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海邊釣魚
海蜈蚣、紅海蟲、藍海蟲、沙蠶等,用來釣鱸魚、黑鯛、春子、沙梭、雀鯛、黑毛、河魚屯、烏魚、海鰻、黃雞魚。蛤子、淡菜、蠑螺、藤壺、常節、石劫、牡蠣等,用來釣石鯛、黑鯛、剝皮魚、河魚屯、鷹羽鯛。寄居蟹、螃蟹、蝦、龍蝦、海蟑螂、南極蝦等,用來釣加吉魚、鱸魚、黑鯛、石鯛、黃雞魚、黑毛、河魚屯、赤宗、海鰻、雀鯛、石狗公、石斑魚。魚類的秋刀、苦蚵仔、青鱗仔、小卷、炸彈魚等,用來釣黑鯛、石狗公、春子、烏魚、鶴幾、鰹魚、加吉魚、海鰻、石斑魚、白帶魚。紫菜、海發絲、海白菜、鹿角菜,用來釣黑毛、白毛、臭肚魚、倒吊等魚。沙蠶是眾多魚餌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紅蠶最貴,它的蟲身厚扁、夠韌和夠重,容易上鉤,又不易腐爛,用來投釣最為適合。青蠶身體柔軟,魚多喜歡啄食,但容易腐爛,在海中不消兩分鐘便已腐爛,青蠶的價格比較便宜。沙蝦也是很好的魚餌,一般魚餌店所售的都是沙蝦,生命力強,大小適中,上鉤後也可以生存很久。街市所賣的食用蝦,一般太大,不宜作魚餌,但若是小蝦也可買下來作餌。小蝦用作釣立魚和其他魚種,大蝦通常用來釣大石斑和鱸魚。死蝦最便宜,用死蝦作餌,最適合業余愛好者。至於魚竿100以內都不會好到哪裏去,所以還是買比較知名的品牌。建議選用光威的。另外 迪佳勇士 口碑很不錯,不過價格要100多
釣點是指海裏適合藏魚且在釣組攻擊範圍之內的點或區域。選擇釣點要解決的問題是魚可能在哪裏。從魚的角度分析,釣點應該是魚能夠找到吃的,可以節省體力,便於隱蔽藏身和躲避敵害,只有這樣的位置才是魚喜歡呆的地方。1、水流通暢的各種明礁、暗礁周圍。礁石區分布的大小礁石以及水下密布的溝壑、洞穴為魚提供了賴以藏身的場所,礁石的根部、背流面、洞穴、深溝不但能夠阻擋海流,而且還便於餌料的聚集,魚藏在這裏不但經常會吃到「水流沖下來的餡餅」,也便於隱蔽地對路過的小魚蝦發起突然攻擊,況且,礁石上的藻類、貝類以及生存在礁石區的小螃蟹、小蝦等甲殼類動物本身就是很多魚的主要食物,因此,礁石區是最明顯的釣點。但礁石區釣點如果潮流不暢則效果會大打折扣。其原因一是因為沒有潮流就不便於將餌料帶進來,二是因為沒有潮流就不容易形成洄流區,不便於餌料聚集。2、流水交匯的潮目區。兩股海流交匯時,由於方向、速度的不同使流水的勢力互相抵消,在一定範圍內便形成了流速緩慢平靜的區域,而被流水沖下來的浮遊生物、藻類、等有機物就會在這個區域聚集。這樣的地方既有食物又便於節省體力,魚當然會喜歡。但應該註意的是,雖然潮目區魚喜歡呆,但很多潮目區卻並不適合作為釣點利用,其原因:(1)有的潮目區離岸很遠,誘餌的效力和釣組的作用都不好發揮;(2)隨著潮水速度和方向每時每刻在改變,潮目的位置和大小也在不停地變化;(3)潮目區可以影響的深度不同,有些潮目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中上層,這一特點對垂釣一些親底型魚類並不具明顯優勢。尋找潮目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觀察。對水面漂浮物或者泡沫停滯的區域以及水面的波紋進行觀察。漂浮物或者泡沫聚集的地方自不用說,觀察水面的波紋主要是觀察起伏翻滾的潮流裏是否存在水面光滑如鏡的區域;二是利用釣組找。一些小的潮目區用肉眼觀察不到,只能利用磯釣釣組找。當釣組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速度明顯減緩甚至停滯不前時,這樣的地方就是潮目區。3、白沫帶。