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俠」陸勇為原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可謂是大火,在點映階段就在豆瓣上獲得了9分的高分。我認為這是一部讓人笑中帶淚、發現人性的好電影。在電影中,「徐崢所飾演的藥販子程勇為了賺錢維持家庭,在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提示下從印度帶回了天價藥格列寧(格列衛)的仿製藥,並私自販賣,引起警方調查。後來,程勇一步步從自私走向無私,從賺錢賣藥到賠錢賣藥,為病人的生存權而抗爭,雖然最終被抓判刑,但卻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不過,電影畢竟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要過審,就要有所升華。事實上,這就是一個白血病人在服用了2年進口抗腫瘤藥格列衛花費數十萬後的一種無奈之舉,因為要活命就要服用這種藥物,但是藥價實在難以承受,於是就退而求其次冒險選擇印度的仿製藥。仿製藥與原研藥在劑量、療效、副作用等各方面沒有明顯差別,區別在於原研藥有專利而仿製藥沒有。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經國內審批的藥品一律屬於假藥。即使這種藥在國外合法,沒有經過我國衛生及相關部門的審批,也是不能私自買賣的。那麼問題就來了,面對這樣一種可以有效延長白血病患者生存時間的有效藥物,你是選擇一年花費幾十萬從正規途徑購買藥物,還是選擇一年花費幾千塊錢鋌而走險購買所謂的「假藥」以此續命?我想,大家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其實,正在上演的故事不僅僅是白血病。由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提到,中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429萬,平均每天1萬多人被確診為癌癥。其中有很多癌癥除了手術治療,還可以選擇靶向治療藥物來延長生命。

為什麼這些抗癌藥這麼貴?因為大家還不了解一個靶向治療藥物的得來是多麼的不容易。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治療方式(這個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全球許許多多公司的科學家及藥物研發人員都在研究癌癥,希望篩選出這些致癌位點。歷盡無數次試驗篩選出位點後,又開始一次又一次不斷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使得這些藥物在進入人體後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當這些藥物在細胞上實現了預期的效果,還要進行動物實驗分析藥理、毒理、藥效,在進入I、II、III期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才能被批準上市。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步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就可能被全盤否決而被打入冷宮,前期的所有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都會付之東流。所以,想要研製一款對腫瘤有效的藥物,耗費大量研究人員的精力,研製時間短則幾年長則遙遙無期,還要投入數十億美元的經費。因此,當藥物被批準上市的時候價格高企也不足為奇了。

此外,抗癌藥這麼貴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關稅。從國外進口商品的時候要加關稅,這樣也會增加患者購買進口藥物的成本。不過,目前我國已從5月1日起對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不但給數百萬癌癥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還會降低癌癥家庭的心理負擔,對整個社會有巨大的好處。

真正讓陸勇受到質疑的是從代購 Natco公司的Veenat,換成了Cyno公司生產的Imacy,有人說他從中牟利。但是我們應當註意到,在檢察院的《不起訴決定書》中,列舉了多名患者的證詞,「21名購藥患者中多數的證言證明該藥物確有療效且無不良反應,無人證明因服用該藥物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這說明換過的藥物有效而且沒有不良反應。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即使代購賺一點利潤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你在各種代購群裏讓別人幫忙去國外代購都是無償奉獻麼?更何況患者的經濟負擔一降再降。畢竟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如果國內有價格可以承受的有效抗癌藥,誰會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這些事?不過,如果代購的藥物並非仿製藥,而是根本沒有效果的藥,那就真的不能被原諒了。

最後,希望天下無疾,人人都能健康、幸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