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的釣法很多,但攆“魚星”釣鯉魚則為上乘。鯉魚找食像豬尋食那樣。有用嘴巴在水底拱泥打洞的習慣,使得水面泛起許多氣泡、汙泥雜物。這種氣泡就是“魚星”。鯉魚的“魚星”與其他魚類的“魚星”不同,更與沼氣不一樣。

  大小不一的氣泡群,形似開水倒在幹燥的水泥上一樣,氣泡群直徑在15厘米左右是1千克上下的鯉魚,氣泡群泛出其直徑有小臉盆口大小的往往是一條5千克以上的大鯉魚在水底覓餌。鯉魚“魚星”一般連續不斷,移動方向明顯。魚小移動快,大魚則慢,時有腐草敗葉和青苔泛浮到水面。沼氣的氣泡,叫“地星”。

  “地星”呈固定狀不移動。攆魚星釣鯉魚,要選擇鯉魚喜歡聚集棲息的地方。如鯉魚喜歡弱光、好動、愛在有緩慢流水處嬉戲、遊弋。所以,在江、河、湖、堰,那些水色深暗,透明度比較低,水底光線弱;或開闊水面,水深1米左右,而某一片地方水深超過2米,底部又有泥沙堆積的坑窪水區;或是池塘靠邊,別處都是光線很強的亮水面,而某一片地方岸邊綠樹遮蔭,有一片弱光區等。

  這些都是鯉魚經常喜歡聚集棲息的場所,很容易見到鯉魚冒魚星。觀察到鯉魚的魚星後,立即將準備好的釣線、釣餌,用手竿、磯竿、海竿從水面輕輕放到水底。下鉤時,要掌握這幾個要領:一是下鉤的位置準確。魚星從水底徐徐上升到水面,要經歷一段時間,所以魚頭的位置不在剛剛升起魚星的垂直下方。下鉤的位置應放到魚星移動的前方。在鯉魚遊動快、水深的地點超前量要大。

  這就是下鉤的準確位置。二是下鉤的動作要輕,聲響要小。下鉤動作要輕,聲響要小,要在鉛墜、釣餌即將落水前,停止魚竿不再低頭,讓鉛墜、釣餌的重量把魚竿稍拉彎,入水時聲響甚小,鯉魚才不會受驚而逃。三是下鉤要集中註意力,兩眼盯住浮漂的反應。鯉魚的敏感性很高,覓食非常謹慎,見到釣餌不輕易動口。先用尾鰭拍打觀察動靜,見無異常,才慢慢咬餌,然後吞而食之。四是適時提竿,能否釣到鯉魚,全靠這一提竿之功。當浮漂徐徐下沈或頻頻抖動兩下後,或很重地抖一下然後下沈,或向上冒出水面等反應時,就得抓住鯉魚吞鉤後、吐鉤前的一瞬間,既不能過早,又不宜遲,適時提竿,鯉魚便從“魚間”釣到人間。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