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水域如何用臺釣釣鯽魚
在大水域釣鯽魚如何使用臺釣?首先,從大水域的特點來分析一下:
1.水面寬闊,風高浪大。有句俗話形容大海無風三尺浪,有風浪三丈。其實同樣可以用它來形容大型水庫。雖然沒有達到無風三尺浪,但足以對釣魚產生嚴重影響。
2.暗流多,方向不確定。暗流是影響調釣靈敏度的重要因素,嚴重的走漂又是臺釣誘釣合一的大忌,所以如何在保證不影響正常調釣的前提下追求靈敏是必須要解決的。
3.地形復雜,水下環境不一。大水域周邊環境和水下環境與池塘截然不同,突出的特點就是地面和水下變化非常大,水下近距離內水位落差大,水下溝坎多,障礙多以硬物為主如石頭,樹木等。
4.魚群高度集中,高度分散。實踐中發現在大水域鯽魚的集群性非常明顯,忽來忽去。連續性.突變性都很強。在有效時間內誘魚進窩非常重要。
5.局部魚情變化大,間歇明顯,呈波浪狀起伏,間隔時間不固定,周期長短不確定。有強烈的徊遊性。
6.水位變化明顯,魚情不平穩,一般來說大型水域都是人工水庫,集灌溉,發電,防洪多種功能於一身,所以水位變化有很多不確定性。一天之內水位漲落明顯。
7.對餌料的要求沒有明顯依賴性,吃口清晰,不奸不滑。對釣組要求不高。只要誘魚進窩基本就會吃餌。
......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大水域釣魚與池塘釣魚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況,那麽如何應對?以個人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選位
在不同的季節,如何選擇一個好的釣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一環,雖然大水域與池塘選位有共同的一面,但憑借池塘經驗是不夠的,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所以到達釣點後不必著急,首先要做好觀察,一般來講一是觀察擬選釣位環境,岸邊想釣的點是否安全方便,有無障礙,障礙類型,二是觀察水面有無魚打漂,一般來講,多魚的水域魚經常躍出水面。但你別指著釣它,打漂的魚不咬鉤,但能說明這裏的魚密度相對大。三是觀察詢問其他釣友的上魚情況,以便確定是否把位置選擇在這裏。當這一切滿足你的要求後最好先拴支桿用大墜在釣點反復試拋,以確定釣點水深,障礙物密度,平整度。除了這些共性的工作外,就要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水情選擇釣位,一般首選釣位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條件:
1.叉口兩側的口門處,肩部,腰部,但一般不要選底部。這裏風浪相對穩定,便於調釣,但魚的個體也比正面水域要小。
2.水下有淹沒樹的地方,雖然掛鉤,但絕對是好釣位,一是因為這樣的地方是魚兒喜歡藏身嬉戲的地方,更主要的是這樣的地方什麽網也下不了,是魚兒自由活動的區域。水一般都不深基本在1-2米之間,是釣鯽魚最佳深度。但也要避開過於濃密的雜物,否則難受。保證在拋餌處最遠點掛不到障礙,落鉤處左右有一米以上的空隙,向回提桿門前不掛即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進行人工處理,以達到上述要求,
3.有亂石的山根位置,但一般這樣的地方水相對深,所以春季不要選擇,除非大撤水,盛夏以後可選,
4.長水後漫灘上有水草處找略低些的空隙,哪怕只低半尺也不要錯過,但水深一般也不超過1.5米,大多在1米左右,不漲水一般找不到這樣的地方。
5.觀察好風向,選擇相對風浪小的一面,因為大水域無風也有浪,有風浪打浪,還可以避免隨時起風造成垂釣困難。
具備以上條件的地方基本可以整個釣季做釣點,這是因為在大水域有風浪暗流的作用,水溫基本是平衡的,不存在局部溫差過大的問題,同時也不存在缺氧的問題,所以不必擔心。
最不適合垂釣的就是水底光禿禿的地方,別管在岸上看著怎麽理想,這樣的釣點寧可不釣也別浪費感情。
