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小藥在垂釣當中到底可起到多大幫助,如何正確選擇釣魚小藥?
添加劑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規律和講究的,很多釣友常看到別人使用添加劑有很好的漁獲,但自己使用時效果卻 相差很遠,個中原因可能就是未註意到添加劑的使用規律。想要用好小藥,我們必須知道一些常識,規律和經驗。(這些都是在長時間垂釣時積累出的,是千變萬化 的,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要知道魚類在水裏是通過嗅覺、視覺、味覺三個方面來感知周圍事物的。嗅覺就是餌料在水裏擴散的味道是否能把魚快速 誘過來(通常講的味型);而視覺是指餌料在水中的狀態(跟釣魚人對餌料的理解和手法相聯系);味覺是指餌料裏面的成份(例如有魚粉、麥粉等實實在在的東 西),即魚進窩以後是否願意長時間在窩點覓食。
而垂釣添加劑就是圍繞著味道這一主題產生的。
在使用時,釣者首先要考慮自己所 要垂釣的魚種、魚體以及季節和垂釣地點等因素。一般來說,按照魚體劃分:魚個體越大,味道就偏向於糧食味道,且味道要稍微清淡;魚體越小,就偏向奶香果香 以及鮮腥味,味道稍微濃郁;按照魚種劃分(常見四大家魚):鯽魚以果奶香為主,偏糧食香味;草魚以糧食香為主,偏向果酸香味;鯉魚以糧食香為主,偏果奶香 味;鰱鱅以果香為主,偏酸臭。按照季節劃分,春:主打香腥味,以果奶香為主,腥味為輔;夏:主打香味,以糧食香為主,水果香為輔;秋:主打濃香味,以花果 香為主,糧食香為輔;冬:主打腥香味,以腥味為主,果奶香為輔。按垂釣地點分:休閑養殖塘味道偏濃,以花果香為主,糧食香為輔;野外水庫味道偏淡,以糧食 香為主,水果香為輔。按照對象魚分:新魚、生口魚味道偏濃;老魚、滑口魚味道偏淡。
在明確上述劃分以後,釣者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自己的判斷。
到 陌生的釣場後先不要急於下竿,大致了解一下其他釣友用什麼味道或者什麼餌料效果比較好,或者說經常用什麼打窩或者投餵什麼飼料!例如水庫湖泊,大家都用玉 米或者麥粒打窩,那麼你開餌科的時候就可以以相對應的味道作為基礎,如「玉米濃湯」、「甜麥醬」等糧食味為基礎味,再根據自己的判斷添加一些輔助味道來加 以區分或者突出特點。再如休閑坑塘:夏季養殖鯉魚個體約在2—3斤,那麼參考上述公式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配方:夏:香味,以糧食香為主,水果香為輔;休 閑養殖:味道偏濃,以花果香為主,糧食香為輔;新魚、生口魚:味道偏濃;鯉魚:以糧食香為主,偏果奶香味。
即夏季+養殖+生口+鯉魚=白薯3份+魚開胃2份+錦繡龍鳳1份+漢方藥酒1份
闡述:以「白薯」為基礎的糧食味,配合果香型的「魚開胃」,再以「錦繡龍鳳」的花果香作為補充,最後用漢方藥酒進行調和就是一組不錯的配方。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所有產品的添加量都是按照誘食劑和基礎餌料的標準配比來標註的,所以這個標註僅僅能滿足共性需求,而不能滿足個性需求。個性需要也就是所說的地方差異,就是一方水一方魚的概念。小藥的使用原本就是為了滿足個性需要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