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域釣鯽魚,如何才能收獲個體比較大些的鯽魚呢?
首先謝謝邀請。自然水域中的魚種繁多,魚體大小不一,尤其是小雜魚數量遠遠高於大體型目標魚的數量。在我們作釣鯽魚時經常會遇到小雜魚鬧窩比較嚴重的情況,那麼在自然水域垂釣鯽魚,如何調整我們的作釣方式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大個體魚獲呢?
如題,水草鋪滿水面,比種情形並不適於臺釣方式垂釣,我們應該用長竿短線釣草洞的方式來作釣。
一、作窩。選擇水深在1.5米左右,大於碗口的草洞,最好用顆粒或五谷雜糧等顆粒物比較大的窩料來做作窩。此種窩料,由於小雜魚啄食不動,久而久之會逐漸離開窩點。
二、線組。如作釣三兩左右的鯽魚,我們可以搭配1.0左右的主線,0.6左右的子線單鉤來進行垂釣。如使用雙鉤在此種地方垂釣,中魚後魚掙紮的同時,另一個空鉤很容易掛到水草,造成斷線跑魚。浮漂最好選用7星漂,使用短腳短尾的淺水漂也可以。浮漂的調釣應該調鈍釣鈍,可以過濾一部分小雜魚搶食的信號。在浮漂有動作時揚竿中魚後要保證一次性飛出水面,以防掛住水草導致跑魚。
三、餌料。由於水裏的小雜魚過多,釣餌不宜使用蚯蚓、紅蟲等活餌。如使用商品餌作釣,我們可以用本味的鯽魚餌料加入一定比例的粘粉或者拉絲粉來增加粘度,餌料的餌水比在1:0.7~0.8左右。把餌料開的硬度和粘度稍大一些,增加附鉤性,小魚啄食不動,可以增加鯽魚的吃食幾率,以提高魚獲量。如此種硬粘的本味商品餌,也會導致小雜魚鬧鉤時,我們可以使用五谷雜糧來直接掛鉤垂釣。小雜魚對此種餌料不感興趣,隨後會漸漸離開窩點。
此時正是魚兒甩籽的季節,建議釣友們休釣一段時間,等魚兒過完甩籽期後再進行垂釣,如實在手癢難耐,我們在垂釣過後也可以進行釣獲放流,謝謝。
釣無定律,我們還要在具體垂釣過程當中,根據當時的水情、魚情、溫度、氣壓等相關因素來合理調整我們的垂釣方式,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和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復,謝謝。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