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人類的工業化進程使得沿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碼頭、船廠。這些人為的建設一方面改變了沿岸魚類正常繁衍生息的環境,但同時又因大量投石形成的堤防以及用於防海浪沖擊的水泥消波樁投入大海,無形中又為各種魚類提供了新的生長環境。因此,如何垂釣消波樁釣場也成了海釣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幾年,本人開始在此類釣場投入了更多的關註,足跡遍及石島、文登、日照、萊州等山東省絕大多數消波樁釣場,其中有過一些失敗的教訓,也稍微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將其稍作歸納總結與大家共同探討,權作拋磚引玉。
 
 
 
一、消波樁釣場的特點
由於消波樁釣場都屬於各大船廠、碼頭的防波堤,因此它們具備以下共同特點:
 
①是交通方便。釣友只需乘車就可以直達釣場,一般不需要轉乘船等其它交通工具;
 
②是釣場形狀規範。防波堤基本都是呈直線建設而成,少見凹凸伸縮犬牙交錯的岸際形狀,僅僅是在少數位置偶有少量轉折點;
 
③是水流平緩穩定。由於防波堤均為自岸邊伸向大海的形狀,而且幾條防波堤連接起來會形成一些內灣,因此這類釣場的海水流速相對平穩,海水流向一般同防波堤走向平行;
 
④是自水面到防波堤基部的深度呈傾斜狀逐漸加深;
 
⑤是整個消波樁斜面洞穴密布,深淺不一;
 
⑥是水生動植物豐富,自成一套生態系統。
 
基於上面六大特點,消波樁釣場對於浮遊磯釣具有以下影響:
 
1)是魚的數量多、品種全;
 
2)是魚藏身消波樁形成的洞穴之中,釣取困難;
 
3)是自水面開始直到防波堤基部的不同深度都會有魚藏身。而相對來講,魚則更喜歡藻類、牡蠣等水生動植物豐富的潮間帶以下3米以內的淺水區。當然,這一特點還要受水色以及光線影響,水過於清澈、光線明亮時,魚的活動深度會更深些;
 
4)是誘餌發揮作用的流程短。由於水流平緩以及水下洞穴密布,磯釣撒下的誘餌會很快沈到洞穴縫隙中,難以發揮長距離誘引效果;
 
5)是釣棚設置不當則極容易掛底。因水中消波樁高低不平再加上呈斜面狀防波堤結構,對設置磯釣釣棚深度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掛底情況在所難免;
 
6)是中魚後容易切線跑魚。魚只要中鉤就會拼命向洞穴中鉆,子線一旦磨蹭到生長在消波樁上面的牡蠣殼則很容易切線跑魚;
 
7)是釣點選擇相對簡單。除了一些拐角、轉折點、大堤盡頭等位置以外,其它位置差別不大;
 
八是魚群相對分散。由於所有位置的水下環境都相差不大,適合魚藏身的地點太多,因此,除了一些拐角、大堤盡頭等位置在適當的潮時會碰到大群過路魚以外,一般很難形成大的魚群,而更容易出現3、5條一群的小分隊。
 
二、消波樁釣場的釣點選擇
在消波樁釣場確定具體釣點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定是將釣點設置在防波堤斜面的淺水區還是選擇在防波堤基部的最深處。這個問題從整個山東半島來說分為兩個流派:經常在威海的石島、靖海、前島以及日照的嵐橋等黃海海區這幾條防波堤垂釣的人一般習慣上會將釣點設置在4米以內深度的防波堤斜面淺層,而經常在萊州三山島等渤海灣的幾條防波堤垂釣的人則更喜歡遠投幾十米將釣點設置在防波堤基部甚至是沙灘海底。
 
我個人認為,造成這種釣法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於黃海同渤海水色透明度上的差異。黃海水域這幾條防波堤多數情況下水色渾濁,因此即使在大白天,魚也敢於大膽靠邊;而渤海的萊州、龍口、蓬萊防波堤則一年中的多數時間水質清澈,魚在大白天會比較謹慎的躲避在深水區域。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認為在消波樁釣場首先要根據水色以及光線來確定釣點距離遠近以及釣棚的深度。如果光線、水色的透視度低就可以釣近釣淺,否則就要釣遠釣深。
 
在確定了這個選擇釣點大前提的基礎上,具體確定垂釣的釣點時則要考慮以下位置:
 
1)拐角轉折點。
 
這類釣點會形成水流方向、流速的變化,容易形成洄流區等適合餌料沈積的條件;
 
2)大堤的盡頭以及內灣的出口。
 
這些位置是魚進出的通道,也是潮水更容易發生變化的位置,特別是在水流微弱的潮時,這類位置則更為有利;
 
3)岸際消波樁的凹凸之處。
 
雖然整個防波堤基本屬於直線形狀,但由於建設施工的原因,在一些小範圍內還是會形成一些突出和內凹的位置,而這些位置則比較容易使水流產生方向和速度的變化;
 
4)具備深淺落差的深場。
 
比如距離釣位左右側10米以外比較淺而釣位正前比較深,這樣的位置無論水流從哪個方向過來,都會在正前的深場形成下行流水,而這種流水的高低走向變化也比較有利於誘餌作用的發揮以及魚的藏身。
 
當然,在考慮上述因素的時候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要兼顧,那就是站立位的安全性,這方面在此不再贅言。
 
 
 
三、適合磯釣消波樁釣場的裝備
除了針對平滑的水泥塊消波樁需要穿著的毛氈底磯釣鞋以外,由於消波樁水下洞穴密布的特定環境以及鯛科魚類中鉤後喜歡鉆洞穴逃跑的習性,在魚竿、魚線、釣組等方面也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組合,基本的原則是根據目標魚大小選擇調性硬、號數大的竿子搭配更粗些的線組。具體為:
 
