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要求上的高中「五大學科競賽」是什麼
五大競賽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這無門學科的競賽。參賽者要求:中小學生或大學生;考試範圍:涉及大學內容,考生需補充大量知識,要求思維縝密,判斷快速靈活且對知識的熟練度非常高,能夠靈活使用這些知識。在我國現行教育製度下,學科競賽獲獎後,會有一定資格贏得保送機會,一般需要取得省級以上一等獎。另外,學科競賽是一個非常好的可以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耐力的比賽,可以為今後的發展打下牢固基礎。當然,參加競賽的學生需要平衡好競賽與日常課業,千萬不要得不償失。
這裏說的幾個例子就是調侃一下,他們並沒有僅僅和電腦對話而是非常活潑啊w至於人文素養,我們機房也有大佬也很愛看文學歷史政治方面的書,也有大佬作文寫的很好,本身喜歡人文的東西的並不會因為學了理科競賽而缺失人文素養,本身不喜歡的也很少到達回答個問題就面紅耳赤那種,但我寫答案的時候並沒有可以要證明這個觀點,本身就是調侃,您去反對一個OI圈子裏互相調侃的笑話是什麼意思……?而且我說的雖然可能不完全關聯人文素養,但這確實是反駁了那位老師的觀點,您沒有看過語文老師那篇文章全文,他本身也不是盡然談人文素養,而是認為學習理科、學習競賽=人文素養缺失=人格缺陷,我是想說明大家確實都生活豐富,各有各的愛好,人格也挺健全。另外我認為所謂鄙視鏈真的不僅僅是您說到這樣,因為我們做過競賽的都知道不同競賽對智商和付出努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大家會更認可付出努力多的、智商更高、思維能力更強的大佬。高考招生至少在我的環境裏沒什麼不受待見的,大多數人都要走過這條路,競賽也是一個成王敗寇的事情,隨時可能面對一敗塗地,並不值得誇耀,只是一種選擇。而以自己的競賽為資本去鄙視別的競賽或者高考的同學,恕我直言通常都是能力一般、如果不靠某門競賽來自我標榜就找不到自尊感和存在感的同學。
其他的我覺得 有歧視並不是因為學科本身特點 而是因為某門競賽裏的真正投入的人比例,畢竟某些競賽獎確實比較好拿,劃水的人比較多大家看不起的不是某門競賽本身而是裏面那些抱著想得獎而不是喜歡這個學科的態度混的人 真的努力的人大家都敬佩不是嗎 只不過是在各自的領域出色而己(說起來真正存在鄙視的大約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時候吧……)PS:機房裏OI的小夥子們會寫詩,會駁論,會彈琴,會跳舞,會日語,會剪視頻音頻,會演小品,還會在機房裏唱《你的背包》《小鯉魚歷險記》《黑貓警長》《藍精靈》《小海軍》 人文素養都好得很吶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