多,現在雖然少了,但每次漢江水起水落,都會有大量的鯰魚來到。這時候用豬兒蟲專釣鯰魚,效果特別地好。雖說在江邊挖的水螞蟲釣魚效果也很不錯,但是它不能耐受住小雜魚的騷擾。而豬兒蟲則因為體大皮厚,正好可以彌補水螞蟲的不足。盡管江裏除了白鰱和花鰱外的什麼魚都喜愛吃它,但是因為大多數魚的口腔太小,圍著青蟲啄食不止的小不點兒們只能是狗咬刺猬,無從下口。所以用青蟲釣到的,多半是鯰魚和較大的黃顙。不僅如此,豬兒蟲還能抵抗住鯰魚的撕咬。因為它不好捕捉,所以善用青蟲的釣友,可以利用有限的豬兒蟲釣到很多的魚。過去曾經有釣友創下過一條青蟲釣到8條鯰魚、總重6千余克的記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