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時魚餌怎麼調?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水肥,顧名思義是水體中含有大量的藻類、浮遊生物等有機物,營養成分豐富。作釣時,水質的肥瘦很容易進行辨別,常規情況下水色為碧綠或深褐色,水體中帶有濃郁的藻腥氣則多是肥水的表現。那麼水肥時魚餌該怎樣調整呢?本篇,結合實際作釣經驗咱們來聊聊這一話題。
肥水釣場,魚類的習性分析通常,夏季是水體富含養份最高的時期,且常見於自然環境下的河流、池塘等小型水域。彼時蚊蟲的大量繁殖,藻類的衰敗等無疑給魚類的攝食提供了方便。
以本地大龍湖支流為例,該水域資源豐富,鯉魚、鯽魚、翹嘴、白條等密度較大,缺點是水質偏肥。隨手打一盆開餌水,肉眼即可識別大量的浮遊生物以及蚊蟲退下的軀殼等。不僅如此,作為城市景觀河道,該水域周邊多為綠色植被、樹木,水底堆積了大量的落葉、水草等腐殖物質,水體顏色為深褐色,水質肥沃程度可想而知。
那麼生活在這種水域的魚類習性又會有哪些變化呢?從實際作釣經驗來看,一是魚類可選擇的食物較為豐富,包括水體中的藻類、浮遊生物以及岸邊的花果、草籽、昆蟲等都是攝食的主要來源,所以其攝食性更偏向於天然的動植物蛋白;二是以上列舉的食物多為微粒、細小的狀態,魚類對於餌料的適口性要求比較高,常有輕口的表現;三是藻類、腐殖物較多的水域常會有溶氧量不足的現象,魚類開口率降低甚至會有離底上浮的表現。(下圖為釣場實景圖)
肥水釣場,用餌的分析與使用根據前文所述可以得出結論,肥水釣場的魚類具有開口弱、攝食性偏天然、對餌料的適口性要求較高等特點,給予我們的用餌奠定了基礎。具體分析:
首先是開口弱的問題,通常夏季的高溫、低氣壓以及藻類、腐殖物較多會使水底的溶氧量將低,魚類的開口較弱或離底上浮。那麼除了嚴重的缺氧浮頭之外,使用麝香型酒米打窩可適當的緩解這一現象。麝香濃郁的味型可刺激鯽魚中樞神經,使其處於興奮狀態增加開口率。此外,也可以在餌料中添加麝香米促使魚類進食。
其次是口味偏自然的問題,實際上水質偏肥時,使用蚯蚓、玉米、麥粒等純天然餌料更符合魚類的攝食性。然而以上餌料皆缺少誘魚性,需要配合窩料以及逗釣來使用,這一點倒不如商品餌的誘釣效果突出。
關於商品餌的使用,目前多數釣魚類文章推薦使用味型清淡或純香的餌料作釣肥水,但經筆者測試實際效果卻並非如此,最根本的變化是使用含有腥味元素的香腥型餌料,小雜魚的魚口較多且能夠釣獲鯽魚,改為清淡、純香的餌料後魚口卻逐漸減少直至停口,後期筆者又經過多次驗證,直接使用純香、清淡的餌料誘釣效果確實不及前者。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諸如腥香或香腥類餌料多為麩類、蝦粉、薯粉、促食劑組成,其中谷物原料以及蝦腥的味型符合自然水域食物的特性,此外,多數淡水魚類對於腥味的需求屬於原始的本能,腥味代表了動物蛋白的攝入,更容易喚起其攝食的欲望。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在夏季作釣時更偏愛使用主香淡腥的餌料,比如60%的九一八野戰+30%的藍鯽香腥版+10%的速攻2號,九一八亦可用大板鯽、瘋釣鯽、奶香鯽等香型餌料代替。總之,腥味素是作釣肥水時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是添加比例多少而已。
最後是適口性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主要來自與兩個方面:一是使用的線組、魚鉤要小,較大的線組與魚鉤很容易導致擋口,常規情況下1.5號主線、0.8號子線、5號溪流鉤的搭配即可在野釣的環境下大小兼顧。二是使用拉餌作釣,拉餌具有餌團小、比重輕、附鉤性強等特點,可對應肥水魚類開口輕、適口性高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拉餌中添加新四季、速攻2號等狀態餌,可使餌料蓬松以及增加溶散性。
延伸閱讀:以上內容主要闡述的是在自然水域水質偏肥的前提下用餌的調整,此外,一些水庫、養殖池塘等管理場還存在拋灑生物化肥、動物糞便等用於人工增肥,那麼在上述餌料調整的基礎上,還需要避開增肥後數天的閉口期方可選擇出釣。
關於最後的總結本文重點回顧:一、肥水水域的魚類具有開口弱、攝食性偏天然、對餌料的適口性要求較高等特點;二、使用麝香型酒米可緩解因水底溶氧量不足產生開口弱的問題;三、肥水塘作釣宜使用天然的餌料,商品餌則適合使用主香淡腥餌料;四、以小鉤細線搭配、拉餌的方式作釣,餌料則更具有適口性。以上內容便是筆者結合實際作釣經驗做出的回答,希望給釣友的作釣帶來幫助。
原創:樂園之失,歡迎關註留言互動,感謝閱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