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選擇什麼樣的漂?
釣鯽魚用的什麼浮漂,首先要選合適的浮漂號數。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漂型,再次考慮漂尾和漂腳。
浮漂號數的選擇:
首先決定於魚的個體多大。如果一個水域以大鯽魚為主,那麼漂可以用大號,可以大到什麼程度當然視魚可以大到什麼程度而定,而一般釣小鯽魚用一號、二號即可。不同牌子的一套浮漂的號數等級分幾個是不同的,如果一套漂分1、2、3三個號數,那麼漂體大小變化大,選一號為宜。如果分1、2、3、4、5五個號數,那麼通常得選二號漂。一號很可能是用於釣個體更小的白鰷馬口而作的。
釣鯽魚浮漂的號數,其次跟季節有關。
冬天、初春鯽魚吃口小,用小號硬尾漂反應比較靈敏。1、2號漂就行了。夏、秋鯽魚吃口大,大小號的漂都可用,關鍵是看你怎樣調漂。
釣鯽魚浮漂的號數,再次跟所垂釣的水域有關。
如果你要釣流水,就一定得用4號以上的漂。這樣漂在流水中才立得住。但用大漂一定要調好墜子。墜子輕了在流水中立不住,墜子重了反應不靈敏只能釣些死口魚。水域的深度也是決定浮漂大小的決定性因素,釣得深,則必然要求浮漂大號,以達到快速到底的目的,同時保障信號足夠清晰。
了解更多垂釣技巧調漂技巧和餌料窩料配方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漁人的世界),每天更新精彩內容
浮漂漂身的選擇:
漂身也有三要素:材質,形態,大小尺寸。材質常見的有巴爾杉木,孔雀羽,蘆葦,塑料,桐木等。 根據華胄釣佬的研究理論, 巴爾杉木基本屬於2倍漂, 孔雀羽屬於2--2。5倍漂, 蘆葦基本是3倍漂。巴爾杉木的密度適中,可塑性和穩定性非常好,是基本材料中的首選。其次是孔雀羽,它有去殼和不去殼兩種, 去殼的叫做軟身漂,不去殼叫做硬身漂。 孔雀羽的優點非常明顯:密度小,大約0.4。比重輕,不透水,可塑性和彈性好而受到競技釣手的青睞。 軟身漂雖然堅固性差,價格貴,但是浮禮相對大,靈敏度高,還是為競技釣手首選。 蘆葦漂吃鉛重, 靈敏度高,堅固性和可靠性差,也是非常好的一類漂。密度小的漂在同樣的吃鉛情況下,體積相對要少很多,可以在受很小拉力的情況下,浮漂表現相當明顯,有效地提高了靈敏度。照這樣說來,塑料漂應該不錯,但是,也不是密度越小越好, 密度越小,重心就偏移,穩定性就越差,受水流的影響就越大,權衡利弊考慮下來,野釣或者水流相對大一些的情況下,用巴爾杉木漂,取其穩定性。靜水或水流小,選用孔雀羽或蘆葦漂,取其靈敏性。漂身的形態也決定了靈敏性的高低。根據物理理論,錐體的角度越小越容易鍥入物體中,在不考慮液體中的紊流幹擾的情況下,細長身比粗大身的靈敏度要高,緩收尾的比急收尾的更符合流體力學,靈敏度要高一些。但是急收尾的漂出現頓感的效果要好於緩收尾。大小尺寸的選擇,在同等浮力下,選擇體積小的漂,不僅提高了靈敏度,又有利與拋線。
浮漂漂尾和漂腳的選擇:
漂尾兩要素:形態和長度。形態有空心實心和粗細軟硬的區別。一般情況下:空心排水量大,抗幹擾能力強,穩定性好。實心的靈敏度高。粗尾靈敏度低,洗尾靈敏度高,也不是越細約好,太細的漂尾穩定性非常差一些,看漂困難,僅適合釣近和競技水平高的人使用。長度有短(7目),中長(12目),長(15目甚至更多)。漂腳有長短和材質的區別。腳的長短和材質決定漂的整體重心,關系到翻身的快慢和靈敏度高低。一般情況下: 硬長尾中長碳腳細長身,適合搓餌打底; 長碳腳中長尾時候釣行程,也就是打接口;短腳比較適合拉餌;空心軟尾中長穩定性好,適合搓拉,可以有效提高命中率。漂腳重穩定性就好,抗風浪能力就強一些。腳輕則穩定性差,靈敏度要高一些。實際理論太多,不能一一表述。估計有上面的這一些就夠用了,不要太重視那些極端的浮力理論,一點也不符合實際應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