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沒有頓口全是上頂怎麼回事?
野釣鯽魚沒有頓口全是上頂怎麼回事?
兄臺,是釣魚新手吧。不然不會有此一問,是好奇心使然,還是真心想找出問題之根源啊?也罷,問題既然來了,我就來回答這樣的問題,野釣鯽魚沒有頓口全是上頂是怎麼回事?同時,也希望我下面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有此疑惑的其他新手釣友們。
在野釣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面對復雜的釣點環境和魚情,諸如小雜魚鬧漂,釣餌無法正常下底,或釣點輕微流水,走漂這樣的情形。又或是我們想提高中魚率,降低空桿,我們會采取一些應對措施,比如選用吃鉛量較大一些的浮漂,通過調低釣高來實現。
鯽魚的吃口溫文爾雅,極其漂亮和標準。它覓食過程中的吃口反應在浮漂上的漂相,是和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是躺底或是懸浮,即是釣鈍和釣靈,如調釣時的高低,也和線組的匹配方面,浮漂的吃鉛量大小,子線的長短有著極大的幹系。
下面,我來還原一下鯽魚的吃口流程,當鯽魚覓食,發現釣餌,會遊到旁邊,先觀察或試探一番,然後,俯頭吸餌,將餌料吸住嘴巴,擡頭,調整姿態,準備前遊或轉身遊動這一過程。
臺釣中,正常調高釣低為靈,調低釣高為鈍。當線組較為精細時,浮漂的吃鉛量小,即便是調低目釣高目,過程中也是相對靈敏的。問題是題主選用的是吃鉛量2.5克的大漂,又是調低釣高,釣得鈍,自然容易忽略不少細小訊號,當魚體小,或是魚口輕微,俯身吸餌訊號被忽略了,只有當完成吸餌擡頭,訊號才出現。也就是說,閣下實際抓的是第二口,這樣的口,我們通常稱之為死口魚。
說實在話,野釣調低釣高,頂漂中魚也不錯。畢竟,中魚率高嘛。如果題主再放放口,等到魚兒就餌後擡頭,轉身遊走時再抓囗,就是第三口,此時的漂相多為頂漂,臥漂成平移,或緩沈或黑漂。此時,揚竿必中魚,哈哈,不信你就來試一試。
另外,拋竿過滿,也容易造成頂漂中魚。這是因為拋竿過滿直接的後果是會導致鉤餌,水線,浮漂,水線之間的夾角不能垂直。表面上釣目是三目,而實際上釣目遠遠不止,一旦調低調高或是子線過長,頂漂中魚更為明顯。
臨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題主和新手釣友們。同時,歡迎各位朋友一起交流,共同提高,不足之處,敬請指證。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