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轉眼夏天即將過去,回顧在夏天的日子裏,在水庫裏釣鰱魚、胖頭魚是最快樂的事情啦,每當窩做成以後,一片片碎沫般的魚星從四面八方湧來、此起彼伏,最大享受就是中魚時的感覺,手感好,刺激大,很是讓人喜愛和回味無窮。但也有不少釣友因不了解鰱魚、胖頭魚的食性,掌握不好浮漂信息和餌料霧化情況,不僅沒釣上多少釣魚而且很容易走進誤區裏去。
首先從釣鰱鱅的餌料說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對於釣者來講,主要的釣魚餌料只有兩種:蚯蚓和玉米。也有一些人會用菜葉、嫩草等來釣草魚,或者是用牛糞來釣鯉魚,但算不上主流。並且那時候通常都是底釣,一般釣到的魚為鯰魚、黑魚、鯽魚、鯉魚、草魚、七星魚、鯪魚及其他一些雜魚等,幾乎沒有人釣到過鰱鱅魚,因此,很多人就講,鰱鱅魚是不吃鉤的,釣不到。
產生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們不知道鰱鱅魚為素食性魚,對於葷腥餌料,根本不會下嘴,並且不清楚鰱鱅魚為慮食性魚,主要靠攝取水中的浮遊植物或者一些有機碎屑為食,對於那些硬餌團、青草餌以及各種具有固定形狀的素餌,通常不會吃。所以,餌料不對路,怎麼可能釣到鰱鱅魚呢。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釣魚業飛速發展,釣魚愛好者也越來越多,出現了許多的商品餌料供大家選擇,其中就有釣鰱鱅餌料,這時候人們才明白,釣鰱鱅魚是需要用素餌的,應該選擇那些柔軟、易霧化且稍微帶點酸味的素餌為好。並且鰱鱅魚為上層魚,通常會選擇在中上水層覓食活動,更適合用素餌浮釣,如果釣底,效果大部分時候都是不如浮釣的。
近幾年來,人們發現,在有些釣場釣鰱鱅魚時,釣浮的效果很好,但是在另外一些釣場,釣底的效果則要好很多,而在個別釣場,則是有時釣浮才能釣到,有時釣底才能有所收獲。這也把大家搞糊塗了:這倒是是怎麼回事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釣鰱鱅魚時,釣者究竟是應該釣浮,還是應該釣底呢?如果兩種方法都可以,那麼釣鰱鱅魚時,到底什麼地方,什麼時間選用釣浮好,什麼時候選用釣底好呢?
首先能夠肯定,鰱鱅魚屬上層魚,大部分時候還是適合釣浮。而在那些釣底比釣浮更好的釣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外部原因所造成的,使鰱鱅魚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覓食習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釣鰱鱅魚選擇釣法時,一定要根據具體的釣場情況來定,不要太過拘泥,而是要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
通常來說,在那些人工養殖塘中釣鰱鱅時,釣浮的效果會更好一些,而在那些野外無人管的釣場,則更適合底釣。這是因為,在有人承包的池塘中,水情較為穩定,環境也較為安靜,很少有人在水面嬉戲吵鬧的情況,打魚電魚的現象也少。對於鰱鱅魚來講,雖然它們膽子比較小,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往往還是會放松警惕,常會到中上層遊動覓食,而不太待在水底尋找吃的。這時候釣浮無疑是首選。
反之,如果是在無人管理的江河水庫中作釣時,就更適合釣底。這時候因為在野外,無人管理,來此捕魚的人比較多,魚群常常面臨捕魚者電擊、網捕等各種各樣的危險,警惕性比較高,生命中時時面臨的威脅使它們懂得,深居簡出,到水深的地方更安全一些。因此它們常喜歡躲在水底,而很少到水面上來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中釣鰱鱅時,無疑底釣是首選。底釣時,最好選海竿遠釣,而不要選手竿近釣,這樣非但釣的魚數量多,往往個頭也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