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選手比賽中常用「白餌」,特別是釣鯽魚,效果非凡。到底「白餌」為何物?適合什麼魚情?有那些開法?釣底和釣浮該如何搭配?且看本文詳細解讀。
眼下高手常用的「白餌」分為三類,一類是丸久「白餌」,第二類是土豆粉「白餌」,第三類是米粉「白餌」,本文著重介紹丸久白餌。

丸久白餌
丸久的白餌是相對最復雜的,掌握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效果卻是最穩定的。用丸久所開的白餌最適合釣鯽魚,特別是氣溫高和氣溫低的兩個極端
效果為佳,丸久白餌入口細滑,持鉤性強,非常利於對付滑魚,可以說是釣鯽魚的極品。
我們主要用丸久的麥蛋白系列餌料來製作白餌,有時根據魚情,添加丸久的雪花類餌料和麩類餌料調劑狀態。麥蛋白系列餌料主要有粉鯽、藍鯽、21、四季、黃鯽、大新底、大新,雪花類餌料主要有1:1、尺上,麩類餌料主要有GTS、澡鯽、冬鯽、白鯽、輕麩、一本輕鯽、BB閃光。
那麼,有這麼多餌料,是不是有些糊塗了。其實並不復雜,只要了解他們的特性,您一定就能有效的進行組合。

先來看看麥蛋白餌料的物理狀態排列:
含絲量(由多至少):粉鯽、藍鯽、21、四季、黃鯽、大新底、大新
比重(由重至輕):黃鯽、大新底、藍鯽、四季、21、粉鯽、大新
霧化(由強至弱):大新、大新底、四季、黃鯽、21、粉鯽、藍鯽
大家知道,絲多絲少主要決定餌料的持鉤性,比重主要決定釣底還是釣浮,霧化主要決定招魚的快慢。既然這三者排列出來,結果基本就出來了。

如果釣底,會選擇絲多、比重大、霧化弱的餌料來調和,為什麼要絲多呢?就是讓餌料的附鉤性強,能保證到底後餌團的完整。丸久麥蛋白系列都含小麥蛋白,只是日本人的工藝處理比國內先進,它們的絲顯得很柔和與粘連,不像國內的拉絲粉那樣橡皮。比重大適合釣底不用解釋。霧化弱,是需要壓住魚層,使魚不上浮,摁著底釣方不亂。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會選擇粉鯽、黃鯽、大新底、藍鯽或21進行搭配,如果需要帶一點薯味,以黃鯽為基礎餌(基礎餌占50%),粉鯽或21酌量添加,比例並不是很重要,如果需要沒味,可以粉鯽作為基礎餌。
假若釣浮,就選擇絲少、比重輕、霧化強的餌料調和。比如大新、四季和下面要談到的麩類餌。還有一點,如果應對滑魚釣浮,還可加入粉鯽、藍鯽或21,在霧化的同時,增強餌料的附鉤性。

再來看麩類餌料的物理狀態排列:
比重(由重至輕):GTS、澡鯽、冬鯽、白鯽、輕麩、一本輕鯽、BB閃光
霧化(由強至弱):白鯽、冬鯽、輕麩、GTS、澡鯽、一本輕鯽、BB閃光
麩類系列是調節白餌比重、溶散度的關鍵。麩類餌料相比麥蛋白餌料都很輕散,這裏的比重和霧化只是在尖子裏面再拔尖子。其實麥蛋白系列的霧化度有強有弱,像以大新、大新底等為基礎的白餌,不添加白鯽、輕麩等也能保持良好的霧化效果。若是遇見魚開口弱,或池底醬層厚的時候,白餌要求很輕,這時在釣底的麥蛋白餌料中加入比重輕,霧化弱的麩類餌,比如BB、一本等。加的量大小,根據魚情來定。
其次就是雪花類,常用的有1:1和尺上。丸久的雪花餌做得比較細片,溶水後更加細膩和滑潤,它能填充大片麥蛋白餌料中的空隙,比如大新底、大新等大塊狀麥蛋白餌料,添加適量1:1,就感覺更加飽滿和瓷實。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