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蟲當然能釣甲魚了。


大麥蟲的老熟幼蟲最大體長達到6cm左右,其營養價值更是遠遠超出同類科目的其他昆蟲。由於大麥蟲個體大,社會養殖量少,早期主要是作為名貴金龍魚、銀龍魚等高級觀賞魚類的專用餌料。隨著生產養殖技術的成熟,社會養殖量逐漸加大,價格趨於平緩、穩定,尤其是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適口性好等優點,開始逐步向各類人工飼養爬行類寵物(壁虎、蜥蜴、龜等)推廣應用。在海外的專業魚場及高檔寵物繁育場均將大麥蟲作為一種重要的活體餌料,大麥蟲逐步將發展成為與黃粉蟲、蟋蟀、蝗蟲、蚯蚓相當甚至取而代之的趨勢。

答:大麥蟲不能釣甲魚。甲魚喜歡吃動物內臟,特別是豬肝最適合釣甲魚。

大麥蟲屬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4個蟲態,整個生命周期為6個月,或更長。

卵:大麥蟲的卵為長圓形,乳白色,長約1.5~2毫米,寬0.6毫米。卵外表為卵殼,卵殼薄而軟,極易受損傷。外被有黏液,可黏附一層蟲糞和飼料,起到保護作用。卵期7~10天。

樓主還真有想象力,你的這個想法讓我想到了那個故事---就是一個小白兔拿著胡蘿蔔去釣魚的故事。由此觀之,我們釣魚要有針對性,要投其所好,方會事半功倍!
近段看到不少帖子,對釣魚的執著勁令人感動。其中大多數釣友對釣魚餌料一直困惑不解,釣不到魚光想到是魚餌不對路。釣魚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某些條件不具備,對釣魚活動影響很大,以下是本人積累的釣魚小體會,也許對您有所啟發,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本人認為魚獲的多少,有多種因素決定的。排序如下:

1、氣象條件。這點最重要。南航退休氣象工程師,都叫馬叔,周圍釣友一見馬叔出釣,必跟隨,為啥哩,因為馬叔有經驗,知道當天天氣對路,魚兒歡,啥餌都吃,個個水庫都出魚。餌料在好,就是配成一朵花,天氣不對路,魚獲好不了,就像今天,桑拿天,水中缺氧,命都顧不了,哪有心思茶飯,魚不好釣。

2、釣位。排在第二。老魚鷹一到水庫,不急於下桿,到處看,往往最後一個下桿,可魚獲是最多的。起碼得知道一年四季,不同氣象條件魚群在哪裏。比如現在,雨季釣水庫進水口,如果釣大壩,可想結果是啥!

3、經驗。(技術)具備以上兩個條件,加上經驗技術=魚獲豐收。

4、魚餌。要求多樣,葷素搭配,商品餌必不可少,但是可不能當主菜。不然,鋪天蓋地的白條能伴您一天,直到崩潰。最好的釣餌是釣點周邊可能分布的願生態餌料(針對釣大物)。

友情忠告!

XX魚餌30%+XX魚餌20%+XX........是針對沒有小白條鬧鉤的標準競技池。照搬到野釣活動中效果會大打折扣,這一點在夏季尤其明顯。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拙見,不一定正確,衷心希望論壇釣友走出針對餌料的這個怪圈,作一個有正確判斷能力的釣魚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