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夜釣餌料該如何搭配?別人釣得很好,我卻沒口,是什麼原因?
釣魚,發生在冬季,難度系數加一級;冬季的夜裏,難度系數再加一級;用商品餌不用紅蟲,難度系數爆表。呵呵,開玩笑。不過,我這麼說意思很明顯,冬季夜裏用餌料作釣,難度確實不小。冬季出釣的三要素,選點、開餌、調漂,每一項都來不得半點馬虎,你馬虎一點點,魚獲會馬虎很多。題主的問題要拆分成兩個:1、冬季的餌料怎麼開?2、別人釣得好,自己沒口是怎麼回事?其實這問題1好辦,問題2的原因就多了,而且一定程度上包括了問題1。
冬季餌料怎麼開?1、餌料的選擇:一般性的規律,餌料選成份相對細膩的,狀態餌在冬季基本上算是必需,味型上腥味為主,起碼過半吧,再次提醒,這是一般性規律。這樣選擇的目的只有兩個,就是魚願吃和魚好吃。冬季水溫低,魚更願意吃富含動物蛋白的東西,所以餌料要加腥,至於是蝦腥還是紅蟲腥還是別的腥,必要的時候參考水質及水體的環境,多數時候差別不會太大。而細膩成份的餌料開出來的餌料比較圓潤,什麼叫細膩?拿一份化氏的大板鯽和四號鯽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再配合一些狀態類的餌料,使餌團在水中的形態蓬松、舒展而又順滑,給人的感覺就是魚一吸就會進嘴。
2、餌料的醒置:開餌的方法沒有什麼說的,倒水、攪拌、醒置,在冬天裏這個醒置的過程至關重要,有時候餌料中的拉絲粉達到飽和狀態的時間超乎你的想象,溫度低的時候能達到三四個小時都有。那些餌料越用到後來越順手,收竿的時候感覺餌料的才達到狀態完美就是這麼回事,所以,如果不是長時間作釣(一般冬季夜釣都不會長時間),建議提前開餌,最起碼出門前開餌。不過如果有隨身攜帶的溫水,則好辦得多。餌料醒置時間會大大縮短。
3、順帶提一下上餌註意事項:冬季夜釣,魚口多半較輕,所以鉤上的餌團不宜過大,但前期抽窩需要大。在作釣過程中也可以采取上鉤大餌下鉤小餌的方法,小餌團利於吸入,可以提高中魚率。
別人能上,你沒口?這個原因就多嘍,包括選位方面、餌料方面、線組方面、調釣方面、操作方面等等,下面我們來一一探討。1、冬季的釣位選擇:冬季夜釣的釣點選擇要依據天氣,不是整個冬天都是三九的天氣,也有相對暖和的時候,不能把「冬釣深」當作鐵律,氣溫相對高或降溫前,是可以選相對淺水的區域。不過我覺得「釣避風」還真算得上一個可靠的參考,本人多次證實,冬釣避風的效果比在風中都要好。當然深淺的選擇必然涉及到竿長的選擇,這個自己看著辦。
2、浮漂精調的必要性:精確調漂總為那些「懶惰的人」所不屑,但是冬季玩商品餌隨意的調四釣二是完全行不通的,這個時候微弱的魚口,對餌料的姿態要求極嚴,差一丁點都有可能導致浮漂不出口、有口打不中、脫鉤頻繁等等。理想的餌料姿態是雙子線都微彎,鉤距小,兩根子線都微彎,利於餌料進口,且能傳遞信號。這樣的調釣必然要求知悉鉤重、餌重與漂目的關系,否則根本達不到。
3、線組的要求:歸納內一個字,就是「小」,整套線組包括配件、浮漂及鉤線全部都要小,原則上是能把魚釣上來的前提下,能用多小用多小。小鉤易脫鉤,細線強度低,這就要求抄網必備,中魚後第一時間掂量魚重,個體稍大切勿直接飛魚。小鉤線細的好處一方面是利於魚吸食,另一方面最大程度的追求靈敏度及信號的傳遞。
4、操作方面:這也是重點,以上條件完全相同,並不代表就能釣一樣的魚,操作上的區別也會導致上魚的差別。主要集中在一些小細節上,諸如拉餌的動作、拉餌前理順子線、頻率的掌握、壓風線、起竿手法、拋竿準度等等,一個小細節的疏忽可能影響不致命,但是多個細節量的積累,絕對能引起質變。
5、抓口需凝神:冬季的漂相,很多時候即便是調釣得再好,餌料狀態也到位,總是大不了。甚至只有一線,這時候就比較考驗釣魚人的眼力了。好在夜釣燈打在漂尾上還相對醒目,但還是要仔細觀察,如果真的是一線口中魚,那沒轍,只能逮這口。
最後給個建議:不要在冬季初涉臺釣,時機不適宜,很容易打消積極性。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註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