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第一次釣魚的時候,用的是蚯蚓餌,掛在碩大的鉤子上釣鯰魚,因為鯰魚吞鉤兇猛,也沒有太高的觀漂技巧,每次去都能釣到魚,因此從釣鯰魚開始對垂釣有了興趣。後來考上了大學,到了偌大的沈城裏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從漁具店老板那裏頭一次聽到了,假如是早春,南方的氣溫、水溫相比北方會高很多,就像現在,南方的釣友天天可以釣魚,我們這裏還是冰雪未消。在水溫非常低的情況下,葷餌自然比素餌來的要快,但是有的時候即使用紅蟲,有的時候,魚兒還是不領情。等到水溫上升,北方進入清明以後,水中的魚兒才真正的活躍起來。此時用葷餌、素餌都可以釣上來魚。
在早春釣魚假如用商品餌,一定要選擇富含大量動物蛋白的餌,最好是紅蟲粉、蝦粉做添加劑的為佳,味道以大腥、腥味為好。等到水溫漸漸上升,就要以腥味為主,香味次之。
大家在吃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假如說吃小雞燉蘑菇,假如雞肉多,蘑菇少,蘑菇通常被大家先吃了,甚至挑的全剩下雞肉了。反之假如蘑菇多,就那麼幾塊雞肉呢,雞肉肯定會被先吃掉。很多菜都是這樣,菜裏最少的食材先被大家吃光,實際上這種食材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是卻是整盤菜中最精華的。
那麼我聯想到什麼添加劑、小藥類的,是不是在起關鍵性作用。我們到飯店點菜,講究葷素搭配,而鯽魚是屬於雜食性魚種,我想它們的食性會不會也和人一樣,挑肥揀瘦呢。但是畢竟人和魚是有本質區別的,魚可以從生到死吃一樣的東西,人卻做不到。大米飯吃膩了,想吃點兒面條,雞鴨魚肉吃膩了,卻又想著吃小鹹菜了。
因此在配製魚餌的時候,也要講究葷素搭配,該什麼季節、什麼水質就用用什麼餌,腥味、香味的、清淡的,統統可以上。一款餌在一個地方好用,拿到其他水域就不一定理想,用小沈陽的話說“花兒是無罪的',餌料本身又沒得罪魚,還是我們的配餌出現了問題。餌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即便是最普通的餌料在魚情對路的情況下,也會發揮巨大的威力,假如搞不清釣場的魚兒口味,即便你給他吃精糧,他也會不領情。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