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否要浮釣?
鯽魚是否要浮釣?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來大致了解一下鯽魚,鯽魚屬於我國的本土自有淡水魚種,有許多個品種,其體型,個體,生長速度都不太一樣,比如,常見的有高背鯽,銀鯽,彭澤鯽,還有我們熟知的湘雲鯽,即工程鯽。鯽魚屬於雜食性魚類,屬於鯉科,由於分布廣泛,所以有許多其它有趣的稱謂,比如,喜頭,鯽瓜子,土鯽等。
一、起浮原因分析由於鯽魚屬於底棲魚類,所以正常作釣的話,是需要釣底的,至於是否需要浮釣,那就得看看鯽魚有沒有起浮。如果起浮離底了,那麼我們就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來釣浮,跟著魚情走,才能在釣魚時有的放矢。那麼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浮釣呢?就得先分析一下鯽魚起浮的原因。
原因一:趨氧性
人類生活在空氣中,是需要從空氣中吸取氧氣的,魚類雖然生活在水裏,但也需要進行呼吸的,過濾水體,吸取水中的氧氣成分,所以魚具有趨氧性。這裏就涉及到一個名詞,溶氧量,就是水中氧氣的比例及含量多少,氧氣含量多,水體的溶氧量就高,反之亦然。由於魚的趨氧性,所以哪裏的水體溶氧量高,它就往哪裏遊。
比如:有時候,水底缺氧,水的中上層溶氧量高,它就會離底,如果整個水層都比較缺氧,它沒辦法,只能浮頭到水面,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以維持生存。
至於影響水體溶氧量的原因,下面就簡單介紹兩個常見原因。
1、氣壓
氣壓就是作用在單位面積的大氣壓力,對於水體也一樣,氣壓的大小決定了能將多少氧氣壓入水中,也就是說氣壓高,水體的溶氧量就高。氣壓的變化主要由氣溫引起的,溫度高,氣壓低,溫度低,氣壓高。
比如:夏天的時候,溫度非常高,氣壓就低,尤其是在三伏天的時候,水體溶氧量達到最低值,經常能看到浮在水面呼吸的魚,而到了秋天,氣溫逐漸降低,氣壓升高,我們會感到秋高氣爽,心情舒暢,此時水體溶氧量大增,是作釣的好時節。
2、降水
降水也能改變水體的溶氧量,原因就在於,一方面,水滴在天空下落的過程中會與空氣做充分的接觸,其本身溶氧量就非常高。另一方面,雨滴在落到水體的時候,會激起浪花,增加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這樣又會增加水體的溶氧量。
比如:春季的時候,細雨綿綿,潤物細無聲,多少動植物在競相生長,此時絲雨入水,水體溶氧量大增,正是作釣鯽魚的好時候。
原因二:趨溫性
魚是變溫性動物,身體的溫度會隨著周圍的水溫而變化,雖然鯽魚具有耐低溫的特征,但是那也是沒辦法的情況,其適宜溫度在15~25度左右,所以肯定會往這個溫度範圍的水層靠攏。由於水溫受天氣的影響比較大,不可能保證全年都是一樣的溫度或者全水層都是一樣的溫度,總有低溫和高溫的時候,也總有最適合的水層。所以鯽魚就會不斷地尋找著適合自己的水溫層,或上浮離底,或下沈,軌跡遷移總是在不斷改變。
原因三:趨食性
人尚且以食為天,魚就更不用說了,簡單點說就是吃決定了鯽魚的上浮。通常情況下鯽魚是會呆在水底覓食的,只有當食物不在水底,或者水底的食物不夠好吃,才會起浮覓食。那麼影響鯽魚起浮覓食有哪些情況呢?
1、漲水
這裏的漲水包括自然降水導致的漲水以及人為放水引起的漲水,但無論怎樣,都能為魚類帶來額外的食物。尤其是夏季,暴雨或者陣雨過後,地表物質在強降雨的大力沖刷下,紛紛流到了水裏,為魚類帶來了豐富的食物,諸如有機碎屑,草籽,昆蟲屍體什麼的。所以會看到入水口處有大批魚在爭相搶食。還有就是河流上遊水庫放水,下遊的淺灘處被淹沒,魚就會遊到淺灘覓食。
2、人為作釣。野釣情況下,一年總會有幾次爆護的機會,在魚情好的時候,我們為了提高上魚效率,會采取釣快魚的方法。但是有時候魚會越釣越多,而我們的餌料拋投量有限,魚也不傻,就會形成起浮搶食的狀況。此種情況在黑坑或者競技作釣中尤為明顯。
二、浮釣的方法如何判斷鯽魚是否起浮了?我們在實際作釣時要進行適當的觀察,最直接的就是利用其趨食性特征,有食物漂浮在水面的情況。或者在作釣時進行細心觀察,如果出現蹭線,浮漂晃動,有口打不到,半水截口,甚至是錨魚的情況,那麼基本上可以判斷鯽魚是離底上浮了。如果鯽魚出現了起浮的情況,我們就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來釣浮。下面基於臺釣,就介紹兩種簡單的釣浮方法。
1、定點釣浮法
既然鯽魚已經上浮了,在釣底沒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做出轉變,進行定點釣浮。比如:在觀察中發現起風的時候,水面會漂著一層漂浮物,下面仿佛有魚在覓食,那麼就可以拿出最短的浮漂,釣水皮,采用拉餌的方式釣漂浮物附近。
如果不是這種情況的話,可以先從底層釣起,在原來的線組基礎上,修剪鉛皮,下拉浮漂五公分,掛餌之後使得浮漂露出水面跟原來的釣目一樣就行。這樣一直下拉浮漂座,每次5~10公分,定點釣浮,搜索魚層,直到有口的時候,再進行定點定層作釣。作釣時註意餌料的拋投頻率要跟上,也可以配合飛鉛進行作釣。
2、行程釣法
如果不想做以上繁瑣的操作,或者魚層一直找不到,可以采用行程釣法。操作手法也非常簡單,就是在定點釣浮的時候,先以釣底為前提,再把鉛皮座上拉至浮漂座與鉛皮座距離一個浮漂的位置,就是所謂的飛鉛。這樣做的核心作用在於,能最大限度的延長子線的長度以及在水中的擺動半徑,采用小鉤細線加拉餌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會減慢下落速度,給上浮鯽魚更多就餌的機會和時間。但是,這種方法漂像不是很好把握,需要多鍛煉觀察。比如:當發現浮漂站立起來後下沈的速度有所變化,加快,停頓或者減慢都是有口的表現。
最後總結所以不僅作釣鯽魚,其它底層魚種也是一樣的,都會因為其本身的趨氧性,趨溫性,趨食性特征而改變生活水層,就是所謂的起浮。如果發現它們起浮了,肯定是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行浮釣,只要各方面條件合適,鯽魚肯定是會開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對魚層,定點釣浮或者釣行程都是可以的。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喜歡的釣友可以關註一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