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在野外湖泊如何夜釣草魚技巧
夏季在野外湖泊如何夜釣草魚技巧
夜釣,尤其是要在自然水域夜釣大草魚,趕在太陽落山前的2——3個小時到達釣場並選擇好釣位其意義十分重要。
自然水域裏生長的大草魚(無人飼草或很少飼草)其生長主要是依靠沿岸生長的青草和樹木,可以肯定的說,選擇岸邊青草、蘆葦茂盛;構樹、桑樹紅果累累之處做為釣點,應該是夜釣大草魚的首選之地。
當然,這些釣點雖好,但地形卻往往是不盡人意,不是腳下無三尺平坦立足之地,便是頭頂枝繁葉茂無法揚桿。
所以說,這就需要時間來修整釣點而便於晚上操作。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才不至於到了晚上中魚後手忙腳亂,折桿斷錢,叫苦連天!
再者,如果說是用手桿或磯釣桿近岸做窩釣底,那麼就應該在太陽落山前拋下窩餌並完成調漂試水工作。
窩餌要近要淺
夜釣大草魚打窩是十分講究的。無論是用手桿、磯釣桿釣底或釣浮,窩餌則寧淺勿深、寧近勿遠。
諳知草魚習性的釣友都知道,岸邊鮮嫩的青草對它們有一種擋不住的誘惑。(稍用心觀察便可發現被它們啃食的殘枝敗葉)因此說岸邊淺水處是它們覓食的必然去處,只要選擇好了釣點,對水下地形探知的心中有數便可拋餌做窩。
比如在釣位兩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呈八字型左右各做兩個窩子,一底一浮,離岸一遠一近,近不足1米,遠則不過4米。水位最淺處1米即可,最深處絕不超過3米。
一個窩餌的投入量一般為3——5斤為宜,一次投足中途不再續窩。春、夏兩季以水發麥粒和玉米粒為主料,配以麥麩和1斤揉碎的韭菜拌均後裝入塑料袋內密封帶至釣場;秋季則是配以麥麩和2斤揉碎的葡萄裝袋密封。
此窩餌對草、鯉、鯽魚都有著極大的誘惑力,這也是底釣大魚的首選窩餌。
夜釣靜為先
野外的自然水域,每到夜幕降臨以後除了魚兒跳躍激水之聲和蟲蛙之鳴外,四下裏一片寂靜。
而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魚類,特別是喜歡在水的中上層生活的草魚,它們對異常的聲音和活動的影像有著極強的判斷力,稍有異常便會逃之夭夭。
大草魚則更是經歷過九死一生的狡猾之輩,一般情況下白天它是輕易不會近岸覓食的,只有在夜色的掩護下它才會上浮至離水面20——30公分的泳層並逐漸靠近岸邊覓食。
如果此時釣位上的人或說話、或走動、或時不時的拿著手燈對著釣點亂照一氣都會驚跑了它們!所以說,在釣位上保持安靜乃夜釣大草魚的第一要素。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