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鰱 、白鰱餌 酸味、腥臭味、霧化好的餌是配製花鰱、白鰱餌的要點。其主要原料是預先發酵好、具濃酸味的玉米面濕料。白鰱餌基本配比是:發酸的酸面料50%、玉米面30%、大麥粉料15%,再加入適量帶腥味的蝦粉、魚粉。而釣取花鰱的餌,以主要原料為已經發酵的濃酸玉米濕面外,應加大腥味、特別是臭味,如臭豆腐汁、大蒜泥等的比重。
自製臺釣餌料質量的好與否,除了看垂釣時上鉤率,還要觀察餌裝鉤入水後的化散過程,較理想的餌應在臉盆中試驗時,入水半分鐘餌粒表面開始膨化起一層霧狀,而後開始自然化散剝落,這樣逐步膨化,層層散落,但內層還緊包著魚鉤,直到約2分鐘餌料全部化散、鉤餌脫離(試驗餌粒軟硬度以釣者耳垂為宜),因此,大家在家多試驗幾次,就能達到理想狀態 垂釣中不得不搞清楚的有關問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

立秋過後釣鰱鱅用什麽味型的餌料最好?秋季水庫釣鰱鱅什麽味型餌料最好!

秋季水庫釣鰱鱅用浮釣鰱鱅80%+鰱鱅至尊20%+適量白粉和草莓香精,草莓味型餌料最好

  想釣鰱鱅:首先你要了解一下鰱鱅的生活習性、食性(在此不多談)。  真正的手桿底釣鰱鱅,鉤是不能貼底的,要離開底(以便魚吸食),最少要離開底10厘米以上,根據魚的大小,調節離底的高度,不能讓魚腹貼底去吸食。  釣深:一般與季節、水情有關,天涼(最低氣溫在10-15°以上)、水清時可釣深,天熱(最底氣溫20°以上)時、水渾釣淺點。一般釣深在1-3米之間(不能再深了:鉤到底了,食化完了)。  桿:從3.6米(釣2公斤以下)-4.5米(5公斤以下)3、7開的硬調釣竿,魚再大了就要用帶輪的桿了。  鉤具:我用雙鉤,伊勢尼7號左右,上下鉤距在3厘米左右,上鉤上餌,下鉤空鉤,(下鉤也可用直徑在3厘米的錨鉤,是本人的絕活,上魚率高的讓你吃驚)。  漂:用浮力較大的6號左右的漂,調8目左右,釣兩目左右。(視標魚訊:用力的下頓0.3目或黑漂,與鯽魚的魚訊一樣,只要有下頓的動作,就要快速楊桿。鰱魚動作比鱅魚小,相應的;魚大動作好)。  線:根據你的桿子釣力、魚的大小而定。一般:主線2.5-3號,子線1.5-2號。  餌料:用容易霧化的餌料,我一般用:南北鯽、東俊鯽+鰱鱅香精(比例是9:1)或是加上別的商品鰱鱅餌(比例2:1),找一個水深2米左右的、下風口釣點(不必頂風,側風向就可,這叫做:釣魚不頂風,多是一場空)。不用打窩,直接施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直至上魚。註:(餌料的大小:搓餌一般在一顆大花生米或小指端節大小,水深時將餌料多揉搓兩遍,讓其霧化的慢點。每次調深度,可上下調一浮)。但打窩也可用經濟、實惠的自製酸餌定點打窩誘魚。  天氣:根據本人的經驗:春季最低氣溫保持到15°以上時,就是手桿施釣的黃金季節了,秋季最低氣溫不低於10°好,這段時間都是手桿釣鰱鱅的黃金季節。天熱、3級微風的陰天勝於晴天,天涼則相反。霧天、無風天、連續的蒙蒙細雨天,氣壓低,水中缺氧,魚易浮頭,是很難釣到魚的。俗語說:魚浮頭,往回走。(無風的高爽晴天也是出釣的好時機)。  釣魚的點:前後好控製,左右要控製在60厘米範圍內(以桿尖前方左右各30厘米,如果浮漂移動出了這個範圍,就要楊桿重新拋鉤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