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打窩鮮玉米好還是玉米罐頭好?
光憑這個問題其實就能判斷題主對水庫作釣是一點了解都沒有,或者說是完全沒有搞清楚窩料在水庫作釣中的應用,我為什麽這麽講呢,請往下看。
打窩是臺釣作釣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步,以至於經常有人說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那麽問題就來了,打窩在作釣中主要的作用的是什麽呢?這個很簡單,無非是兩個作用,一個是誘魚一個是留魚。臺釣使用的是雙鉤,但即使是這樣光憑餌料那點量是很難滿足魚的食量,小型魚可能還好可以用頻率來彌補,但大型魚就只能從窩料來下手了。
目前釣圈對於作釣大魚所使用的窩料意見還是相當統一的,那就是使用谷物做窩,之所以這麽做主要是因為谷物有三個商品餌難以企及的優勢。
性價比:一般窩料的量是需要根據作釣時間以及水域魚的密度來決定的,密度越為稀疏的地方所使用的窩料量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商品餌來做窩代價太高,而且效率也遠沒有大多數釣魚人想象的高,所以水庫或者是大水域作釣大魚通常釣手都會選擇谷物來做窩。避小魚:自然水域裏大魚是少數,而小魚往往是多數且成群覓食,對於臺釣來說這些小魚的存在會形成幹擾。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商品餌較強的霧化能力和較重的味型,谷物本身具有的味道較輕加上顆粒大,小魚吃不下所以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雜魚鬧窩,從而達到減小幹擾作釣大魚的目的。削弱大魚的警覺性:大水域裏的大魚警覺性往往很高,這是由於人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導致,以至有些地方給很多釣手造成了「這個地方沒有大魚的假象」。在水廣魚稀的釣點做窩,事實上釣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如果最大程度的削弱大魚的警戒心。當然,隨著釣魚理論的發展,一般認為這種現象有兩種解決方式,一種是靠時間來消磨,另一種則是采用最純粹的谷物來做窩。這兩種解決方式在實際作釣中會同時應用,以求最大程度的削弱大魚的警戒心,讓它順利進窩。了解了谷物做窩的三大優勢之後,我們在把問題拉回到「水庫作釣應該是選新鮮玉米還是發酵玉米、玉米罐頭」上。現在大部分的新手對谷物做窩實際上有個非常嚴重的誤判,那就是過大的強調味型的重要性。總是認為玉米的味型越重誘魚能力越強,越容易把大魚釣上來。而真實的情況剛剛好是相反的,過多的添加劑會讓玉米多出不該有的味型,使用這種窩料,大魚的警惕性是更加難以消除的。
附加在玉米表面上的味型進入水中之後會很快的消失,實際上起到誘魚作用的正是谷物本身在水下慢慢發酵的這個過程,淡淡的谷物香到酸再到臭無時無刻都在削弱大魚的警惕心,就好像在告訴它:這些玉米是本來就有的。當然,這裏並不是說網上買的發酵玉米、玉米罐頭就不能打窩釣不了魚,而是這種用添加劑催發的玉米在釣大魚方面相比於純粹的谷物性價比要低很多。考慮到釣大魚要使用的窩量,在水庫大量使用發酵玉米或者、玉米罐頭並不現實,所以用曬幹的老玉米進行作釣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當然,在小河等一些水域較小的地方作釣大魚,為了減少發窩的時間,可以適當的應用發酵玉米以及酒泡玉米。至於那些吹得神乎其技的窩料不要去相信,附著在表面的味型更多的是給釣魚人去聞的,因為它們下水往往就會消失或者是起到反作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