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廣魚稀的水域垂釣
釣位最重要
打窩是關鍵
誘魚 聚魚在於打窩 做窩 養窩
打窩最好用 花生麩 菜籽餅 糠餅等
或海竿專用的方塊餌(適合長時間垂釣 無需補窩 由於窩料比較硬在水中融化慢 魚過來了啃不動 只好吃你的釣餌)
其次 酒糟 鴨料 顆粒飼料等(融化比較快
一次不適宜打太多怕魚吃飽 少吃釣餌 一定時間內需要補窩)
新釣位連續打窩3天早晚一次即可成窩

小雜魚鬧鉤解決辦法
1.拋竿 餌料鉛墜浮標
同一落水點
2.使用大號浮標(加快鉛墜餌料到底速度)
3.滑鉛穿層釣法(絕對到底靈敏度降低)
4.驚嚇殘忍手段 先釣幾條上來 然後用剪刀 剪掉
背鰭和臀鰭 尾鰭 腹鰭 (不要弄死)放回釣點讓其在水中掙紮 可以起到驚嚇作用
一條不夠 就多放幾條絕對有效
5.將魚引開法
事先預備一些漂浮性較好的食物如麥麩子面包等,順手揚到近岸水面上,漂浮物及少量下沈物會將小雜魚引到水表層搶食從而遊離窩點,註意此法只適用於順風垂釣,如有二三級風或在麥麩子中摻入少量商品餌效果更佳。
6.一石二鳥法:將釣到的小雜魚用做活的釣餌,可取得一石二鳥的效果,一方面小雜魚在水中拼命掙紮,可把同伴嚇跑;另一方面鮮活的小雜魚是釣大魚的好餌料。

魚餌的配製方法和使用技巧
釣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俗話說「要想魚上岸,就拿糧食換」,這充分說明了餌料在釣魚過程中的重要性。「三年練竿,五年練餌」配製一款符合魚兒口味的餌料並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下面就從多個角度分析一下如何配製一款好的餌料

 
一、配餌公式:
基礎餌+主攻餌(腥+香)+狀態餌+添加劑=釣餌
基礎餌是由多種純谷物、胚芽類、豆粕類等按照比例組成的本味型的單品餌餌料,如;超誘、顆粒粉、酵香型、谷物香型、底窩料等都屬於基礎餌。
顆粒飼料、超誘等谷物類餌料都可以當作基礎餌使用
 
主攻餌(腥):主攻餌腥是由多種動物屍體經過精心加工製作粉碎而成的充當動物蛋白質來添加到單品餌餌料中,通過不同的載體混合製成有腥味或者腥香味的單品餌餌料。很多商品餌料裏面添加蝦粉、蠶蛹粉、螺肉粉等,這都屬於腥味餌料。
 主攻餌(香):主攻餌香是由少部分基礎餌加上大量的復合型香味劑製成載體混合到單品餌餌料中,香味標準就是「濃香」,它的作用主要用於能夠帶動釣餌整體的統一味型。
鯽魚主攻餌,各種類型的鯽魚餌料
 
鯉魚主攻餌,各種類型的鯉魚餌料
 
狀態餌:狀態餌是由麩類、雪花粉、輕質狀態粉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製成的松散型、蛋白餌型、剝離型、連接型、霧化型等不同功效的餌料,它的作用是根據不同魚情的釣法和不同釣餌的作用而製作出的功效型單品餌餌料。
拉絲粉拉餌垂釣時使用,雪花粉增加餌料的霧化性,尺上、輕麩等都可以減輕餌料的比重增加餌料的霧化
 
添加劑:添加劑俗稱(小藥),小藥的組成是多種做樣,一般小藥組成是各種促食劑、誘食劑、香味劑等多種有針對性的添加劑製作而成,另一種是中藥配製,通過酒的侵泡方式,提取出中藥內在不同藥性機理味型,就能很好的刺激魚類的好食性,餌料中能夠合理添加小藥,釣餌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各種味型的釣魚小藥
 