四.調釣
臺釣的特點就是靈敏,以抓淺口為主,所以釣組的調整一般來說首先要調靈,靈到什麽程度為好?這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現在的調漂方法很多,都是名師總結出來的,也有很多釣友在實踐中進行了改進,都是成功的典範。盡可以依據這些方法結合自己的習慣進行調漂。在北方[起碼在我們這裏]大水域的鯽魚很少上浮,我曾經做過嘗試,想把魚拉起來,但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垂釣時一般是先調整到釣底的不靈不鈍,然後根據風浪,暗流和魚口情況在垂釣過程中不斷調整。這裏特別要說明的是暗流對釣組的影響,在有些釣點暗流並不大,即使稍微走漂也不影響垂釣,就不需要改變。在有些釣點暗流很大,就要進行調整,調整的原則是在不走漂或輕微走漂的前提下追求靈敏。我的做法是當遇到暗流需要調整時先向上移動浮漂向鈍的方向過渡,過渡不成就采取重新調整直到跑鉛。更主要的還是要根據魚的吃口進行不斷調整。
有很多文章介紹調漂一般都著重介紹“調高釣低”,如調4釣2,調4釣1等等,我個人覺得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難事,這種空鉤調漂法對餌重要求特別高,拿“調4釣2”這種基本理論來說,雙餌重量必須是壓兩目,輕了釣不出2,重了要釣2容易,但要看重多少,重的過多就直接雙餌躺底釣頓了。其實在野外釣魚大可不必盲目追求這種理論。如果你非要按照這個理論來調釣的話麻煩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建議在掌握調釣方法的基礎上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去調整。
在大水域釣鯽魚正常情況下我喜歡雙餌調漂,一般以調一目,釣一目或一目一線....至兩目甚至更高目。[要根據魚口和風浪大小來定,風浪越大,調.釣目越高]直到頓口清晰,刺魚準確為止。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習慣,在實踐中為了留出調整空間不必拘泥,可以調整到更高目。實際上在這樣野生環境中釣魚不必單純追求靈敏,在這裏魚口是很實的,盡管有時也會出現輕口,但只要註意觀察,完全可以識別。如果一味追求靈敏你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煩惱。
一般來說這樣的水域水底很實,局部相對平整,那是因為風浪和暗流的作用,虛浮的東西很難存住,不必擔心鉤餌被埋。如果在亂石處垂釣則必須註意鉤餌的位置,相應提高釣組在水下的位置可以有效防止魚餌落入石縫,減少掛鉤,增加魚兒就餌機會.此時魚餌在水下的位置應該是帖於高出的石頭表面或遊離於石縫之上[探討懸墜釣在自然水域中幾種情況下的正確找底]。
五.中魚
垂釣過程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最容易功虧一簣的時刻,所以順便羅索幾句:
先說說跑魚的幾個環節:
中魚後刺魚跑魚,刺魚後開始遛魚時跑魚,中途跑魚,出水跑魚,接線後跑魚
上述跑魚環節基本原因是因為中魚後揚桿動作不規範,揚桿過早或過晚,力量掌握不均勻,遛魚方式不對,接線方法錯誤造成的。解決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掌握方法,然後多實踐,多琢磨。
1.刺魚要穩中有力,角度要小,距離要短,刺魚後要有瞬間停頓[是一種幾乎體現不到的有意識的動作,決不是刻意行為]。
2.遛魚要考慮環境因素,水中有障礙物時動作要連貫,力量要均勻,避免緩沖。寧可遛跑也別遛掛。
3.遛魚要在水的上部進行,防止掛到水下的障礙,還可以清晰的觀察魚的位置,便於接線。
4.接活線,不能接死線,既接線的手不能把線卡死,要利用桿的彈性把魚提離水面,然後快速卡線把魚提至魚護口。卸魚時也不要死卡,避免傷及子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