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實踐得出,釣大鯉魚必須有足夠的時間耐住性子等,往往就在你感到沒有希望的時候,它就來了,浮漂一個緩慢的下沈,。。。。野釣滑口厲害的就下沈一目然後就不動了,再就是商品面食對野釣大鯉魚效果不好。不如玉米粒等天然食物

鯉魚自然是屬鯉科,是魚類的大科之一,共有兩千多種,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之外的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江河湖泊、水庫、池沼到處都有它的身影。在我國最常見的鯉魚由於地域和水系的不同,有黃河鯉、武昌鯉、健鯉、巖原鯉、烏原鯉、團鯉、荷包鯉等等。

我們經常可以釣獲的鯉魚,雖然其生長的水域不同,但其體形和習性卻大同小異。

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個體較大的品種之一,幼魚階段主要以自然水體中的小型浮遊生物、蚌、螺等水體底棲動物為食,成魚也食水草和藻類,屬雜食性。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以上。喜歡棲息於松軟的泥底和水草叢生處,若水底有溝坎、斜坡、木樁、巖石等易於隱蔽或覓食的地方,都是鯉魚喜歡停留和嬉戲的場所,被釣魚人稱為「鯉魚的小套間」。鯉魚喜動,做短距離回遊,若長期存在於某一固定的水域(如:池沼、坑塘等),會形成一定的回遊路線。鯉魚喜群遊,一般三五成群,喜混水、弱光、緩流,喜在松軟的泥底或腐殖質較多處拱動覓食,其上唇發達,比下唇長很多,並可伸縮。因此鯉魚攝食最喜歡的是食物在嘴的前下方,上仰(頭高尾低)攝食是鯉魚耗費體力最大和最不舒服的攝食姿勢(這一點對釣鯉魚的釣組配製很重要)。鯉魚生性警覺,對非習慣性食物,特別是懸浮於水體之中而非落底的食物,會本能的采取試探性行為,或利用其鰓和嘴的配合使水流對食物先推而後吸入,或用尾甩動食物(正因為如此,鯉魚必須釣鈍)。在遇到危險時,鯉魚有三種本能的動作:其一、尾高頭低拱入泥中;其二、發力直線逃竄決不回頭;其三、將尾圈向頭部,體程圓型,然後象彈簧一樣突然猛力彈開,這也正是鯉魚之所以能高高越出水面的動作。鯉魚的側線(魚類的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感應線---也叫生命線)對震動和聲波感應更靈敏。

鯉魚最適宜的溫度是10到25度。低於5度停止攝食,低於2度進入冬眠,高於30度則躲到陰涼處或潛入較深的水域。對水位的漲落反映靈敏,水漲則遊向淺灘,水落則遊入深水。

鯉魚每年有兩次高峰攝食期,一是甩籽之後腹中空空,急需補充營養,二是秋季越冬之前需要儲存大量脂肪準備越冬。

鯉魚對低溫和低氧的耐受力比鯽魚略差,但遠遠優於鰱魚、鱅魚和草魚等,且繁殖力強,適應水體相當廣泛。

怎樣選個好釣點

請朋友們註意,我說的是釣點,不是釣位,釣位和釣點是兩個概念:釣位是指人所在的位置,而釣點則是指在水中下鉤的位置。在同一個釣位上,下鉤點不同,效果會差距很大。準確的選擇釣點是垂釣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選擇釣點,不管是季節、天氣、地形、水情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根據魚的生理習性進行分析、總結的。所以只要你掌握了魚的生理特點和習性,就能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選擇出比較理想的釣點。

為了讓大家對鯉魚有更多的了解,我會盡量介紹的詳細些。

了解了鯉魚的基本生理特點和習性之後,釣鯉魚時選擇合適的釣點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無論什麼原因,只要是鯉魚喜歡去的地方都是鯉魚的好釣點。

窩中有鯉魚不吃鉤的原因和辦法

很多釣友可能都有過這種體會,打窩之後,過了一會兒窩中就開始不斷的有鯉魚星泛出,但就是不吃鉤,不管你換了什麼釣餌,鉤下到窩中猶如石沈大海,有時甚至是本來有魚星泛起的窩子,一下鉤反而連魚星也沒有了。