白沫帶是浪沖擊海岸後返沖入水形成的。海浪可以將礁石上的各種藻類、生物和陸地有機物帶入海裏為魚提供食物,反沖入海的海水還夾帶著大量的氣泡使這一區域海水融氧量增加,另外大量的氣泡形成的視覺障礙使魚感到比較安全,因此,多數魚喜歡在白沫帶下面、周圍以及外帶水流(反撥潮)裏找東西吃。而如果這股外帶水流又同另一股海流匯合形成洄流,這樣的位置毫無疑問是比較理想的釣點。選擇白沫帶釣點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是白沫帶區域受浪沖影響造成水流非常紊亂。海水入水時是夾帶著氣泡向下沖,下沖到一定深度並擴散達一定面積後,氣泡又會帶著海水向上返,而白沫帶的底層海水也會受到下沖力的影響向周圍流動擴散。因材,在這樣的區域下竿,如何發揮誘餌效能以及如何穩定釣組是影響釣況的關鍵。4、岬角。岬角延伸入海後阻擋了海水的流動,自然會在岬角背流面形成洄旋渦流,這樣的洄流區容易存積餌料、避流省力、巖石屏障還為魚提供了保護,自然也是不可多得的好釣點。另外,岬角延伸入海的位置也是各種魚洄遊時的必經之路,隨著潮水的轉換,魚會經過岬角巡回往返於不同的水域。因此,即使在岬角的迎流面選擇釣點,只要掌握了魚經過的潮時,算好時間重點阻擊,仍然會有不錯的收獲。考慮到多數岬角位置潮流勢力很強,在岬角迎流面阻擊時,一般應選擇漲潮或退潮六、七分的流水稍緩時間段以及幹潮、滿潮的轉流時間段作為重點阻擊潮時。5、平行岸邊的海流選擇突出或凹入位。有些海岸線相對比較平緩,海流在這種環境是平行於海岸流動,流勢比較穩定,只有在海岸凸出或凹入的位置才會形成轉折、洄旋,因此應該選擇凸出或凹入的位置做釣點。選擇的一般規律為:如果潮流勢力強、流速急則選擇凹入位置,反之則選擇凸出位。6、平直海岸選擇水下起伏位。擋浪壩、防波堤以及其它一些平直海岸,表面上看起來不容易找到好的釣點,這時就要認真測一下水深,找到水下有障礙物或者深坑的地方,這樣的地方流水才會發生起伏變化,利於沈積餌料和隱藏魚類。7、陡峭的海岸選擇臺階、裂縫或者海岸線轉折拐角位。如果陡峭海岸水底有礁石群的話,倒也不失為一個好釣點,不幸的是這種地貌特點往往形成的是直入泥底的峭壁面。而水下如果是泥底,對於多數磯釣對象魚並不能提供很好的生存環境。這時就應該貼著邊認真測試一下是否峭壁上有階梯狀的臺階,或者看一下峭壁上是否有大的裂縫以及峭壁是否存在轉折拐角,只有這樣的位置才能藏住魚。而如果一味地找最深處的泥底下竿則不會有好收獲。8、港區、碼頭選擇入口、轉角位。港區出入口是魚進出港區的通道,轉角位置水流的方向、速度會發生變化,容易形成洄流區便於餌料聚積。9、外帶流好於內壓流。流水向正前、左、右側方向流動時,誘餌可以借助水流漂出去,其味道也可以借助水流傳遞到遠方,遠方的魚接受到這些信號後就會知道上遊有大餐,而如果流程中某個點又出現了暗礁或者溝壑,大量誘餌則容易在這裏聚集,那些順著味道上來找東西吃的魚就算找到了食堂。但如果是向岸邊壓的水流就不具備這種效果,並且向岸邊壓的水流會將釣組壓向岸邊,而越近岸則水深會越淺,就會造成壓向岸邊的釣組頻繁掛底。不過,壓向岸邊的水流一定會在某個位置又轉折流回去,那麽就應該找到這個位置並加以利用。10、一般情況下,支流好於本流。本流的潮水勢力很強,可食的有機物也會很快隨流被沖走(當然撒的誘餌也會很快流走),因此,除了一些善遊的掠食性魚會出現在這樣的地方外,對於大多數磯釣對象魚來說,它們並不願意既找不到東西吃還要在急流裏鍛煉身體減肥。而水勢較緩的支流則相反,平緩的水勢消耗不了魚多少體力卻可以吃到潮水帶來的食物,必然會使魚流連忘返。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