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釣魚,先要懂魚。海釣尤是。
1海洋與淡水自然環境差別較大,首先是海洋有暖、寒流。許多海魚都有隨季節流遊動的習性,季節流還會帶來大量有機物和浮遊生物,尤其寒暖流相遇之處,更是海魚覓食的最佳場所。第二,海洋有潮汐的漲落。海水漲潮會把大量的有機物質和魚帶到岸邊,此時更有利於垂釣;落潮後,則一般不宜垂釣。第三,早、晚海面
相對平靜,適宜垂釣。海上白天易起大風浪,甚至會危及垂釣者的安全,不宜垂釣。

·
2、海釣工具有何特殊之處?
  竿的不同是海釣與淡水釣的主要區別之一。不過海竿日前在淡水垂釣中亦廣為使用。海竿不論何種質地,都應有較強的硬度,並且都需配備繞線輪。
  海釣魚線應稍粗,直徑都應在0.5毫米以上,線長60米-70米,分母(主)線、子(腦)線。因海上風浪較大,浮漂的傳遞信息作用不大,海釣中可省去浮漂,憑手中的顫動感或視覺來直接判斷。
  海釣的釣鉤應準備多枚,以適應不同魚種的需要。
  海竿的墜大多為活動式的,魚吞鉤後線自由牽動竿梢,魚墜宜偏重。海竿中也有用死墜,各式誘魚器,一般為死墜。
·
3、海竿有何拋投方法?
  海竿主要用於海釣,也可用於淡水釣。根據海竿的特點,有以下幾種投拋方式:
  (1) 上投式:兩腳分開,腳往前站,身體重心偏至左腳,左手握線、墜。以40度-50度角度,右手揮竿,左手將線墜拋出。采用此法墜、線擺動幅度小,落點準確,簡單易學。
  (2)
斜投式:左腳後退半步,左肩後偏,雙手同時握住海竿,竿與水平面呈45度角。左手食指壓住魚線,重心落在右腳,竿梢從右手方往前揮。魚墜通過頭頂時,放開
魚線,使鉤墜自然落入水中。此法不易掌握,需多次反復練習,一旦熟練後則可投遠,目標準確,操作方便,尤其適合海釣。
  除此之外,還有側投(投墜線的中線居於上投和斜投之間)、單臂投、坐投、跪投等多種方式。
·
4、繞線輪有何作用?海竿梢與其竿體有區別要好一點?
  海洋面積廣,水體深,要求較長的魚線。為了方便垂釣者配備及調整魚線長短,繞線輪應運而生。目前繞線輪是海竿和海釣必備的工具,運用愈加廣泛。繞線輪可分為電動式繞線輪、密封式繞線輪和旋壓式繞線輪、盤式繞線輪和袖珍式繞線輪等品種。
  電動式繞線輪采用電機操作,方便而準確,魚上鉤後自動收線拉魚。但電動式繞線輪體積很大,攜帶不方便。旋壓式繞線輪操作亦很簡單,收線速度快,體積適中,是目前廣為使用的一種繞線輪。
  一般來說,海竿梢與其竿體有區別要好一些。因為竿梢與竿體顏色有區別更有利於視線觀察。而不帶顏色的海竿就不具此優點,在陽光照射的情況下容易花眼,一般竿梢以黃色或白色為好。
·
5、怎樣選擇海洋釣位?
 