二、魚餌搭配原則:
1、註重顆粒餌和粉餌的搭配
實際垂釣中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人對餌的感覺不能代替魚對餌的感覺;所以餌料配置時首先要樹立「以魚為本」這一理念;我們發現「誘魚、釣魚、留魚」是用餌之道的三個基本要素,在具體實踐中缺一不可,顆粒餌主要用於留魚,粉餌主要用於誘魚;所以餌料搭配一定要考慮使用足夠的顆粒餌,這往往在釣事中容易被釣友所忽視,重粉餌輕顆粒餌是普遍現象;顆粒餌是指通過機械等工藝流程形成的顆粒狀飼料,也包括糧食類顆粒,競技釣中大家都想找到「本塘顆粒」(亦稱「原塘顆粒」),因為找到了「本塘顆粒」就等於找到了魚的美食和萬能餌,所以顆粒餌和粉餌的搭配是垂釣實踐中最為基礎的餌料搭配組合原則。
2、註重餌料比重的搭配
商品餌都有比重,開餌前要看清標識,一般情況下,浮釣用餌比重要輕,底釣用餌比重要重;但要註意一個問題,比重輕往往就是霧化好的餌,也就是說霧化好的餌比重都不重,我們知道,臺釣用餌的最佳狀態是一餌完全臥底,另一餌輕觸底,假使我們用餌比重過重或過輕,調釣關系就很難掌握準確,要麼極鈍要麼極靈,漂象可能會紊亂,這樣一來魚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餌料時就要用比重輕的餌進行適當調整。
3、註重餌料的味型搭配
「尊重魚的味型」是餌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處,「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淡水魚類最為喜歡的幾種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釣中最為常見的餌料搭檔,因為腥和香幾乎涵蓋了餌料中所有原料的氣味特征;「季節和對象魚的偏口嗜好」是考慮味型搭配的兩大主要因素,釣什麼魚用什麼味型的餌,餵什麼味型的餌料,用什麼味型的釣餌;大致要掌握主要味型在季節中的不同使用原則即可,一般情況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淡味」。
4、註重主攻餌和輔助餌的搭配
開餌時要根據魚情來選擇主餌和輔餌,盲目選用餌料和想當然地開餌是釣不到魚的;魚事前,要根據所釣對象魚確定主攻餌,在主攻餌確定後再確定與其相適應的輔助餌料,實踐中一般按照「主攻餌料+基礎餌料+狀態餌料」的公式來進行具體配置,主攻餌側重對象魚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礎餌側重對象魚在吃口上的廣譜性,狀態餌側重餌料狀態的調整和對象魚的最佳適口性。
5、註重餌水比的搭配
精確餌水比非常重要,過稀附鉤性差,過幹霧化性差,開餌時,一定要根據釣場的水情和釣棚的水深,計算好霧化時間,嚴格按照餌水比一次性開出,切不可稀了加餌,幹了加水,這樣才能開出最佳狀態的餌料。
6、註重按魚的適口性搭配
「魚情決定餌料搭配」是一個成熟釣手應當遵循的基本用餌之道,也是垂釣活動中開餌搭配應當考慮解決的首要問題;餌料的硬軟度和黏度以及鉤餌的大小是考慮適口性的幾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餌料的霧化性,又要追求餌料的附鉤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軟,魚喜歡什麼就搭配什麼,不是魚去適應餌料,而是餌料去適應魚,不迷信餌料,但卻要順應魚的口味,設法投其所好,道理非常簡單,「一方水土養一方魚」,這永遠都是不變之道。
三、餌料的狀態:
主要有四點:霧化,融散,持鉤性,和比重。
霧化就是指餌料入水後在運行的過程中,餌料中的細小顆粒脫離餌團主體,逐漸融散於水,並在魚鉤的運動軌跡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霧狀帶的現象。不同的魚情適用不同的霧化狀態,競技比賽釣手對霧化情有獨鐘,在賽場上主釣對象為鯽魚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霧化狀態最佳的拉餌,並讓餌料在水的中上層霧化,這是由魚的密度所決定的。但在野釣與競技釣對霧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釣魚稀,水面上的雜魚多,過度霧化有時會適得其反。拉餌雖然有優勢,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釣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霧化。拉餌把魚的泳層攪亂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魚在情理之中,有搓餌,始終將魚控製在水的底層,魚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霧化是需要的但不是萬能的,他的優點更多的體現在誘魚的層面。在釣鯽魚技術上,我們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但也必須認識魚餌霧化的利弊,正確把握尺度,切勿濫用,必須根據所釣水深、對象魚、釣法來合理選擇使用霧化,這樣才能釣有所獲,否則也會適得其反。
融散是指餌料到位後在水的作用下,餌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內逐層脫落的現象。霧化和融散是相輔相成的,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餌料中的部分成分脫離餌團的現象兩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實是有區別的。霧化主要表現在餌料由上而下的運動過程中,融散現象主要是在餌料到位靜止後出現。
