鱅魚怎麽釣?
鱅魚怎麽釣?
釣鱅魚常用釣法:選用4.5米以上的超硬調手竿,根據需要選擇3號以上的主線,子線使用2-2.5號20公分左右長子線,子線鉤距在5公分左右即可。
鉤子宜大不宜小,9號、10號伊勢尼鉤都可。
調漂時,先設定釣深。然後雙鉤掛餌調3-4目,邊調邊抽餌入水,起到打窩誘魚的作用。
漂調好後,也需要註意保持抽竿的頻率使餌料快速在水中形成霧化區。同時,也可以手搓小餌饈背M度氡甑閽黽遊炎擁撓沼閾Ч。
擴展資料:
釣鱅魚餌料配方
1、用80%玉米粉、20%面粉拌勻蒸熟,稍涼揉搓成粉渣狀,放進幹凈的塑料袋中,封閉嚴密。置於烈日下曝曬三五天,即變為餿食。曝曬一周以上即為臭食。
2、用細玉米粉75%、面粉10%、麩子10%、紅糖5%,另加糖精少許,加少量水拌勻、
蒸熟、發酵,即成為甜臭食。
3、以上兩法,蒸前加入少量細韭菜末,蒸熟、發酵,即成為菜汁餿食。如蒸熟後加入一些紹酒或白酒,再揉搓、裝袋、發酵即為酒味餿臭釣餌。
鱅魚也稱花鰱、黑鰱、包頭魚、胖仔,松魚。鱅魚棲息在水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遊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溫和,不大跳躍,行動較遲緩。鱅魚的食性與鰱魚不同,它以水中的浮遊動物,如輪蟲、枝有類、橈足類和原生動物為主要食物,兼食多種浮遊藻類。
釣鱅魚與釣鰱魚的方法一樣,釣組亦相同,但另有一種特殊釣法是晃竿猛抽、靠單鉤紮入魚體。盡管鱅魚屬中上層魚類,便它也會潛入水底攝食。在池塘養殖中,漚過多時的已經發臭的菜籽餅末極易使鱅魚集聚,其密集程度,可使用漂不斷地左右搖晃和抖動,水面上並泛出細小如菜籽粒大小的氣泡。
所謂晃竿,是釣者得知魚群在水底集聚後,以不掛釣餌的空鉤垂入水底,憑借漂的抖動、搖晃和深浮,靠腕臂的協調動作,不間斷的猛提硬抽,使鉤尖在碰擦魚體時紮入其體內或掛住鰭。使用這種方法講究的是鉤砂鋒利,同時須將市售的漁鉤鉤頸(即鉤尖到鉤彎的那段鉤體)外撇。晃竿猛抽時的動作要有突然性,並不時地變換角度。目前已經有售的雙尖連體鉤和錨鉤就是適應這種釣法和特殊釣具。這種釣法要求硬調和超硬調的竿,竿的長度一般不超過4米,以適於近岸淺水使用。
掌握要領瘋釣鰱鱅 (一) 鰱魚,鱅魚生活習性 鰱魚叫白鰱,魚綱,鯉科,全身銀白色個頭肥大,體厚側扁,腹下呈尖銳的棱狀,鱗片細小,鰓蓋和鰭部,一般有紅色潤斑.鰱魚的頭和口腔較大,主食是水中植物性的浮遊藻類,有時也吃牛和草魚的糞便. 鰱魚是中上水層的魚類,但越冬期要進入水體的最深部位.鰱魚成長快,身體健壯,最大個體可達30千克. 鱅魚又稱花鰱,大頭魚,胖頭魚等,魚綱,鯉科.其頭部特大,鱗片細小,體色背部及兩側青黑色,有不規則的深色斑塊,腹部灰白.腹棱不完整,鰓蓋及鰭部均有紅色潤斑,鱅魚性情溫順,喜肥水常,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冬季入深水處越冬.鱅魚以食動物性浮遊生物為主.鱅魚成長迅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最大可達40千克. (二) 釣具和餌料 釣具按釣法分為兩種,一種是浮鉤釣具.