 選擇好了釣場,還需確定具體的釣位。海洋自然環境更為復雜,考慮釣痊應綜合多種因素,但有幾條普遍適用的原則。
  第一, 應盡量選擇海釣,避免淺灘。淺灘上日光充足,大多數魚兒都有避光性,一般只有夜間和早晚在淺灘活動。
  第二, 在海灣垂釣應選擇滯水區。內海中的滯水區,包括河流入海口、生活碼頭、防波堤等。這些地方水底淤泥或沙石較多,水流緩慢、餌料豐富,一般魚兒較多。
  第三, 巖礁垂釣應選拔面向海潮沖擊的一面,即通常所說的潮表。潮表帶來豐富的浮遊生物,與巖石撞擊時又會產生豐富的氧分,所以潮表亦是理想的釣點。
·
6、海洋垂釣有哪幾種方式?
  按照方式的不同,海釣可分為海洋底釣、海洋浮釣和海洋戲釣。
  海洋底釣就是使用組鉤,在釣組的尾部掛上鉛墜,將鉤、餌直接墜入水底的一種釣法,多用於垂釣底層魚類。
  浮釣就是選用重量合適的鉛墜,與浮漂的浮力合理配比,能使鉤、餌恰好懸浮於水中的釣法。浮釣適宜垂釣中上層魚類,如竹魚、金色小沙丁魚等。若風浪較大,宜選擇偏重的鉛墜,以免釣餌隨波逐流。若釣餌已漂遠,則應提竿重拋。
  戲釣如淡水戲釣一樣,不必用浮漂與魚墜,僅用海竿配以擬餌或活的小魚蝦,由魚線拖拉在水面迅速
驚動,吸引遊速較快的表層海魚前來捕食。戲釣在釣餌落水時即應迅速拉動魚線,左右擺動。因沒有浮漂,只能憑手感,一旦發現竿梢彎曲,持竿的手有沈墜感時,
即有魚咬鉤。此時應立即放線,給魚以遠遊及吞鉤的余地,待魚已吞鉤、不再往前遊時,即可收線網魚。
·
7、海水船釣有哪幾種方式?
  海水船釣有定點釣、放流釣和拖曳釣幾種常用方式。
  若近海區有人工漁場、海藻區或礁石群等優良釣位,垂釣者可驅船至這些場所,將船拋錨進行定點釣。定點釣即用一般的垂釣方法,對象主要為近海底棲魚類,如石斑魚、黃魚、海鰻、烏賊、章魚等。
  放流釣就是垂釣者居於船上,任由船隨波逐流,魚餌、魚鉤也在水中漂流,引魚上鉤。主要對象有帶魚、小黃魚、海鰻等。放流釣可不用魚竿,只用一木質繞線輪即可,魚餌一般應用活餌,如小魚、蝦、泥鰍等。
  施曳釣適於垂釣遊速很快的大型魚類,鯊魚、金槍魚、鰹魚、旗魚等。拖曳釣需速度很高的快艇載著垂釣者,輔以電動繞線輪進行。小艇高速行進時,由垂釣者握釣竿,拖著特製的釣組,粗線、大鉤、飛機浮漂等,所以名為拖曳釣。
·
8、怎樣捕活蝦作釣餌?
 
 活蝦是最常用的海水釣餌料,它們體形小,生命力強,易采集和保存,是多種魚類,尤其是名貴魚種所喜愛的食物。常作作為餌料的活蝦有斑節蝦、沙棲對蝦、沙蝦、白蝦等,個體大小以10厘米以內為最佳。蝦分布在沿海的淺灘上,采集、捕獲簡單。
  采集活蝦時應準備撈蝦網,設於海岸邊,其間撒上剩飯菜、爛肉渣子作釣餌,這樣一次可有較多活蝦入網。
  保存活蝦的方法也比較簡單。找一較大容器,底鋪2厘米-5厘米厚的細沙,加入幹凈海水,放入蝦,再在容器口蒙上細沙布即可。要註意海水應能剛好沒過蝦的背部,容器口的紗布亦需有小孔,以利於蝦的呼吸,同時防止其跳出,每天應換兩次水。
  垂釣時可將蝦裝入蝦簍紮在海水中,現取現用。掛蝦上鉤時,對個體偏大的蝦,鉤應穿過其眼角的後鉤額刺基部,這樣可使蝦在水中自如遊動;個體偏小的蝦則應將鉤穿過其尾節,這樣可保持餌的鮮活,亦能使蝦自由活動,提高上鉤率。掛蝦時,應露出鉤尖。
·
9、怎樣用活魚作釣餌? 選用活魚作釣餌,主要應要求形體小、體色呈銀白色的鯔魚、彈塗魚等。它們大多易捕撈,易被大魚發現,也是廣大釣魚愛好者常用的釣餌。
  捕獲鯔魚、彈塗魚,應充分利用其趨光性,選擇夜間漲潮的時候,在水面設密網,以明亮燈光誘魚,
然後捕撈。將活魚裝鉤時,可有顎掛、眼掛、背掛和捆紮法等。顎掛即將鉤穿過魚上顎;眼掛穿鉤的部位在魚眼旁的腮蓋上;背掛法應將魚鉤紮進魚背上的鰭中;捆
紮法適宜垂鉤個體大、性兇猛的魚類,即將鉤尖紮過魚腹部,並從鉤柄處伸出線將魚從尾部綁死。
  總之,將活魚穿鉤時,在保證牢固的前提下,應盡量避免傷害魚的肌肉和內臟,使其在水中自由活動,並能在較長時間之內存活,以提高上釣率。
·
10、潮汐和海風如何影響海釣?
 
 (1) 潮汐對海釣的影響較大,一般漲潮及落潮期間,海水處於運動狀態,也攪動著海魚的運動,四處覓食,所以漲潮和落潮是海釣的最佳時期。特別在漲潮期。魚兒咬鉤頻率可增加數十倍。
  (2) 海風時海釣的影響,僅次於潮汐,有風比無風好,有風時,風力攪動潮水運動,也增加了海魚覓食的頻率。風力的大小以三四級為好,連續幾天大風之後平息下來,是海釣的好時機,因為海魚在大風中好幾天未進食,海風平靜下來後顯得特別饑餓,進食上釣率成倍提高。
  作為風向來說,在風力不大的前提下,從海洋吹向陸地的風(逆風)比從陸地吹向海洋的風(順風)為好,但風力太大,它不僅影響拋鉤,也將大片海草吹向岸邊,在這種情況下順風就較逆風好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