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草魚線組怎樣搭配
主2號,子1號
(1)精養魚塘及中小型湖泊已知密度較高的情況下,可用中粗的純麩皮直接使用,事先宜略發酵,製作方法:夏季用中粗麩皮倒入滾開的開水1—2兩左右,然後均勻攪拌,用塑膠袋密封好至第2天可以使用。其它季節可放入半兩白酒,攪拌均勻,2—3天以後即可使用。
然後根據水的深淺用細麩皮或油糠來調節包食粘度,水深多加水淺少加,直至最佳。根據魚的大小再加粗(大片)與細兩種麩皮進行調整。如魚大以添加大片為主。(2)如遇小雜魚過多,再添加細麩皮增加粘度,避開這些小雜魚。(3)如遇底部鯉魚及鯽魚過多可減少鉛皮釣離地—10公分,這樣可以有效避開鯉魚和鯽魚。
魚還是不上鉤再減輕鉛皮向上拉10公分,包食也見水開始霧化為最佳。(4)如底部鯽魚和鯉魚較少,可適當增加玉米渣和其它顆粒狀(米、原塘顆粒等)。(5)如遇鯿魚多可適當兼顧釣鯿魚。(6)在大水面魚密度不高的情況下,應以重窩打窩。(7)如在小魚塘、小湖泊魚密度不高的情況下,窩勿需過大,靠包餌不斷續窩。
根據上魚情況調整包食間隔時間。不打重窩的原因是,草魚的密度較稀,打重窩上口慢,底窩料讓它很容易吃飽。(8)如遇漂輕微晃動,則表示底部有魚,包料適當捏小,如還不上魚,往上釣浮找魚層。往往是在水深超過2米5以上的時候這種情況較多;反之包大,繼續續窩誘魚。
(9)草魚的魚訊主要表現:同時冒幾個泡泡,3—5個至7—8個。與青魚(密集小泡)、鯉魚(密集小走泡)、鯽魚(1—2個連續的小泡)不同,當然也有特殊的情況很難分清。(10)如在深水水域垂釣時,從底部上來的水泡在水面炸開,同時又看見少許極細小水珠在水面滑動,這表示底部草魚在中層不在底。
以上魚情是我平時釣草魚的一點心得,大家如遇其它魚情的,可以網上進行交流。(1)芯餌盡可能稀軟能附鉤即可,芯餌能絞在魚鉤上。(2)如草魚密度高芯餌可適當大一點,偏硬一點,但必須粘。(3)通常使用的芯餌既能絞在鉤上又能掛在鉤尖上,不軟不硬。以上芯餌勿需添加其它誘食成份及香料。
(4)芯餌最好放在類似擦臉部香香的小盒子裏,這樣可以避免太陽直射而軟化,可以保存使用一天,也可以用塑料袋裝,使用時用鉤掛破一小口,將芯餌擠在魚鉤上,就像做蛋糕的擠奶油,這種方式簡單方便。(5)打窩:用麩類加商品餌打窩,根據魚情適當增減,魚稀多打,魚密少打。
(6)包料以中粗為主,粘度適中,根據水深魚的密度其它魚訊情況添加粗麩和細麩(加點商品餌)(7)中、粗、細三種麩皮應該常備。(1)線組伊豆丸式長柄蝦背鉤均可,我常用的鉤型3—4斤以下的草魚我常使用細條長柄鉤7—8號,3—4斤以上的草魚使用伊豆8—11號。
當然也有很多人使用其它鉤型。線通常使用較柔軟的優質線1。5號往上跑,如魚個體較大,增加線的號數,碰到大草魚,可以用到5號線,草魚不像鯉魚,對線的粗細不是很敏感,長期對外垂鉤的水面除外。鉤與墜的距離(腦線為2—3寸),魚的個體大,腦線增大,底部淤泥厚,腦線增大,反之腦線減少。
(2)浮漂一般大漂就可以了,越大越好,用著便宜,斷線跑魚不心疼,竿長線遠看漂也清楚,再者浮力大,配的鉛也重,放便長線蕩了去。漂盡量選擇長漂,長漂反應的動作大。竿子方便的話,還是用失手繩更保險,但是竿太長(超過9M)就不方便用了。我去年在古衍湖用10M竿拉一個大草魚,正口、頂漂至橫,因為水太淺,提竿時魚射起來了,直接拉斷線跑了,尾巴很大、估計在10斤以上,用的線是3。
5號,太細,竿子也不方便安失手繩,遺憾。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