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臺釣的技巧,首先你在冬天垂釣的時候要找到魚群所在的水層,同時了解魚兒在冬天的進食習慣,采用小線組,小鉤,小漂的方式來垂釣。

首先要糾正你在提問中的一個錯誤描述,釣魚人常說的「壓線」並不是指壓水線,而是壓風線。

釣魚常用的線組可分為兩個部分:主線和子線,主線和子線通過八字環相連接,因此八字環也就成了主線和子線的分割點。而主線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風線和水線,從浮漂座至竿稍連接處為風線,從浮漂座至八字環連接處為水線。也就是說風線和水線的劃分並不是永遠不變的,隨著釣魚人移動浮漂在主線上的位置,風線和水線的長短都會發生變化。

在釣魚的時候,水線會沈在水面以下,而風線則會漂浮在水面上,壓風線就是指人為的將風線壓到水面以下。

壓風線的核心意義首先必須明確,壓風線並不是畫蛇添足的行為,更不是某些釣魚人刻意作秀。壓風線僅僅需要一個很簡單的小動作,但是收獲的益處卻非常多,養成壓風線的好習慣能夠讓浮漂信號更加清晰,對提升漁獲量是非常有幫助的。

避免風浪幹擾當我們拋竿入水之後,水線會在鉛墜重量的作用下被快速拉到水面以下,但是風線卻會受到水面的張力作用漂浮在水面上,如果不將風線壓到水面以下,一旦水面上的風浪較大,浮漂就會使用受到風線的牽引,最終導致浮漂無法保持穩定,嚴重時還會出現浮漂緩慢移動、下沈等非正常現象。

如果釣魚人在拋竿入水之後有意的將風線壓到水面以下,水的阻力作用就能夠大幅減小風浪對浮漂的影響,當魚咬鉤時浮漂也能夠出現清晰的信號。

避免擡竿力度過大釣魚最大的魅力就在於驚喜隨時都有可能到來,浮漂突然出現的大黑漂信號總是能夠讓釣魚人心潮澎湃,這時釣魚人往往會因為過於激動出現擡竿力度過大的情況。很多釣魚人總是在抱怨擡竿之後魚便開始瘋狂逃竄,根本沒有機會把魚竿豎起來就切線了,這正是因為擡竿的力度過大所致。如果能夠將風線壓到水面以下,並且將竿稍前端插在水中,便能夠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從一定程度上減輕擡竿力度過大造成的負面影響。

避免線組纏繞浮漂出現了清晰的信號,但是擡竿之後魚鉤卻沒有鉤住魚,這種現象被稱為「空竿」。無論是野釣還是黑坑,魚情總是復雜多變的,當小雜魚鬧鉤或者是大魚蹭線時都很容易空竿,在釣魚過程中出現空竿現象是在所難免的。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釣魚人看見浮漂出現信號,在非常激動的狀態下擡竿,但最終卻空竿,魚鉤和線組就很有可能直接飛出水面,一不小心就會纏繞在一起。如果將風線壓到水面以下,並且將竿稍前端插入水中,只要釣魚人的擡竿力度不是太大,都能夠避免直接將魚鉤拉出水面,這樣一來線組也就不會纏繞在一起了。

壓風線並不是強製要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養成壓風線的習慣有很多好處,但是也不必強製要求自己在每一次釣魚的時候都要壓風線,可以根據以下幾種情況來選擇是否壓風線。

風浪大要壓風線在風浪較大的天氣下釣魚壓風線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就曾經見過一些釣魚人總是在抱怨浮漂出現走水,或者浮漂總是出現緩慢下沈的陰漂信號,其實這都是因為釣魚人沒有將風線壓到水面以下所導致的,在風浪較大的天氣壓風線能夠將風浪對浮漂的影響降至最低。

釣輕口魚要壓風線在黑坑釣魚或者是冬季垂釣鯽魚時,壓風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黑坑以及冬季的魚吃口非常輕,浮漂很難出現強烈的信號。如果不壓風線,魚咬鉤在浮漂上體現出的微弱信號就很可能會變得更加模糊,讓釣魚人錯過中魚時機。

魚口較快時可不壓風線魚口較快時,窩點中魚的數量較多,於是形成了一種激烈的搶食關系,此時必定會有一些魚為了盡早吃到食物從而選擇離底上浮。也就是說鉤餌在下降的過程中,浮漂會出現更多的離底接口信號,如果魚離底的幅度較大,甚至鉤餌剛入水不久就會有魚來搶食。面對這樣的魚情就完全可以不壓風線,因為如果在壓風線的同時魚已經咬鉤,反而有可能會導致釣魚人擡竿不及時,從而錯失中魚機會。

紮蛤蟆時可不壓風線在有一些特定的魚情之下,釣魚人會選擇故意釣近岸,這種釣法被稱作「紮蛤蟆」。可以想象,在紮蛤蟆時風線會處於完全松弛的狀態,如此還要強製要求壓風線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寫在最後:壓風線與基本功之間的關聯關於壓風線這件事始終存在一種有趣的現象,剛開始接觸釣魚,釣技還不是太精通的釣魚人往往對壓風線不屑一顧,他們認為不壓風線照樣也能夠釣到魚,甚至初學者會發現很多釣魚高手也不壓風線。其實那些基本功紮實的釣魚人之所以不壓風線,完全是在掌控之中的,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風浪對浮漂產生幹擾,另外即便不壓風線,由於基本功足夠紮實,這些釣魚高手也能很好的把控擡竿力度,並不會出現線組纏繞的現象。

所以,在初學階段,釣魚基本功尚未完全熟練時,我建議大家還是盡量壓風線,這樣能夠減少浮漂出現異常漂相,並且也能有效避免纏線等重大失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