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窩料是很多釣魚人必備之物,尤其是傳統釣者與庫釣達人,可以說,窩料的作用有點類似於砍柴的磨刀功,不可小視。那麼窩料入水後到底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過程不復雜,但是有點意思。我覺得主要依靠以下幾個方面(作用從強到弱的排序):

一、味型與狀態窩料的味型,是決定窩料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任何性狀的窩料入水後,味型分子都會溶入水分子,然後在水分子中擴散,原理其它就是布朗運動。而分子運動的快慢受溫度影響,所以暖季較冷季發窩會快,當然,溫度的差別導致的發窩速度差別,還有魚的活性不同。

另外,窩料的狀態也有一定的作用,一些粗細搭配的窩料,在窩料下落的過程中,質輕且略細的物質會散開一定的範圍,這樣就會增加味型的擴散範圍,相當於提高效能。

二、免費搬運工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過程,很多釣友不一定註意過。當窩料落到預定區域後,最先報到或說最先發現窩料的往往都是雜魚,無論是我們實釣過程中的給口,還是大咖位的水下實拍,都能證實。為什麼都是雜魚先到?我覺得雜魚先發現窩實的原因是它們的密度分布決定的,多數水域裏單論密度的話,肯定是雜魚最多,哪個角落裏都有它們的身影。另外這些雜魚的嗅覺也不差。雜魚到窩點是來吃窩料的,但是很多時候,又吃進去了不會老老實實地吃,總是會銜著一口吞不下的窩料到處遊,妙就妙在這。它們銜著到處遊的過程中,無疑是會被別的魚發現,甚至掉落,這樣就給別的魚傳遞了一個信息,雜魚過來的方向有食物,於是……,這個過程是多向的(雜魚有很多且遊動的方向是雜亂的),且呈輻射狀的,一條一條地傳遞。

三、時間時間在窩料起效過程中的作用大多數人不會在意,在細細一想,它可是確實存在的哦。為什麼大水面打重窩誘大魚有時會提前一天,甚至數天?味型分子的擴張也確實需要時間,雜魚的搬運也需要時間,所以,作用機製中,時間不應該被忽視。

四、打窩的方式首先需要知悉的是,平時要求的打窩集中,對於誘魚效果是不利的,只不過是讓誘成的窩範圍小,利於施釣。所以,論誘魚效果,窩打得特別集中並不一定是好事,也就是用打窩器的得並不一定比手拋得好。其次,個別時候,顆粒狀的窩料入水的聲音,也是一種另類引誘作用,特別是在一些餵養的水庫。

五、窩料的顏色雖然成品窩料的顏色有很多,有紅的、黃的、甚至還有黑的,但我個人認為窩料,尤其是底窩,顏色的作用真的很有限。魚類的視力多數一般,不要期望靠顏色誘魚,除非是動態的誘餌,如路亞餌。

寫在最後其實,這篇只是適合茶余飯後時看看的文章,就當看個趣事。不過,對於有心之人,利用價值還是有點的,垂釣的知識就是這樣,切線跑魚,有心的人一定會看看切在哪,斷端線頭的狀況,回想自己拴鉤的動作……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註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