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快的河流怎麼釣草魚?
水流快的河流怎麼釣草魚?
一、誘魚是基礎
自然水域,尤其是野外的流動性的河流,水廣魚稀,草魚所需的食物分布自然分散,魚類只能通過不斷的尋找才能增加找到食物的概率。我們的前輩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百般叮囑道:要想魚上岸就得拿糧食換,食物永遠是釣魚的製勝法寶。所以誘魚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那麼在流水水域該如何誘魚呢?
1、人工主動誘魚法
正常打窩法:說的高大上就是人工主動誘魚,說白了就是自己拿糧食來打窩。由於是在水是流動的,所以跟我們平時在靜止水域打窩就有所不同,靜止的水窩料打下去,基本上就在對應位置的水底,可能會因為水深而有點散落不集中,但是誤差不大。而流水就不一樣了,一般情況下,不論是顆粒狀的還是片狀的窩料,比如玉米或者青草打窩,都會被流水沖到下遊的某個地方,遠近因水流大小而定。如果你能算準窩料被水流帶走的距離,這樣打窩也行,萬變不離其宗,只要你能找到窩點在哪,釣到不成問題,但是難度太高。
特製打窩法:特製打窩法核心的意思就是要使得窩料的重力絕對大於水流的動力,所以就要人為地增加窩料的重量,而且是整體的重量,而非分散的重量。比如用玉米打窩,就要把原來零零散散的單個玉米想辦法組成一個整體,抱成團,最好用帶孔直徑小於玉米的編織袋,裝上玉米打窩,真不行用蛇皮袋的話需要在袋子的周圍打上孔,防止因袋子的密封性而影響誘魚。
再比如用草或者玉米葉等片狀的東西打窩,如果直接扔下去,由於窩料的比重相對於水的比重輕,還是會被水流帶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繩子將窩料綁在大石頭上,扔進窩點就行了。稍微精細一點的操作就是把草和玉米葉子用繩子栓子竹竿上,然後把竹竿插在水裏,形成上下立體的誘魚效果,真不行就把竹竿綁上繩子,扔進水裏,讓水流繃緊繩子,使草固定在窩點,就比較好辦了。
2、天然誘魚法
天然誘魚的方法就是不人工打窩,利用天然形成的窩子來釣魚,雖然這種地方很少,也比較難找,但還是存在的。如果真找到了,基本上爆護不成問題,因為窩點常年有魚,而且魚的警惕性比較低,進食大膽,容易釣獲。
比如,在岸邊長果樹的地方,這些自然生長的野果在成熟以後,會自然掉落,或者被風吹到水裏,而草魚屬於雜食魚類,這種富含維生素的食物自然不會放過,長期以往,就會形成天然的窩點,但要註意,由於水流的關系,窩點可能不在樹的正下方,要根據水流的方向判斷。
舉個例子,我曾經就在這樣的天然窩點釣到過草魚,不過只靜止水域,但原理都是相通的。構樹,我們稱之為皮樹,廣泛生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有水的岸邊生長尤其茂盛,那天溜達的時候,就無意中發現有魚的咂嘴聲,心想難道是黑魚在捕食?出於釣魚人的條件反應,躡手躡腳地來到水邊偵查,原來是一條草魚在吃樹上掉下來的構果,可能是魚嘴太小,果子太大的原因,它一口吞不下,老是在用嘴夠,所以就發出吧嗒吧嗒的聲音。發現這個秘密之後,我如法炮製,在那幾棵樹下釣了不少的草魚。
二、如何作釣
打好了窩子,我們就放心靜待發窩了,一般隔一天半天這樣子基本上窩子就會來魚了,當然也不是絕對的,真正的大水面發窩肯定非常慢,有時候需要幾天才行,具體作釣也要分開來說。
1、人工定點打窩的作釣
在觀察發現窩點有魚泡的話,一般草魚泡比較大,單個體,一兩個左右,或者看到草,葉子在動,就是被草魚拽著吃的動作,又或者有碎草碎葉子漂浮在水面,就可以斷定草魚進窩了。此時要釣半水,在克服流水流力的情況下,調整線組,可以使用大浮力的浮漂,上重鉛,釣浮水,繃直風線,調整浮漂座位置,使得掛玉米的鉤子懸浮在草魚出沒的水層。
2、天然窩點的作釣
天然窩點跟人工做窩的釣點不同,由於沒有固定食物的地點,所以在作釣上就要區別對待。總體核心思想就是模仿自然果實在水裏的下落就漂流形態,感覺有點類似路亞的釣法一樣。首先,在線組的調釣上,就不需要使用重鉛了,鉛皮的使用量只要能使浮漂站立起來就行了,可以把鉛皮座上移至離浮漂座最近處。因為草魚的吃口幅度大,還是比較幹脆利落的,釣漂身也行。手法類似路亞的釣法,先把鉤餌拋在樹底下,然後就可以讓它順水流漂動了,當主線繃直後可以重新再拋。可以使用手竿作釣,但是要註意隱蔽自己,防止被魚發現,或者用海竿,磯竿,路亞竿帶漂釣浮,水深的話要自己不斷搜索一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