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線釣法是傳統釣中,重要組成部份。也是手竿在野釣中,被廣大釣友所喜愛的一種垂釣方法。這種釣魚方法主要適用於,沒有水草或水草稀少水域。即可垂釣於靜水.也可垂釣於流水。其竿長可根據釣場周邊環境.水的深度及釣法選定。齊竿線釣同長竿短線釣都有相擬處,即可.應用於底釣也可浮釣,並包含有漂釣和無浮漂釣,也可垂釣於流水釣場。
(一)齊竿線有漂釣法:常被稱為"甩大鞭",是釣魚人常用的一種輕松的定點釣法。無論長竿短竿.竿軟竿硬,都無嚴格要求。釣線長度同竿相等或長出約一尺,利用側投.上揚.借助竿尖彈力將釣組彈出.或直接過頂甩出。無論采用何種投竿方法,均需將釣餌準確地投入到窩內。
齊竿線底釣可用單鉤.也可使用雙鉤。在水域無障礙物狀態下,采用雙鉤為宜。其組合方式.如主釣較大魚,可采用鉤線等長。墜與鉤的距離約5厘米,主釣鯽魚以2--3厘米為宜。在水底多有碎石起伏不平水域,可選用二鉤不等長。長線約20厘米.短線約10厘米。[形似臺釣組合]長線釣鉤落底後.短線釣鉤處於懸浮狀態垂釣。予先備置幾付釣組並調整好與浮漂配比,在主線不變情況下.利用主線上的8字環,調換並成套應用。以便在不同釣場.魚情,從容應對。
浮漂與墜的配比常用二種方法,其一.墜重量大於漂的浮力。即墜與餌料同時落底垂釣,其最大特點穩定性強.尤在風天使用。魚覓食時易失去警惕性,魚類覓食時將餌吸入口中,帶動鉛墜後漂方會有所反映,為此浮漂稍有升降即可提竿。其二.采取墜.鉤重力與漂的浮力平衡調整,即水平漂。當墜.鉤在無餌狀態下漂尖,與水平面保持一致,上餌後方可沈入水底。魚在覓食時稍有動作,即反映到浮漂上,靈敏度得到極大提高。抗風性能卻因此受到減弱。因此在"調目"過程中,在無風.釣點離岸距離較近時,浮漂出水面1厘米為宜。若距離過遠.以目測清晰前提下可適量增加。在大風天氣下.根據漂長可增至過半,防止移位
以增加穩定性。在此狀態下浮漂會搖擺不定,當出現漂順風躺下或沈沒,應立即提竿。手竿傳統釣無論采用何種釣法.觀漂是否準確,提竿是否及時,對收獲成效占有重要位置。
p1.小送漂:初始浮漂出現小幅擺動,正處於一吐一吸的品嘗期。隨之而來緩慢上升約1厘米,即不再上升也不下降,漂已被定住。此種漂相多為大鯽魚所為,餌料已食入口中正處在"擡頭"界段.但尚未遊動。正是提竿的最佳時機,稍晚即會吐出。這種漂相多為"有經驗"的鯽魚所為。
p2.大送漂;初始浮漂會同樣出現,品嘗期的小幅擺動。隨之直線或點動上升,即可提竿中魚。如漂全部浮出平躺於水面。這是一種自中鉤鯽魚"咬死"現象,如遲提竿即會出現,拖拉魚漂甚至拉動釣竿。
p3.拉黑漂:浮漂初始上下慢速移動,變為急速下沈。如釣餌為植物性餌料,大多為草魚.鯉魚所為。但也有個例,造成肉食性魚類誤食現象出現。如是動物性餌料,極易召引鮎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類。吞食餌後即逃竄,浮漂在平靜中突然會出現,先向下栽後急才急劇下沈。並造成拉竿現象產生。
p4.逗漂:]也稱"浮漂",釣餌投出後在下沈或落底過程中,浮漂出現不停地上下跳動,竿提起後餌.魚皆無,如屢次出現定為小雜魚所為。
(二).齊竿線無漂釣法:此種釣法適用於,江河溝溪流動水域垂釣。在流速較急水域.即可底釣也可浮釣。
:p1.短竿重墜底釣法:適用在流動水域底釣,鯉.鯽.鮎.青等底棲魚類。可選用2--3米軟調手竿,墜可選用約15克重的通活墜.以不被水流沖走為準。釣線在其墜通過,距釣鉤5--8厘米處,上一枚太空豆定位,通心墜在主線上可靈活移動。釣鉤可選用二只鉤組成,綁鉤線各自5--6厘米等長或1--2鉤差距的一長一短"羊角鉤。
依據主釣魚種,二鉤可選用動物性餌或植物性餌料。也可各上一種餌.但植物餌定要粘性稍大,以抵廣禦水流沖擊。釣組投出後,將釣竿放置竿架上,收緊釣線。在水流沖擊下,竿尖會產生定向.有節奏.並有規律性的抖動。魚類覓食中鉤時,這種節奏會被打亂。竿尖會產生不規律的抖動,測向拉動竿尖。甚至會出現拉竿現象發生,在此狀態下即可提竿。
齊竿線重墜垂釣法,主要適用於夏秋二季。河川漲水時節在水流沖擊下,魚類有逆水習性.並易於高度集群。此釣法會產生.良好的垂釣效果。
手竿傳統釣法,是中華古老文化中.一支璀燦亮麗的明珠。多種多樣的傳統釣法看似簡單,甚至難上"大雅之堂"。但其內涵包羅萬象.淵遠流長。適用於各種環境.季節,選用不同的釣魚方法。深信這支古老垂釣文化瑰寶,在祖國大地世世代代相傳。
作者:有苦有樂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