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釣魚,就要先找到魚。那麽怎麽來找呢?看了下面的分析我想也就差不多了吧,很適合野釣的哦
1要看水面~
首先要看看水面是否有大魚蹦出~(鯉魚非常愛往水面蹦~偶爾草魚也會蹦一下)草魚是在水面上快速的遊過~能看見一條水波快速的在水面遊過~水面平如鏡~看不到小魚活動~~水下可能無魚或魚少或魚不吃東西~~水面不時漾起漣漪~有魚打出水花~~遊渦~表示水下的魚很多~~水面遊動嬉戲的小魚突然受驚~~四處逃串~或水面有隱約的波紋~~多是大魚活動覓食所致~~如果有魚群浮在水面嚼水~~這是水裏缺少氧氣~~魚兒不會進食~~~
2要看水的顏色~
古話說的好`水至清則無魚~~渾水代表水裏面的魚很多~~水過清多是無魚或魚少~~在溝河中垂釣~~~適合垂釣的水色多裏淡綠色~~~淡藍色或淡青色~~~如果水草較多則水色比較清淡~~池塘中最適宜的水色是淡白色~~淡褐色~~~淡綠色或清中略帶點渾~~色澤越深越難垂釣~~水色太渾~~魚看不見食餌~~不宜垂釣~~水色太清,如果水淺又沒有浮萍水草等隱蔽~~魚容易看見人和魚竿的影子~~不敢前來攝餌~~~~
3要看魚的氣泡~(這點很重要~)
水泡是魚類呼吸~覓食~~觸動泥土或從魚嘴裏吐出的與泡~~水泡反映魚類遊動的方向~品種~`數量~大小~~~密度高低的重要標誌~~魚類的種類不同~出現的魚星也不同~~
鯽魚的魚星:水泡細小而密集~~一次連續兩個或多個~大小基本相同~有時一大一小~水泡的大小決定鯽魚的大小~50克的鯽魚魚星細如綠豆大~500克的大鯽魚魚星有蠶豆般大~
鯉魚的魚星:水泡成團~大大小小~~一次連續數十個同時向上冒~~持續不斷向前移動~~水泡越多越大~說明鯉魚也越大~~~
草魚的魚星:水泡比鯽魚的泡多且大~~但又不如鯉魚的多而成團~~一般先冒一兩個較大的水泡~~爾後陸續冒一些小的水泡~
4要看水草~
看水中有無水草長出~~水草多魚少~~食草性魚少~~看水草的痕跡~~如果水草頭殘缺不齊~~草莖漂浮~~表明食草性魚類較多~~寸草不生~~~表明魚很多~~~水草的草葉震動~~草叢中必有魚棲聚~~是垂釣的理想場所~~~
5要看水溫~
水的熱量主要來源於水面的太陽輻射能~水的溫差變化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水溫的升高和降低都比空氣慢~~形成了水溫與空氣溫度的差異~~~炎熱的盛夏~~氣溫高達35℃-40℃~~~但幾米以下的深水處只有幾度~~~夏季一陣雷陣雨後~地面已經涼爽~~但水溫仍然很高~~初冬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外邊已很冷~~但水溫並沒有下降多少~~嚴寒的早晨~~地面已有霜凍~小淺坑塘結冰~但深水處的水面卻蕩漾如故~~伴有水蒸氣~~在一天之中~由於太陽的照射~晝夜的溫差也一樣~水溫的變化~是魚兒是否出來活動覓食的主要原因~
魚兒生長垂釣的最佳水溫是15℃~30℃~在這個水溫範圍內~魚兒活躍~食欲旺盛~貪食易釣~如果水溫低於5℃或高於30℃魚兒就極少覓食活動~不宜垂釣~
6要聞水味~
垂釣之前~要在下風口的地方~聞一聞從水面上吹來的風有無魚腥味~或用手捧水聞聞有無魚腥味`魚腥味越~,表明魚群留下的粘液分泌物所形成的泡沫就越多~魚也就越多~
7要聽水聲~
具有一定垂釣經驗的人都知道~根據魚跳躍時伴隨的擊水聲~~可以判斷魚情和魚的種類~聽魚兒吃草發出的“嚓嚓”聲和大魚追捕小魚發出的“撲通”聲~有聲則有魚~無聲則少魚或無魚~
8要看岸邊有無小魚活動~
如果岸邊有小雜魚遊動~則也有其它魚類~小魚多~其它的魚兒也多~可以垂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