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手竿垂釣鰱鱅,要怎麼樣開餌料?
如何手竿釣鰱鱅,其實需要通過,作釣裝備、餌料等多個方面說明,這樣針對一般新手釣友比較適合。但開餌也是屬於,作釣環節中的重要一環。
接下來我將通過如下幾個方面,系統的講解手竿作釣鰱鱅的過程,來解答你的疑問。
鰱鱅基礎篇餌料與開餌方法鰱鱅作釣篇針對問題總結經驗鰱鱅基礎篇手竿釣鰱鱅基礎拋竿餌料入水,浮漂顯示調校漂目,一般帶餌三目,餌料入水開始霧化、飄落,短時間會保持懸浮,慢慢將下鉤包裹在霧化範圍內,這時候魚過來通過吸水、吐水吃餌,把鉤吸入嘴裏黑漂,起竿中魚。
裝備篇手竿釣鰱鱅,理論上一般的魚竿都可以作釣,但鰱鱅魚,在作釣季節,活性很好,加上作釣時比較容易錨到魚,裝備上還需要針對搭配。
魚竿:一般個體在3斤左右時候,4.5米的混養即可,再大的個體建議大物竿5.4米,不建議再長的魚竿了,畢竟釣法上需要,通過浮漂信號,搶口抖竿刺魚。超過5.4米的魚竿會有延遲,對作釣影響比較大。
線組:一般4.0號主線+3.0的子線,作釣時不建議用pe線,因為野釣魚會比較警覺,再加上pe在水下,對浮漂的信號有影響,最重要一點,線太強就畢竟傷竿,盡量避免搭配pe線。
輔助裝備:失手繩是控魚的必備,超過10斤以上的魚,力度非常大,再加上錨魚的機會也很大,這個輔助裝備是,必不可少的。
浮漂:釣鰱鱅是一個誘魚的過程,在魚進窩以前都會有小魚鬧窩,對浮漂的要求就更高,一般品牌都會有,專門正對鰱鱅魚的浮漂,這樣也就減少了我們選擇的麻煩,最重要的一點,需要浮漂的碳腳達到一定的強度,別的部分和一般浮漂沒有差別。
鉤距:釣鰱鱅是通過上鉤單鉤上餌,餌料入水開始霧化,飄落後懸浮,包裹住下鉤,然後讓魚吃到下鉤為目的。所以鉤距和餌料霧化狀態要搭配好,建議鉤距為4到5厘米即可,太大就容易錨到魚,正口率低。
鰱鱅吃餌特點鰱鱅魚屬於中上層魚類,和別的魚進食不一樣,它是依靠魚鰓過濾水中食物,通過吸水、吐水,完成進食。在作釣時,我們餌料的霧化效果,來模仿水下食物聚集,引誘魚來吃食。所以它的吃口反應就是,吸水吐水的節奏非常明顯。
從吃餌方式上來看,鰱鱅在吃餌的時候,浮漂多半會,有規律的上相湧動,通過持續的節奏,魚鉤被吃到嘴裏後,就會產生黑漂信號。
餌料與開餌方法一、餌料
鰱鱅商品餌選擇很多,味型方面,對白鰱魚和花鰱鱅魚,也做了區分,但實際上鰱魚與鱅魚,口味都差不多。不能說用鰱魚餌就不會上鱅魚,反之也是一樣。
常見餌料一般分為以下幾個大類
酸甜香:這些類型是針對白鰱魚的喜好開發的。酸臭:這個類型是針對鱅魚開發的鰱鱅腥味:一般情況下,主要針對鱅魚。餌料在搭配過程中,可以根據魚情選擇,比如我想釣鱅魚,那餌料就應該偏向,酸臭和腥味,但不等於只會釣獲鱅魚。
小藥添加劑
一般釣鰱鱅必定會添加最少一種香型小藥,這也是為了在大範圍水域,盡快的把魚誘進窩點。切記小藥的添加分量一定不能太多。
小藥的推薦可以添加一種復合香型,或草莓香型,在對小藥不了解的情況下,可以只添加草莓香型足矣。
二、如何開餌
狀態搭配鰱鱅開餌,我們一般會添加部分輔助狀態的餌料,像鰱鱅伴侶,雪花粉,以主餌的三比一添加即可。
餌水比例一般的商品餌,都有建議餌水比例,但對於新手來說,可以控製到1:0.8的水,但有些餌料上面建議是1:1的水,那就需要適當減少一定的分量,這樣開出來的餌,更容易拋投。
打餌和開別的餌一樣,一個方向攪拌均勻,一開始不可打餌,讓餌料充分吸水,一般等待3到5分鐘,開始作釣,如果拋投霧化太快,可以延餌盆順時針方向打餌,一般一周為一次,每打一次餌,都需要再作釣驗證,看霧化的狀態的持續時間,一般餌持續1分鐘就差不多了。
