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小藥哪種最好
釣鯽魚小藥哪種最好
哪種最好估計誰也不敢說吧,就沒有到哪兒都能爆連的小藥,基本都是搭配好餌料,還有小藥,整體效果,我們這邊黑坑比較多,水質也偏肥,用一品源優生產的小藥黑坑威武加王者之誘還有黑坑爆護王三種搭配效果不錯,聚魚比兩邊明顯的快很多,味型有種說不出來的香,比以前用薯香跟麥香的好用,我們群裏都撕掉商標偷偷用。
黑坑釣鯽魚用啥牌子的小藥好
釣鯽魚誘魚快的小藥,你可以試試一品源的黑坑威武跟王者之誘再加黑坑爆護王三種小藥搭配使用,我們這邊比較流行,加到餌料裏誘魚效果不錯尤其是黑坑搶魚的時候很有優勢,味型很特殊的甜香,以前用的是促食劑啊,老鼠藥還有魚開胃,這兩年這幾種小藥效果真的不太好了,也許是用的人多了吧,釣鯽魚的關鍵一是釣位周邊有魚,二是餌料狀態的適口性,三是餌料味型的穿透力跟特殊性,一個小藥都在用的話效果就分散了,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穿透王小藥 釣鯉魚或鯽魚 哪種效果好呢?徘徊中……
垂釣鯽魚或是鯉魚,加上一點還是非常好的!這款小藥好像用什麽商品餌料都可以配。如果還有什麽不明白直接去店裏問問,我相信會有人給你滿意的答復!
怎麽使用傳統法釣鯽魚?
鯽魚的特性與垂釣技術
鯽魚的特性與垂釣技藝
談到釣魚,就離不開鯽魚。要想在自然水域釣取鯽魚,就必須了解它們的特性,並掌握一定的垂釣技藝。
一、鯽魚的特性
鯽魚,鯉科鯽屬,古時稱脊和鮒。南方稱喜頭,北方稱鯽魚,欲稱鯽瓜子。全國各地水域幾乎都有它的蹤跡。鯽魚的特性歸納起來,最突出的有以下三點:
(一)適應性強、繁殖率高。鯽魚耐冷熱、耐低氧、抗汙染,其它魚很難適應的水域,鯽魚仍能存活。水溫15~25℃時,是最佳生長期,氣溫在10℃以下和30℃以上時,仍能攝食。隔年的鯽魚即能產卵,懷卵量大鯽魚可達10萬粒,小鯽魚也可千枚左右。從春到秋,只要氣候水溫合適,它們就會不斷甩仔。
(二)戀草喜合群。因水草周圍餌料豐富、氧氣充足和隱蔽性強,雜草叢中和蒲、葦之間就成了鯽魚最喜歡成群結夥嬉戲、覓食和躲藏的地方。鯽魚每群大小相差不多,並有一定的區域性。它們溫和膽小,害怕驚擾。稍有風吹草動,立即潛入深水或草叢躲藏起來。「釣魚不釣草,多半瞎胡跑」,就是根據鯽魚戀草這一特性流傳下來的漁諺。
(三)食性雜。從昆蟲到水藻,從葷食到素餌,無一不食。隨季節和水溫的變化,其食性亦有側重。總的說,天氣冷水溫低,它們喜食紅蟲、蚯蚓等葷餌;天氣熱水溫高,它們則愛吃各種面團等素餌。基於鯽魚的上述特性,其它魚類厭食期的季節性都很明顯,而鯽魚則是一年四季均可垂釣,只不過上魚率有高有低罷了。
二、垂釣技藝
漁諺講:「釣鯽有三巧,竿軟線細鉤子小」。在自然水域所用釣具只要具備這三點,即可釣到鯽魚。
(一)釣組組合應做到靈敏。重要的是漂、墜和鉤的搭配要恰當。
(二)觀漂。一般講,鯽魚吃食時的動作是低頭翹尾、吸進吐出,反復2~3次後,覺得餌合乎口味無異物時,才擡頭平身含餌遊走。反應在浮漂上是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微動,然後浮漂徐徐上浮,即常說的送漂。由於鯽魚大小不一,水域環境有異,它們咬鉤後具體反應在浮漂上的漂象,大致有以下5種:小送漂、大送漂、顫漂、悶漂和走漂。快而低的小送漂絕大多數是小鯽魚,慢穩而高的大送漂是大鯽魚。這兩種是鯽魚吃食和吞餌後的基本和主要的漂象,其它如顫漂、悶漂和走漂並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如不隨時加以註意這三種少見的漂象,往往會失掉釣取大鯽魚的機會。
(三)提竿。提竿是決定上魚率高低的關鍵一環。看似輕而易舉,舉手之勞,但它的技術性極強,其關鍵是在觀漂準確的基礎上,要掌握好「不早不遲」這個火候。「不早不遲」這個時機大約只有0.1~0.2秒,竿提早了晚了都不行。早了,鯽魚剛剛含餌在唇;遲了,魚已吐鉤或即將吐鉤。這種時候提竿,不是提空就是掛下魚嘴中的一塊肉或掛掉嘴圈。尤其糟糕的是,魚在窩中脫鉤或魚已被提上水面又掉入窩中,會把窩裏其它的魚驚散,造成長時間窩中不來魚。準確的提竿時機應是鯽魚已把餌鉤吞入口中在未吐出之前的一剎那,漂象是上送由快到慢幾乎欲停的一瞬間即時提竿,中魚率才會高。否則,必然失敗多於成功。另外,應註意的是:竿尖硬,提竿應稍輕;竿尖軟,提竿幅度應稍大。用葷餌蚯蚓時,提竿宜稍遲;用素餌面食、提竿宜稍早。冬季和早春季節,提竿宜稍早;進入四五月份以後,提竿可稍遲。使用軟腦線或長腦線,提竿應稍早;使用硬腦線或短腦線,提竿宜稍遲。……總之,提竿看似簡單,但在實際垂釣中如何掌握分寸和火候,卻很有學問。如漫不經心、毫不在意,就會造成「鯽魚咬鉤勤,上魚並不多」的後果。
--------------------------------------------------------------------------------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