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環境對會垂釣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想玩磯釣就必須搞清楚期間差異。
 
前面說過,浮遊磯釣的場所有地磯、堤岸、外礁三個類型,但若討論到環境特征,就得用另一套劃分法來加以說明了。
 
(1)淺坪型釣場。陸地以很平緩的坡度延伸入海,離開岸際相當遠,深度都還不大的,我們習慣稱之為淺坪仔。
 
這類釣場水流多半平緩,但受風浪影響相當明顯,又特容易掛底,故相對而言比較受人青睞。不過因為常有各種生物附著生長,所以會在特定時候吸引大量魚。
 
(2)陡急岸壁型釣場。跟前項相反,這是陸地以非常陡峭、幾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入海的環境。例如人工構築的港區碼頭或沈箱式防波堤,以及自然形成的巖石海岸,都具有此類特征。
 
陡直海岸的深度通常很大,水流狀態多半為方向單純、速度穩定,地形則單調而缺乏變化,使魚群有貼近海底活動的趨勢,且容易讓人產生標點不明確的感覺。
 
(3)亂石堆疊腥釣場。陸地沒入水下的角度大致介於兩者之間,其成因可能是人工堆放“肉粽角”、堆基礎石,或者臨海的山脈崩塌,當然也可能是海岸原本就生成這幅模樣。
 
這類釣場水下環境比較復雜,底域起伏可能性相當劇烈,遍布暗礁與溝隙,因此水流狀態也顯得多變,會讓缺乏經驗的人感覺難以掌握。但正因為地形和水流復雜,能給魚類提供良好的生息、覓食環境,所以也常是好釣場。
 
(4)內灣型釣場。此種釣場在大環境上應屬海灣形態,只要天氣不是太惡劣,場內風浪狀況應該會比面對外洋的釣場平靜,故有安全性高,容易下竿的優點。
 
但內灣型釣場往往深度較淺,海底地形缺乏變化(很多地方甚至會形成沙底),又由於海岸線呈凹入內陸裝,水流必然受阻(有可能出現回流帶),再加上風平浪靜的條件,往往造成魚的數量較少、活性低,警覺性高等現象。
 
(5)凸岬型釣場。凸岬是陸地向海洋凸伸出去的部分,容易接觸到深邃、洋流發達的水域,所以通常水流洶湧,遇到大型沿岸性魚種或洄遊青物的機會都比較大,但是容易受風浪侵襲,危險性較高。
 
一般的外礁釣場都具備這種特性,沿岸地磯釣場也多存在此形態的釣點,甚至一些堤岸環境在流水恰當(例如大潮日)的時候,堤端也會出現凸岬型釣場般的水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