霧化時間太短表示,餌料成塊狀脫落,不合適如果霧化時間太長,漂目還沒有變化,表示餌打的太硬,也不合適。鰱鱅作釣篇開竿作釣:選擇開竿深度,一漂深開始拋餌作釣。為什麼開竿選擇一漂深呢,因為大範圍水域,魚比較分散,開竿也是在誘魚,離岸最遠距離,就是這個深度了。有些時候釣位,前一天已經上過魚了,那我們可以從,算上子線1.5米深開始作釣作窩。畢竟開竿的深度是為了考慮誘魚,所以這種情況,可以直接到最合適的深度,開始作釣。
尋找魚層鰱鱅是上層魚,每次我們開餌的味型搭配都不同,所以開出來的比重,霧化效果也不同,再加上氣壓天氣的原因,每一場作釣吃餌深度,多少都會有偏差,這個步驟是決定,是否釣到正口的關鍵。
將浮漂每次加深10到20公分距離,間隔為15分鐘調整一次,加深作釣深度,尋找魚口信號,直到找到魚層。
找到魚層的判斷技巧
通過吃口判斷,有時候找到魚後,會直接上魚。一開始多少都會有小魚鬧窩,但突然沒有鬧窩的了,這也是可以判斷魚層找對了。有魚蹭線的感覺,這個也是找到魚層了出現上面的情況,基本就是找到了魚層,但還需要繼續觀察,浮漂動作,確定精確作釣深度。
浮漂信號判斷找到魚層後,還需要通過浮漂信號,判斷出精準作釣深度,目的是為了,更準確的抓準正口魚,否則這個深度錨到魚的幾率是最大的,想持續中魚,就需要確定精準作釣深度,保持正口率。
浮漂有魚蹭線的感覺
這種情況是釣的太深了,需要釣的更淺一點,每一次調整一個鉤距距離,再觀察浮漂的反應繼續調校。
魚吃口黑漂,但不中魚,也錨不到魚
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天氣問題,魚在固定水沈,即便有霧化他也不追趕餌,這個時候,需要調釣的更深點,同樣每次調整一個鉤距距離。
一開始給信號,就是頂漂的動作,然後好一會才出現下頓。
這種情況也需要釣的更淺一點,有時候是魚層問題,有時候是餌料霧化效果的問題,同樣一個鉤距距離,開始調整,或將餌料打粘一點。
看漂像抓口其實釣鰱鱅,大多時候都會有小魚動作,需要做區分。
鰱鱅小口動作和它吃餌方式有關系,因為它是吞吐水吃餌,所以它的小動作就是上下連貫湧動,幅度一致為一組,有些時候,出現這種動作就可以中魚。或者在湧動中,如果有強烈的下鈍動作,這個時候就可以抖竿刺魚了。
也就是說,鰱鱅魚無論有多少連貫動作,它只要將餌,吃到嘴裏的範圍,就會有強烈的下鈍動作,或者黑漂,就可以抖竿刺魚。
針對問題總結經驗今天的問題一方面是如何作釣,一方面是如何開餌。
開餌方面其實比較好控製,就是加水分量的問題,強烈建議使用量杯,控製餌水比例,等待餌充分吸水,適當打餌,這樣拋投時才不會出問題,如果餌料還是拋投不好,還可以控製1:0.8的水,這是極限了,這個時候可能會,損失部分餌料狀態,但如果魚進窩,對作釣還是沒有太大影響的。如果狀態不太好,可以適當的作釣深點。
對於作釣,上面我講的都是基礎,其實作釣過程中還是有些別的方面,也需要多註意。
安靜:鰱鱅是上層魚,盡量在魚進窩後,不要大聲喧嘩。提竿:作窩的時候是非常乏味的,容易失去耐心,再加上小魚鬧窩,即便這樣也要冷靜,不要沒口也抖竿刺魚動作,沒魚就輕輕提起魚竿,再上餌,繼續拋竿誘魚。遛魚:這個大家都會,但有些情況不可以操之過急,比如子線搭橋,沒辦法直接拉起來時,就等待,也許要一個小時,但魚終究會漂起來。如果遛魚,需要離開窩點遛魚,避免炸窩。補窩:在上魚後千萬要註意,一定要補窩,在遛魚的一開始就需要補窩,大小比釣餌大一點點,效果會比較明顯。以上就是我對怎麼釣鰱鱅的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