持鉤性是指釣餌在魚鉤上的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黏度大持鉤性就強,黏度小持鉤性就弱。不同狀態的餌料有著不同附著能力和持續時間。餌料的霧化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誘魚的層面上。而持鉤性則表現在釣魚的行為上。誘釣合一,就是說既不能否認霧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餌料的持鉤性,因此,在掌握餌料霧化的基礎上,合理應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強調霧化而忽略餌料的持鉤性也是失誤。
比重是指餌料在入水下落過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餌料比重就大,所壓浮標的示目就多,反之則輕,所壓浮標目數就少。這是有由魚餌所用的材料決定的,也與對水量的多少有關。釣手友必須根據所釣魚種的大小,釣法,魚情水情將不同比重的餌料互相進行搭配來達到調整餌料比重的要求,這點也不容忽視。
四、配製魚餌基本原則:
1.主次分明的原則
餌料的配製有許多原料可以選用,也常是數種原料的混合。但並不是原料的種類越多越好。有了麥麩,就不要糠粉了;有了香精就不要加芝麻油,應以一兩種原料為主料,再加些輔料就行了。例如,以粉狀的麥麩、豆粉和顆粒狀小米、碎米為主料,然後再加些有氣味的蒜汁、藥酒為輔料即可,而且應該主次分明,盡量做到少而精。通常的做法是,或以粉類物質為主以顆粒狀物質為輔,或以顆粒狀物質為主以粉類物質為輔。
2.吃不了,吃不飽,不想跑
這也是配製誘餌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多年前對我說的。其意思是指配製的誘餌使魚不能吃完、吃凈,也不能吃飽,可又舍不得離開。若是一次投的誘餌量過大,魚吃飽了,就對釣餌不感興趣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配製餌料時常常用粉末狀物質,如麥麩、小米的原因。小米體積極小,一粒一粒的散落水底,魚怎麼也吃不飽,可又不願離開。這也要求釣魚人在投放誘餌時要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次投放太多。應該在投了第一次以後,等適當的時間繼續投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窩內始終有誘餌,可是始終都是那麼一小團,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誘魚的作用。
3.虛實兼備
氣味,我們叫它虛的餌料,然而是必不可少的;粉末狀的餌料,也可以稱之為虛的,因為在水中霧化開以後很分散。實的是指顆粒狀、塊狀物質,如米粒、飯粒、餅塊等。虛的物質起到把魚吸引過來的作用,實的物質是可以供魚食用的,不過骨頭類也是靠它的氣味來誘魚。配製誘餌虛實兼備是經驗之談。單純使用小米、玉米糝當然也可以誘魚,但是在小米中加些酒、中藥液、蜂蜜類物質,其誘魚效果會更好。酒、中藥液、蜂蜜也屬於虛的範疇。
4.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配製誘餌或使用釣餌都應該遵循隨機應變、靈活運用的原則。餌料中的成分可以酌情增添或減少,靈活運用,其根據就是水情、魚情。養魚場的魚吃慣了主人餵得飼料,釣這裏的魚應以該處的魚飼料為主,適當加些自備的餌料。
5.以一種氣味為主
無論是釣餌還是誘餌,其中的氣味十分重要,因為魚的嗅覺十分靈敏,其程度是人的500倍。魚若發現了自己喜歡的氣味會循著氣味的來源方位遊過去,遊過去以後才會發現餌料。魚類較喜歡的氣味有芳香味、甜味、腥味、酸味,因魚種的不同,習慣的氣味也不同。根據魚的這一生理特征,為了投其所好,在配製餌料時應註重氣味的選擇。在調配餌料的氣味時應突出一種氣味,不能將多種氣味混合,結果出現怪味或無味,這樣反而弄巧成拙,白白浪費餌料。氣味的濃淡也應註意一個」度「,並非越濃越刺激越好,就是想味和甜味使用也是如此,過於濃烈的氣味魚是不喜歡的。氣味的濃淡往往與氣候、水溫、水質都有關系,水質較好,水中食物豐富的水域,餌料的氣味應該淡一些。若水質清澈,或是在寒冷的季節釣魚,餌料的氣味應該濃一些。
五、配製釣餌註意事項:
1.顏色
魚的視力弱,為了盡快讓魚發現釣餌,必須首先考慮釣餌的顏色。我們知道,成品餌也是很註重顏色的,都是鮮亮的白色、紅色、金黃色,沒有灰暗的顏色。我們配製釣餌也應突出這幾種顏色,如有的釣友用白面粉加維生素,使餌料成為金黃色,此法是可取的。總之,釣餌的顏色應比誘餌的顏色更加鮮明。
2.體積的大小
也就是餌團的大小。有人用極小的餌料掛在鉤尖上,據說釣魚效果也不錯,但大多數釣者還是用較大的餌團。面團餌要包住鉤柄,蚯蚓餌也要穿滿整個魚鉤。餌團的大小應與浮漂的浮力相匹配。因為浮漂都是事先調試好的,餌團過小過大,都會影響浮漂的信號。另外,還應考慮魚種,不同的魚,嘴的大小也不相同,嘴的大小也不相同,若釣鯽魚,餌團則應小;釣大型魚,餌團應大。
3.軟硬度
餌團過軟過硬都不行。過軟了,經不起水泡浪擊;過硬了,鉤尖不容易掛魚嘴。軟硬度應近似魚的耳垂那樣。
軟硬度還應考慮水的深淺、風浪情況。有風浪時宜硬一些,無風浪時可以軟一些。水淺水面小宜軟,水深宜硬一些。魚密度高,可軟一些,魚密度小,餌團在水中浸泡的時間長,宜硬一些。
4.動態
若是用動物類的釣餌,不應把小動物拍死使用,要用活的不用死。讓蚯蚓、泥鰍、螞蚱等小動物在水中能夠蠕動,使之產生較大的吸引力,易被魚發現。魚也有吃活不吃死的習性,尤其是鯽魚更是如此。即便是用素餌垂釣,在特定環境下也要適時逗魚,以引起魚的註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