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竿怎麽才能準確的拋到窩子裏?
手拋打窩的技巧與細節處理
日常垂釣,我們見過最多的打窩方式就是手拋窩,很多釣友在作釣前會「咣咣」砸上幾個料蛋形成窩點繼而放竿施釣。誠然,手拋打窩可以提供較大的窩量支持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如果不能熟練的掌握其技巧,對後續的作釣反而會產生副作用,那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手拋打窩對窩料的選材極為重要,諸如酒米、輕質的窩料並不適合使用,打窩時或會散落一片或隨波逐流難以形成窩點。
其次,手拋窩需要根據釣場環境區別使用,比如水域面積較大的水庫、湖泊、江河等區域就適合大窩量的手拋作窩,而在野河、溝渠等野釣環境下,打窩量較大則純屬於餵魚。
最後,手拋窩料在落水時會發生巨大的聲響驚跑附近魚類,所以在拋窩後需延緩下竿時間等待發窩,此舉也不利於作釣期間的補窩。需要註意的是,當窩料中添加了商品餌輔料或麥麩等輕質餌料時,手拋打窩後會形成立體霧化容易招引鰱鱅以及小雜魚。
正如前文所述,手拋打窩的落點也是值得商榷的事情,很多釣友會依據浮漂的定位來選擇拋窩落點,卻忽略了餌團落水後會因拋物線原理以及慣性動能,導致持續向前方滾落,如此就會形成窩點在釣點前端的現象,釣獲可想而知。
那麽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現象,手拋窩的落點適合選在直線距離浮漂一米以內的區域,即可使窩點始終保持在作釣範圍之內。
三種輔助打窩方式簡單有效
在了解以上內容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手拋作窩對於窩料選擇、釣場使用、發窩補窩、落點掌控等方面都有著極高的技巧性,那麽是否有更為簡單有效的辦法代替呢?以下三種方式可供參考:
一、使用打窩竿定點打窩
打窩竿為長尺寸釣竿,通常老釣手都會用傳統釣長竿來代替,借助沈底打窩器可輕松的定位窩點。反觀手拋打窩,窩料在水底的區域只能進行預判,兩者孰優孰劣顯而易見。此外,打窩器也適合多種窩料的使用,包括酒米、玉米、顆粒飼料等,窩量大小可控且打窩時沒有炸裂、異響,魚類並不會因此產生恐慌逃竄,適用於野釣以及庫釣。
二、鉛皮帶窩適用於野釣
鉛皮帶窩最早被應用於黑坑作釣,隨著散炮的風靡已逐漸被釣魚人棄用,然而在野釣環境下,鉛皮帶窩卻是非常好的辦法。鉛皮帶窩的原理與抽窩類似,打窩時只需將餌料捏在鉛皮之上拋至落點,待浮漂到位後即可起竿上餌,味型方面可窩餌同源亦可區別使用。這種操作方式一是省去了打窩竿繁瑣的步驟,二是相比抽窩的方式,後者可精準的定位並形成底部溶散,同時避免吸引中上層雜魚;三是便於作釣時的補窩。
三、打窩勺適合守釣大魚
為何說打窩勺適合守釣大魚使用呢?首先釣大魚需要玉米這種粗顆粒的天然谷物進行誘魚,而玉米的發窩時間較慢,需要大量的窩料支持這是其一;二是大個體魚類的遊動範圍較大,常會邊遊動邊覓食,需要大範圍的鋪窩與之對應。三是在靜待發窩時,可通過打窩勺持續少量的拋灑玉米加大誘率。以上三點手拋窩在窩量、範圍、頻率上顯然不具備條件,所以作釣大魚打窩勺是靠譜的選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