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魚餌,野生鰱魚
野生魚與家養魚最大的區別在於魚的尾鰭的大小,家養魚由於放養密度大,放養水域面積小,或者幹脆就是網箱餵養,所以活動量比較小,尾鰭就比較短,身體也比較短粗鰱魚魚餌。而野生環境下自然生長的魚都是在大水域內或者在江河內生長的,活動量比較大,一般魚體顯得纖長,尾鰭也比較寬大。
最簡單的就是用老鬼鰱窩打窩。需要多釣鱅魚的話鰱魚魚餌,可以適當的加一點大蒜精。 用鰱窩 九一八甜薯做釣餌。
屬鰱亞科,鰱屬,俗稱鰱子、白鰱鰱魚魚餌。體側扁而較高, 背部圓,腹部窄,腹棱完全,自胸鰭基部至生殖孔間有刀 刃狀的腹棱。頭大,一般占體長的1/4, 口斜而大,端位, 下頜稍向上翹,吻鈍。下咽齒單行,齒式為4/4。鰓耙細 密,每根鰓耙與相鄰鰓耙之間有骨質連接物,外面覆蓋著 海綿狀的篩膜,有蝸狀的鰓上器,鱗片小易脫落,側線完 整。
胸鰭較長,一直延伸至腹鰭起點。生活在水體上層, 性活潑,善跳躍。主食浮遊植物,其餌料成分主要包括矽 藻、甲藻、黃藻、金藻和部分綠藻、藍藻以及腐殖質、細 菌團等,也能吞食商品飼料。此魚終年生長攝食,但以夏 季和秋季強度最大。在肥水池塘中生長很快,在幾種魚混 養的情況下,秋季水溫稍下降時生長速度反而加快。
在池 塘養殖的條件下,體長為17厘米的魚種,當年體重可達0。 5 ~1千克。鰱魚屬大型魚類,最大個體可達25千克。在 長江流域鰱魚性成熟年齡一般在3 ~ 4齡,體長達70厘米、 體重達5千克就可產卵。繁殖季節在4月中旬至7月份,而 以5 ~6月份較為集中。
卵為浮性,懷卵量為45萬~ 100萬 粒。珠江流域的鰱魚性成熟年齡和大小都顯著小些,魚卵 和剛孵化出的幼魚順水下流,幼魚進人河灣、港汊或湖泊 等河流附屬水體中生長、肥育,成熟個體則洄遊至幹流流 水中產卵,繁殖後再回到湖泊中肥育,冬天返回河道深處越冬。
鰱魚是我國主要養殖魚類,因其特有的短食物鏈食 性,在我國淡水養殖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不僅在淡水 養殖產量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在一些富營養程度高的湖泊 還被大量移養,作為改善水質,進行生態修復的有效物種之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