1)竿子
 
建議選擇1。5號到2號的黑毛調性魚竿,竿長5米至5米3。這樣的竿子在碰到大物時有利於第一時間將魚頂起來,長度上也有利於當魚向岸邊消波樁形成的洞穴逃竄時將魚向外撐出去。
 
2)釣線。
 
以4斤以內黑鯛為目標魚為例,建議采用3號主線搭配2。5號子線,魚體普遍較小時,建議采用2。5主線搭配2號或者1。75號子線。子線根據釣棚深度寧長勿短,材質上要選擇耐磨性更好的碳氟釣線。
 
3)釣組。
 
如果有條件采取釣淺、釣近的策略攻擊4米以內釣棚深度,原則上采用3B以內丹錐搭配3B咬鉛即可,釣組上不使用“水中”而只用咬鉛調整浮力平衡。根據此類釣場流速平緩的特點,咬鉛的位置可以安裝在8字環附近,並根據釣棚深度盡量采用較長的無咬鉛全漂子線,丹錐的遊動距離預留20到50公分以利於拖擺釣組。
 
采用這種子錢全漂的釣組配置更有利於通過拖擺操控釣組並借助水流的力量使鉤餌順利越過障礙物,從而降低掛底幾率。另外,較長的碳氟子線也提高了整個釣組的耐磨性,可以有效避免斷線跑魚事故發生。
 
反過來,如果采用遠投釣法釣防波堤基部的深場,釣組則應采用大自重浮標,同時可搭配“水中”進一步增加釣組的拋投能力以及乘流穩定性。另外,這種遠投釣法還要求配備一支長把大容量的誘餌勺,以確保將足量誘餌順利拋到釣點發揮誘引效果。
 
4)撈網。
 
由於在消波樁上行動不便,再加上整個潮間帶會生長大量藻類附著在消波樁水泥塊平面,從而使得這些位於高潮線以下的消波樁滑溜無比。因此在潮差較大的海區則需要一支更長的撈網(建議采用6米長的磯玉柄),這樣才能保證在低潮時段中魚後站在高潮線以上也能夠順利起魚上岸。如果撈網柄過短,低潮時段中魚後我們就不得不冒著危險涉足長滿藻類的潮間帶消波樁才能撈到魚,其危險不言而喻。
 
四、消波樁釣場的誘餌使用策略
眾所周知,磯釣誘餌最主要的作用包括:引魚聚魚、留魚、激發食欲、控製釣棚。而針對消波樁這種特定釣場,在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因消波樁錯綜復雜的堆積在海裏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洞穴縫隙,再加上防波堤流水平緩的特點,如果我們不是釣防波堤基部而是選擇釣淺、釣近,我們撒下的誘餌隨著海流漂不出去多遠就會沈入大大小小的洞穴縫隙裏,因此,誘餌的遠距離引魚作用並不大。
 
既然誘餌的遠距離引魚效果並不突出,哪麽在此類釣場撒誘餌的主要目的又是什麽?答案是:一、可以將誘餌漂流路徑上的魚相對聚集起來;二、可以將釣點周圍的魚留在釣點附近;三、可以激發魚的食欲,降低魚的戒心,使魚的吞鉤更爽快;四、當魚的食欲被激發高漲後,就會形成幾條魚爭搶誘餌的局面,並最終將躲藏在洞穴石縫中的魚引出來搶食,為垂釣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在我們選擇釣淺、釣近時,對誘餌的要求有以下幾點:
 
1)是誘餌的比重一定要輕。
 
比重輕的誘餌自上而下緩緩下沈才會引起藏在洞穴中目標魚的註意,才會最終使目標魚迫不及待的離開藏身處上浮搶餌。而如果誘餌的比重大,撒進海裏後很快就下沈到石縫洞穴裏,魚躲在洞穴裏面就可以大快朵頤,它們就不會犯傻離開藏身地點;
 
2)是每次撒進海裏的誘餌量要少。
 
打個比方,消波樁形成的洞穴裏有5條魚,而我們向海裏撒的每一勺誘餌中只有3只南極蝦,這5條魚為了吃到僅有的3只蝦就一定會上浮搶食;
 
3)是撒誘餌的節奏要掌握好。
 
很多人撒誘餌的習慣是連續撒6、7勺甚至更多,然後很長時間不再撒。這種誘餌使用方式本身就不正確,而將其用在消波樁釣場則更是釣不到魚的重要原因。正確的做法是下竿前撒一勺最多兩勺,然後下竿,估計第一勺誘餌快沈到底後再打入下一勺。掌握這樣的撒誘餌節奏會使得目標魚在起身吃到誘餌準備返回洞穴潛藏時,又因為第二勺誘餌的緩慢下沈被重新吸引住。這種有節奏的重復刺激最終會將目標魚始終留在較高的釣棚。
 
反過來,如果我們選擇釣遠、釣防波堤基部的深場,誘餌就可以選擇適合遠投的大比重誘餌。這方面不做過多介紹。
 
哪麽如何改變誘餌比重?我們知道,南極蝦的比重比較輕,本地夾板蝦的比重則比較重。因此,選擇釣淺棚消波樁時,主餌應首選南極蝦,而釣防波堤基部時,夾板蝦的效果並不輸給南極蝦。另外,市場上的商品誘餌粉都根據不同用途設計出比重、粘度、霧化效果不同的種類,這為我們選擇提供了便利。
 
再者,我們還可以通過改變蝦同粉的比例以及控製加水量的多少等手段達到改變誘餌下沈速度的目的。而在無風無浪的天氣裏,有時候我還會選擇不使用誘餌粉只撒純南極蝦,這種純蝦誘餌下沈速度更慢,其效果也相當不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