另一種是沈鉤底釣釣具.手,海竿均可適用. 浮釣時不用砣墜,但要用較大的浮標,浮標的浮力要大於鉤餌的重量.為了拋竿方便,可在鉤上方相距25厘米處加一只小型砣墜.總之,要保證鉤餌能懸浮在水中.鉤用圓底闊面的大型鉤,單鉤,雙鉤,4只~6只的組鉤都可,魚線最低要用直徑為0.3毫米~0.5毫米線,因為較大的鰱 ,鱅魚上鉤後,沖刺能力也是相當猛烈. .浮釣鰱 ,鱅魚主要在春,夏.秋季,魚群在中上水層活動時應用. 沈鉤底釣要用砣墜.適宜於冬季,早春和晚秋放線海竿釣.因為水溫低,鰱,鱅魚在水下層活動居多.鉤,線要求同於浮鉤,2只,4只,6只,3只組鉤均可.沈鉤砣墜的重量,一般在35克~55克之間,砣墜距鉤一般為25厘米~30厘米.活墜,死墜均可. 釣餌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模擬仿生釣餌.模擬是指按照浮遊生物的形狀把釣餌製成屑粒狀態.製法是取炒香的元麥面,玉米面,麩皮,米糠,豆餅屑,豆渣和面粉等,再撈一些餵金魚的小紅蟲,水蚤,綠色水藻等,分裝於兩個塑料袋中.臨釣時,取粉料二份,浮遊生物一份,摻上少許水,捏成乒乓球大小即可. 第二種中嗜味釣餌.鰱,鱅魚愛吃酸味,酸甜和酸臭味食物,嗜味釣餌就是投其所好.製法是:用玉米面,豆面或豆餅面,煮熟的紅棗肉,加少許糖精,適量的臭豆腐幹或臭腐乳,再加以面肥或酵母,摻適量溫水,充分拌和,盛於器皿中,使之發酵,臨釣時摻以適量面粉(或細米面)經充分搓揉,捏成乒乓球大小的硬面團就行. (三) 垂釣要領 夏季的早晨,傍晚或夜間,是鰱 ,鱅魚的強烈的攝食時間,這時它們非常活躍,最適於垂釣. 浮鉤釣具上的釣餌,要用模擬仿生釣餌.取乒乓球大一塊面團,把釣鉤全部捏在面團之內,鉤尖向著四周張開,但不要露出面團之外.一般的垂釣深度,應保持在70厘米~100厘米之間.清晨或夜間垂釣,浮鉤至浮標的距離,只需20厘米40厘米,讓釣具浮於上水層.因這時魚都集中到上水層來活動了.釣餌入水後,魚線就不要再扯動,估計面團在鉤上可維持5分鐘~10分鐘不脫落,面團中的糠,麩,經水一泡,體積必然膨脹脫落,於是大面團的周圍和下方,就會逐漸出現霧狀的屑粒下墜現象;加之面團中紅蟲,水蚤等的蠕動掙紮,又發出它們浮遊生物特有的氣味,這正是使鰱,鱅魚食欲大振,欲求不得的美餐.大群鰱,鱅魚,只要一發現這種釣餌,就會爭而食之.釣者發現浮標被拽跑了,就可以立即提竿收線,鉤牢魚嘴. 沈鉤底釣鰱,鱅魚的季節,一般都在秋冬和早春.這時上水層水溫低,鰱,鱅魚基本還在中下水層活動.但在1米深左右的淺水地帶,夏季也可用沈鉤釣. 上面介紹的活墜,死墜組鉤均可用嗜味法釣餌.安裝時將鉤柄,鉤彎及鉤尖全部站立包藏在面團中,而把鉤尖部隱藏於面團四周和表皮下.鰱,鱅魚張開大嘴,很容易把面團及全部釣鉤攝入口中,再無任何障礙.當它遊動拽動魚線,發出上鉤信號時,釣者只須一彈釣竿,一組釣鉤立即就會鋒芒畢露,從口腔內部不同部位將它鉤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