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挑選一個好的魚鉤呢,我想了解了一些常識就會比較容易的得到了.有的釣友會以魚鉤的顏色來鑒別其強度.魚鉤的強度是由所用材質與技術處理(淬火或滲碳)所決定的,與魚鉤外表塗什麽顏色毫無關系。就像一根水泥柱的強度取決於其直徑以及所用鋼筋混凝土的品質,而不在於這根柱子塗上什麽顏色.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魚鉤顏色主要為白、黑、金、赤、藍、上黑另外還有粉紅、墨綠、紫、茶、銅、古銅等顏色。
除黑色、茶色不是電鍍外,其他顏色都是在將魚鉤電鍍上白鎳後再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說白鉤是基本鉤:上黑鉤是在白鉤身上再鍍一層黑鎳,日本人形象地稱為白加黑。黃色是鍍銅,而金鉤則是在鍍銅時加入金元素。金鉤的特點是抗氧化,在拖釣時,由於金鉤的反光性好,又能起到誘魚的作用。由於金鉤的電鍍成本最高,故價格比上黑鉤還要貴。綠、赤、藍等其他顏色的鉤則是在黃、白兩種魚鉤上塗上不同顏色的油漆而成,主要是為了好看,與品質無任何關系。
由於白鉤的成本最低,所以一包同樣型號、同樣價格的魚鉤中白色要比上黑多3~4只,從經濟角度來講買白色的魚鉤最合算。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大多數不太了解情況的消費者一定會直觀的這樣去想,其實不然.日本有多家魚鉤生產廠家它們的原材料價格和生產工藝基本相同,故成本大致上是一樣的。只是產量大的鉤型成本相對要低一點。但一只中小號鉤的差價也不過是人民幣0.01元,也就是說由於各廠技術操作方面的原因,魚鉤的品質會有所差別,但出廠價幾乎是一樣的。
日本大的製鉤廠有伽瑪卡茲(蒲克鉤)、哈雅布薩,土肥富、歐娜、森源(千秋鉤)等幾家,它們的產銷量占了日本魚釣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且銷往世界各地,但它們魚釣的零售價每包僅為人民幣3,50元(10~11只裝上黑伊勢尼1~9#伊豆,大號遞減),12~13只裝中小號上黑鉤的零售價也不過4.50元。東北地區市場的價格最低,不論什麽的進口鉤,一律10元3包(每包10只上黑)。
為什麽市場上有的10只裝上黑鉤要賣到4元以上!我在廣東、山西還買過18元一包的鉤,其原因有二:1.由於中勞動力的價格僅為日本的二十分之一,而魚鉤的分裝無法自動化,非用手工不可,以上這些廠家都有幾種包裝:(1)在中銷售,參考中的物價水平及魚鉤成本定價較低;(2)出口到世界各地;(3)返銷日本國內,由於日本國內的物價水平很高,故一包鉤在日本市場定價為300日元,約合人民幣20元,這種包裝的魚鉤一部分又通過臺灣、香港等地流回中,故售價較高,其實你所買的鉤的品質與3.50元一包的沒有任何區別。
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一堆釣友在一起砍大山的時候,有個人說我的是日本鉤我的鉤怎麽怎麽好,我不是鄙視日本的產品,的確他們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實大家知道內幕嗎?
隨著中日兩國的人員交流日益頻繁,一些回國人員從日本買些一包一萬只的散鉤到中倒賣,買鉤的人則對鉤的品質心中無底,創自己的品牌尚需時日,不如假冒來的快,於是在包裝上紛紛印上所謂日本的地址、電話,以證明是正宗進口貨,可是電話號碼不是比日本兵庫的多一個就是少一個,根本打不通。由於他們不是直接從廠方進貨,已被倒賣者賺了一筆,所以成本居高不下,這就是一些魚鉤價格偏高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日本公司的產品要在中銷售,必須按有關規定在包裝上印有中分裝廠的地址;而且都按中的習慣稱為公司,沒有一家稱作株式會社的。另外,包裝僅起到包裹魚鉤和品牌載體的作用,以上幾家著名公司的包裝都是一個透明塑料袋加上一張紙卡,印上鉤型,沒有什麽自吹自擂的極品、超一流等字樣。他們的包裝費占整個成本的10%左右,故價格較低。而一些買散鉤分裝造假者,將魚鉤層層包裹,再印上你根本看不懂的所謂商標,胡亂編個廠址。這些魚鉤包裝的價格最高的要占總成本的30%。“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的增加,最後只有通過擡高售價來讓消費者承擔。而有的零售商則專打時間差,一種新牌子的鉤出來,只要當地暫無其他漁具店銷售,他就會賣高價待其他家有了,再往回落價。這也是一些你以前未見過的牌子的魚鉤價格偏高的原因之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