雖然窩中有魚卻不吃鉤的原因很多,但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水底淤泥太多。打窩之後,先是來小魚鬧窩,就已經把窩子攪混了,鯉魚進窩後,更要龔泥覓食,使窩中變成了泥湯的世界。這時不管你用什麼釣餌,鉤下到窩中是很難被窩中的鯉魚找到的。

2.魚被釣的太滑了,只吃窩餌不吃鉤。有的釣場,天天都有許多人在釣,因為釣的人多了,投料也多,那裏的魚是不缺吃的。鯉魚本身生性警覺,加上天天有人釣,所以這種地方的鯉魚就變的更滑,更難釣。不管是鉤.線.墜,只要一看到這些就會逃之夭夭,只吃窩餌,決不吃鉤。而且很多時候是吃頭一天打下的窩餌。只要水面稍有響動就立刻遊走不知去向。

3.水太肥,水中天然食物非常豐富。有的水域,由於種種原因,使水很肥,時間長了水中自然生物會很多,而這種肥水一般來說水中容氧量偏低,這種水裏的魚既缺氧,又因為長時間吃某一種水中自來就有的食物形成了口辟,所以這種地方的魚對一般的釣餌是不會感興趣的。

針對上述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應對辦法:

1.用底浮釣法。就是減輕墜子重量,使餌鉤懸起,離底5--10厘米,而且要離開窩子50---100厘米,最好是在窩子的前面或者左右都可以,但不要在窩子的後面。這樣就可以躲開混泥湯。在鯉魚遊進或遊出窩點的時候將其釣獲。

2.對已經被釣的很滑的鯉魚有兩種方法:一是不打窩,直接用大包鉤,包的要大,入水時一定不要有響聲;腦線要長(30厘米為益),線最好用紅色的;墜子要沈底,要盡量體積小;就等黑漂。二是在手竿漂.墜不變的情況下,去掉腦線雙鉤,安上一副炸彈鉤,要去掉炸彈鉤的餌簧,只用鉤.裝餌方法和平常裝炸彈鉤的方法一樣,餌團略小一點,餌鉤入水

時要蕩進去,不要有響聲(這可是個技術活)。餌鉤入水後,只要漂不動就一直等,但只要漂動了,就是沒有上魚,也要提出重新裝餌。這個方法經多次使用,對付滑鯉魚非常有效,不用打窩,一鉤下去就是窩了。

3.對食物豐富的肥水塘,要是釣鯽魚,可以采取拖釣.逗釣等方法。但對鯉魚不行,頻繁的提竿不但引不來鯉魚吃鉤,反而會把鯉魚驚跑,所以對肥水塘的鯉魚只能靠選擇天氣和使用特殊餌料。天氣最好選有3--5級風的降溫天氣,北風最好。餌料有以下三種可供選擇:一是煮熟的大麥粒,最好能提前1--2天打窩,把煮熟的大麥粒1--2斤拌入泥中打入窩點,釣時,鉤上就掛大麥粒,掛兩粒;二是粉碎的顆粒飼料加生蠶豆粉加小米,比例是2:1:1,一半打窩,另一半做包鉤料;三是想辦法弄到本塘魚已經吃習慣的食物做釣餌(對野塘來說這種可能很小)。有時在水邊可以看到某一種較多的水生物,如:螺.蚌.蜆.小蝦等,可取其肉掛鉤試釣,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釣鯉魚的幾個關鍵環節

在鯉魚垂釣的過程中,除了前面六篇文章中講到的:天氣.釣點.釣組.餌料.一般釣法和幾種特殊釣法之外,還要特別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在垂釣過程中要註意不要大聲喧嘩,要靜不要亂。特別是在岸邊走動腳步不要太重。二是每次拋鉤入水時要盡量避免響聲。三是提竿次數不要太勤,要釣大魚就要有等待的耐心。四是釣組搭配.餌料的使用.釣法的應用等不可千篇一律死板硬套,要根據各種不同情況隨機應變,要認真作好每一個環節。

總之,不管怎麼變化,釣鯉魚的方法和套路都是根據鯉魚的生理特點和攝食習慣在不同的水域和情況下所進行的調整。只要對鯉魚的生理特點和攝食習慣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利用,就不難在各種情況下選擇出行之有效的釣法。做到有的放矢。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