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漂是臺釣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臺釣的基本理論,就是一個平衡,動態的平衡,反映魚情主要是靠這種平衡被打破時漂反映出來的變化動作。所以要釣好魚,調漂非常重要,調得到位,上魚飛快,調得不到位,見動作打不到,甚至有時候連動作都見不到,也有可能經常跑魚。調漂的幾個誤區如果不解決,就不是真正會調漂。我將我個人對調漂的理解寫出來,供大家參考,不當之除,忘大家指正。
一、調四釣二不是死教條,也不是標準
有許多人掌握了簡單的調四釣二,於是在什麽地方都調四釣二。調四釣二是早期臺釣的理論基礎,調四釣二僅僅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有條件的,如果你的釣組完全滿足條件,就可以調四釣二,但也要分季節,所以簡單的調四釣二是滿足不了千變萬化的魚情、水情和氣溫、季節變化需求的。
調四釣二的理論產生於精養競技塘環境,用漂是達摩7目軟尾浮漂,在鉤重為2目,餌重為2目的情況下,調四目釣兩目,達到不靈不頓的狀況。這個時候雙鉤在水下的狀態是,下鉤臥底,上鉤輕觸底。如果你的調組跟這個前提不吻合,那麽調四釣二就不是這個狀態。
二、調漂調的不是漂本身
漂本身的屬性在漂做好就已經確定了,漂本身的靈敏度是固定的,我們調漂的目的其實調整的是鉤餌在水底的姿態,無非幾種情況,從靈到頓依次為,(1)、雙懸,(2)、一觸一懸,(3)、雙觸(一臥一觸),(4)、雙臥,(5)、鉛躺底(跑鉛時)。當然,也有人在這5種姿態中還細分,但基本是屬於這個範圍的細小的變化,冬天釣輕口滑口時有用。
三、並非越靈越好
臺釣的重要特點之一是靈敏,但上魚效果並非越靈敏越好。臺釣的理論產生於競技環境,如果我們釣魚的環境與競技環境不一樣,如果完全照搬競技理論,會死得很難看。競技環境中魚的數量是不用你發愁的,有的是魚給你釣,所以競技釣普遍比休閑釣要釣得靈敏,經常調高釣低,一觸一懸甚至雙懸都用得不少,如果你在野釣中也這麽幹,很容易見到口打不到,也容易滑魚,本來魚就不多,一跑魚就炸窩,再引過來又要好長時間,收獲可想而知。因此在休閑釣中,我認為最好采用雙觸底,這樣口實在很多,如果能調整到上下鉤都中魚的情況為最好。特殊情況還要調整成雙臥或者跑鉛。
四、調4釣6有時候並不頓
喜歡休閑釣野釣的臺釣朋友,在學習調漂的時候,光學會5步調漂其實並不夠,陳寧的調漂法光高靈還是低靈、剩余浮力、全浮力點等一大堆新名詞就夠你喝一壺的,不暈才怪。建議學習一下李保安的無鉤調漂法,這種調漂方法對鉤重、餌重、靈頓變化範圍、鉤餌在不同的調釣目數下的姿態以及餌料比重對鉤餌姿態的影響等許多方面都能給出清晰的顯示,而且對靈頓的認識更為全面,適用範圍更加廣泛,特別是對休閑釣的指導意義更加實際,真正理解了鉤漂線餌之間的關系後,你就不會簡單的認為調4釣6一定頓了。
靈與頓是相對的,並不是好與壞的關系。網上李保安無鉤調漂的視頻詳細演示了這個變化過程,但並沒闡明原因和道理,需要自己去琢磨。我們調漂的目的是找到能準確反映魚吃鉤動作在漂上的調釣變化範圍,找到一個小小的區間,在這個區間裏,魚一給口就基本能中魚。
只有完全掌握了、鉤、漂、線、餌之間的相互搭配,掌握了不同魚情、水情、溫度、季節對調釣的變化要求,才算會調漂。那種簡單的能上魚就行的觀點並不是不對,也對,但那僅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情況變化,調整的時候就會很茫然,如果調整方向反了,效果會更差。
我也不敢說我對調漂十分精通,在實際垂釣過程中也經常遇到困惑,欣喜的是,在明知道下面有魚的時候,大概知道怎麽去調整,去適應各種變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