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桿野釣鰱鱅怎麽釣,用什麽餌料(商品餌)?

感謝邀請。鰱鱅魚喜酸臭、腥臭不假,我也曾用蒜瓣加水加糖後製作過發酵水,不過並沒有傳說中那樣神奇的效果,而且手上臭烘烘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因此,除極端情況以外,不建議使用酸臭型餌料,香甜味道鰱鱅也是很喜歡的,幹凈衛生的商品餌就是很好的選擇,它在比重、溶散性、霧化度等諸多方面都大大好於自製餌。

不過,有些鰱鱅商品餌太松散,比較難開餌,上餌後幾乎拋不出去,即便勉強打出去,餌料在水中也不能逐層脫落,而是一掉一大塊,致使釣友們釣不好。我也曾經歷過這種困惑,餌料要麽霧化太快持鉤性差,要麽就是添加拉絲粉後幾乎沒有霧化,與釣鯽魚的餌一般狀態。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了一個比較有效的開餌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取1.5份水加入到1份餌料中(純雪花粉的餌水比為1.3~1.5:1,鰱鱅餌雪花粉含量高,所以取1.5份,讓餌料充分吸水),快速攪拌至稀糊狀後待發,等組合好釣具後,根據餌料的軟硬度適量加入鰱鱅幹粉,朝一個方向猛勁兒打,直至你喜愛的黏度,如果還是松軟,可繼續加入幹粉,這樣經過泡散後再打的餌料比一次性加準水量的餌料更容易做到,「寧稀勿幹」是宗旨。在鰱鱅開口不好,特別是走水時、早晨水涼時,我們可以在裏面加入適量誘食劑,如草莓香精、蛋奶香精、蒜香精等;由於鰱鱅喜酸,也可以在餌料中加入酸奶、果酸等誘食劑。

可以發現,這種開餌的手法很簡單:先加足水,然後加入適量幹粉,一直打餌打到你所需的黏度。一句話:多打幾下就好了。問題是有些釣友要麽沒有打,要麽不敢打。

雖然很多時候用同一款餌料既能上鰱魚,又能上鱅魚,但畢竟鰱是鰱,鱅是鱅,對餌料味型還是有所偏好的。根據經驗,我覺得兩者在餌料上的偏好是:鱅魚喜香甜,鰱魚偏腥臭,在垂釣鱅魚時可加入蛋奶香精,而主攻鰱鱅魚時可適當加入蝦粉。關於這一點,可能存在異議,因為大家普遍的觀點是鱅魚喜腥臭,這一點釣友可以自己實踐總結,找出當地鰱鱅的食性偏好。在密度低的釣場,我們也可以在餌料中加入「白粉」,增加誘魚效果,但記住寧少勿多。

垂釣鰱鱅揚竿頻率高,4.5~5.4米的竿子較為常用,臂力強悍者可使用更長的竿子;調性方面依魚情及個人習慣選擇,以我來說,垂釣密度較大、個體較小的鰱鱅時,使用輕、硬、挺的竿子,盡量減少遛魚時間,提高效率;垂釣密度較小、個體較大的鰱鱅時,使用偏軟一點的竿子,其最大好處是護線,野釣難得上一條大家夥,要是斷線跑魚就太可惜了。

本著「上魚不能跑,越大越不能」的宗旨,我野釣通常準備三套線組,一套是2號主線配1.5號子線,綁0.8~1號新關東鉤,用來釣5斤以下的鰱鱅;一套是3號主線配2號子線,綁針3號新關東鉤,用來釣5~10斤的鰱鱅;若釣10斤以上的鰱鱅,則用5號主線配4號子線,綁12號伊勢尼鉤。

早期釣鰱時,我特別註重浮標翻身的速度,所以,一支竹腳巴爾沙木長尾標便成了我的釣鰱標配,但目前竹腳標已不再流行,釣鰱也不再神秘,因此只要浮力大,標尾長的浮標就可以了,典型的標型就是化氏大佛手,一些10元一支的廉價浮標其實也很適用。

調釣方面,我習慣半水帶餌調5目,一來觀標清晰,二來對餌球大小要求較低,餌球稍大也不至於壓沈標尾。對餌團重量掌握不好的釣友,可選擇2目加粗尾的浮標或直接使用粗尾空心標。

什麽餌不重要,關鍵是前期誘魚時霧化要好,比重輕點,打頻率,魚進窩後霧化就不要那麽快了,餌多打幾下,增加附鉤性,給魚充份的就餌時間,另外餌料中帶點腥最好,不要迷信什麽餌料好用不好用,沒有魚喜歡吃什麽餌,不喜歡吃什麽餌,關鍵是釣法和餌的狀態,沒有神餌一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