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釣友對垂釣鰱鱅都有所了解,但具體使用哪種方式更為有效均比較迷茫,基本上大多數釣友垂釣鰱鱅都習慣使用拋竿大浮球浮釣,爆炸鉤掛餌籃,空鉤,但這種垂釣方式並不刺激,猶如拉死魚般無味。四海釣魚的陳寧老師曾今系統詳細的講解垂釣鰱鱅的方式,但不少釣友還是摸不清,錢塘漁人根據自己親身體會的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能給廣大釣友一個借鑒。
鄭重聲明:鰱鱅垂釣只做釣技分享,並不建議大肆掠捕水體的清道夫---鰱鱅
【鰱鱅的覓食特性】
鰱鱅屬於半水層生活的魚類,天然環境下生長的鰱鱅都覓食半水層的浮遊生物及藻類,正常情況下鰱鱅很少到底層覓食,在撒籽時的鰱鱅會沈入水底找尋可以附著魚籽的亂石與樹枝,此時也會在底部覓食。不同環境下生長的鰱鱅,會在不同的水層生活,環境嘈雜的池塘和河道,鰱鱅基本不會近岸,而且都會在半水層以下,養殖塘環境較安靜並且時常投餵的魚塘,鰱鱅基本上隨處遊嘎,都在半水及半水以上生長覓食。
【餌料的使用】
垂釣鰱鱅只要能抓住鰱鱅的喜食特性,基本上都可以釣獲,因為是覓食浮遊生物,所以必須選擇霧化較好,不易沈底的餌料,網上傳言,鰱鱅喜食臭餌,其實是不一定的,鰱鱅的嗅覺相當靈敏,只要餌料有較濃的味覺,基本上都會誘魚入窩,霧化層是鰱鱅覓食的目標,鰱鱅並不會直接吞餌,之所以吞餌是因為鰱鱅不斷的吸食霧化層的同時吸入了成團的鉤餌,確切的說是“誤食”,為什麼“誤食”的幾率會這麼高,因為這就是餌料霧化的程度決定的,餌團入水,表層的餌料不斷霧化,鰱鱅不斷的吸食周邊的霧化層,自然而然隨著霧化層靠近餌團,因為慣性的原理,餌團自然而然的被吸入魚口。所以垂釣鰱鱅找到魚層的同時餌料也是取決定性因素的。
【餌料】
垂釣鰱鱅的餌料其實很簡單,並沒有網上傳言的復雜,要添加什麼什麼的小藥之類的,其實都是浮雲。一般最最常見的商品餌如南北、東俊,霧化性能就已經能很好的達到效果了,配比,以本人垂釣的經驗所得,70%的東俊加20%的速攻加10%的雪花粉便可,無需添加其他任何東西,東俊的霧化與濃濃的香味就足以引起鰱鱅的食欲,速攻的蛋白纖維起到很好的付鉤性,雪花粉能使東俊霧化更均勻,不至於很快沈入水底。
【釣具的選擇】
鰱鱅屬於個體較大的魚類,故此釣竿的選擇應當選擇較硬的手桿,鯉桿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一般視水域的面積與釣位適當選擇4.5-6.3的鯉桿,個體較大的十斤以上的基本都必須選擇使用線輪,線組,主線在垂釣10斤以內的使用1-2號,子線在0.8-1.5之間,構型不易過大,選擇鉤身較粗的為宜,要求有一定的韌性與拉力,本人習慣使用無刺伊豆11-12號,子線應當加長,雙鉤折疊在20-625px左右,因為鰱鱅的個體與子線的粗細配比失調,故此垂釣鰱鱅大個體需要使用線輪,正常情況下,子線越細,鉤子越小上鉤率越高,因為鰱鱅的覓食吸水引力並不像其他魚種那樣的有力,確切的說都是“喝”而不是“吸”;浮漂並沒有像底釣那般的講究,只要能承受餌料的重量普通的廉價浮漂都可以使用。
【如何找魚層】
以本人的習慣,即使是半水垂釣,首先也必須找底,了解釣點的水深才能了解判斷鰱鱅的水層,打窩直接拋餌,用一包東俊加30%的雪花粉加水拌勻無需過度揉捏,輕輕握緊成團拋入釣點,窩不易一次打足,應當循序漸進,間隔性的拋入,因為哪怕霧化再好的餌料也會沈底,一次性打重窩極易導致半水層的窩料流失。試探性找魚層是必要的,因為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水域鰱鱅的魚層都會發生改變,故此先從離底一個漂開始,不管水深有多少(正常1-4米水層),在試釣的過程中如果感覺漂相是左右搖晃,但不吞餌的情況下就證明魚層較淺,應當及時拉下浮漂,垂釣更淺的水層,直到出現清晰的頓口。
【鰱鱅咬鉤的漂相】
垂釣鰱鱅極易引來餐條白條等的半水雜魚,正常的鰱鱅漂相,是先左右搖晃,慢慢出現緩慢的浮沈,接著就是一個明顯的一目甚至多目下頓,有時鰱鱅較多時,清晰而有力的點頓也是鰱鱅的吃口,基本不會出現送漂的現象,如果有也是極其少見。
【總結】
垂釣鰱鱅的拌餌是關鍵,不易過度揉捏,也不易過於松散,從拋餌到位到餌料全部融化基本要保持在一分鐘左右。魚層不一定在半水,需要找尋,有時半水的魚很小,但半水以下的卻很大。保持窩餌的充足很有必要,不斷的補窩續窩很重要。
個人垂釣心得僅供參考
友情提醒:鰱鱅屬於水體的清道夫,保護水質保護水資源,請適度把握垂釣頻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